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engfei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之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审美教学。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朱自清的《绿》可以这样开讲:“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蕴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品析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词以一字为工。”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如: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在赏析“月下荷塘”这一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可引导学生揣摩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羞涩”、“袅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在赏析“塘上月色”这一精彩段落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月光的一系列动词“泻”、“浮”、“洗”、“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点”(以动态的词描写静态的景)、“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现在,学生阅读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总是一掠而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配乐朗读,提升审美情操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一些经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
  
  四、音乐作文,审美创新能力的再迁移训练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和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其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大天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又最能拨动青年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因此,在散文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抓住这个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契机,进行一些听音乐作想象作文的训练课,利用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让美的因素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和个性。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校众多教职工中较辛苦的一个群体。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与前途。所以,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是我做班主任的一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生性调皮、爱捣蛋,但是本质不坏,而且挺善良、有爱心,学习也不赖。然而,好动的他不是抢女生的本子,就是拿男生的钢笔;一会动动别人的头发,一会又摸摸别人的耳朵;时而讲个笑话,时而又满口脏话…
期刊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实际上是知识、语言、认识等方面的综合。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平时积累材料能力、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上。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训练。在构成作文能力的诸因素中,认识能力是基础,更应得到重视。  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学生认识事物来说,首先应注意其有序的训练,按事件的起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比如:我在讲《春》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于是春景就象一幅幅的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诗句的引导,
期刊
写作水平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作文教学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语文教改至今,倡导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文字训练的特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共识。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则尤其强调“读”,要求课堂上要以“读”为训练主线,还给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阅读教学中在“以读为本”的同时,还应重视“写”的训练。  下面,笔者就语文写作谈
期刊
一、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1、五环:指教学过程中五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即背景激趣、听读感受、质疑问难、互考指正、讲练迁移。  2、双主体:指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指导为主体诱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的同步推进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协调互动、同步促进而组成的系统。    二、五环双主体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操作过程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分式中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其优点是强调了解题思路,数学思想,其不足之处是来得突然,没有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感受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讨新解法。下面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以飨读者。  分式的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时,分式才有意义。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分子的值为零时
期刊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在一定程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一样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老师在训练时从文体、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其次,由于一次作文
期刊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
期刊
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现代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以美塑美、以美育人。根据语文课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的特点,可将审美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发现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