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早期,由于对于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以及管理的了解一相应技术水平的限制,所以整体城市市政管线(如供水、供电以及排水排污系统)都是无序的埋设在地下空间当中。一旦需要对于地下空间的相应关键进行施工建设,就必须对于相应线路的路段进行挖掘,这就会对地标路面的交通产生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相应的建设过程也会影响到其他管线以及周边环境,严重时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加强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与研究,该技术能够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水平,但是现阶段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当中的运用程度较低,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地下管廊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质量与水水平,因而促进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将从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并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有效的促进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进程,进而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水平以及管理质量。
关键词:产业化发展模式;中国;地下综合管廊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早期阶段,由于相关的经验以及技术水平所带来的局限性,对于城市地下管道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及规划显得杂乱无章,使得后期的改建以及整修过程显得困难重重。并且在其施工改建过程当中造成路面建筑损伤以及道路通行的障碍,并对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现阶段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方面与内容,因而加强推进我国城镇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水平对于城镇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地下管廊的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1、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
直至2015为止,我国有将近70个城市正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已经达到了880亿元,在2016年我国综合管廊整体建设的长度比之2015年显著提升。在其早期阶段我国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情况如下表1:
我国现阶段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综合管廊建设的位置大多是在新城区当中;(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目前主要集中于供水、排水、燃气以及供热等管线管理当中,地下空间仍有很大的空闲位置,如若将所有的管线进行综合化处理,还可以大大的增加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空间。(3)现阶段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资金基本上是由政府支付,在建成之后的管理以及维修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1]
2、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
从2013年国家发布的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应的管理法规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于提高城市管网、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201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当中明确指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国家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从近些年来相关政策的发布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相关管廊的及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并加强政府的相关的财政支出,做好配套的金融的保障。[2]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对话,积极的将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这就需要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一般而言是相关企业)的项目对接,进而有效的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质量。
虽然相关企业与政府之间合作也积极的进行过程中,但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产业化的进程。
3、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相关法律法规仍处于一个亟待健全的阶段
我国的法律法规是有效的促进地下综合管廊产业化发展的巨大保障。但是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的相关规定,到目前为止只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管理规范》中简单的有所设计,但是在起具体的建设管理领域比如相应的消防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具体标准以及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比较缺乏,因而在其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建设质量较低,且很难建设管理以及保证其安全性的情况
3.2地下综合管廊职权分散
由于协助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的部分较多,且只能较为分散,而又由于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使得相应的社会资本的主体单位很难跟进到管廊的建设过程当中,因而导致相应的企业无法确定前期的投资金额以及进行相应的风险预测,并有效的做好整体的规划过程,确定好后期的运营成本,进而设定合适的收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在是否允许新设以及扩容管线的问题考虑相关投资企业的意见,但是由于职权关系不明确使得无法达成统一的看法以及规定。并且由于各类管线的袖叉以及维护需要经过管廊单位的同一,这使得协调的成本较高。
3.3运营维修的问题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成本较高,社会效益较高,但是其直接的经济小怡靓较低,这就使得现阶段所收取的维护费用无法满足正常的运营与维修的需要。而且相应费用的收取主要是由相应投资企业来进行,这就使得政府方面很难即时的收取相关的维修费用,因而影响到地下综合管廊的维修管理工作,从而对于其社会效益的实现不利,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3.4招标模式不合理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招标采用分段招标的模式,各个招标的企业按照相应路段的投资比例来建立一个统一的项目公司,由于项目公司中掺杂着不同的投资企业,而各个投资企业之间的运营模式以及运营的理念不同,很容易产生沟通不顺的情况,进而导致不同中标企业之间的建设标准以及运营管理能力不同。并且由于政府重视经济标的标评权重,从而轻视了中标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总体运营管理、设计规划以及融资能力。[3]
4、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效应的提升,从而有效的提高的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镇化水平,而促进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史奇琦. 中国地下综合管廊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 中华建设, 2016, 卷缺失(12): 82-83.
[2]杨超. 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6, 卷缺失(8): 214-215.
[3]张欢. PPP在我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出版地不详]: 西南交通大学, 2016.
关键词:产业化发展模式;中国;地下综合管廊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早期阶段,由于相关的经验以及技术水平所带来的局限性,对于城市地下管道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及规划显得杂乱无章,使得后期的改建以及整修过程显得困难重重。并且在其施工改建过程当中造成路面建筑损伤以及道路通行的障碍,并对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现阶段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方面与内容,因而加强推进我国城镇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水平对于城镇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地下管廊的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1、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
直至2015为止,我国有将近70个城市正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已经达到了880亿元,在2016年我国综合管廊整体建设的长度比之2015年显著提升。在其早期阶段我国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情况如下表1:
我国现阶段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综合管廊建设的位置大多是在新城区当中;(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目前主要集中于供水、排水、燃气以及供热等管线管理当中,地下空间仍有很大的空闲位置,如若将所有的管线进行综合化处理,还可以大大的增加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空间。(3)现阶段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资金基本上是由政府支付,在建成之后的管理以及维修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1]
2、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
从2013年国家发布的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应的管理法规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于提高城市管网、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201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当中明确指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国家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从近些年来相关政策的发布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相关管廊的及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并加强政府的相关的财政支出,做好配套的金融的保障。[2]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对话,积极的将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这就需要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一般而言是相关企业)的项目对接,进而有效的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质量。
虽然相关企业与政府之间合作也积极的进行过程中,但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产业化的进程。
3、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相关法律法规仍处于一个亟待健全的阶段
我国的法律法规是有效的促进地下综合管廊产业化发展的巨大保障。但是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的相关规定,到目前为止只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管理规范》中简单的有所设计,但是在起具体的建设管理领域比如相应的消防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具体标准以及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比较缺乏,因而在其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建设质量较低,且很难建设管理以及保证其安全性的情况
3.2地下综合管廊职权分散
由于协助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的部分较多,且只能较为分散,而又由于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使得相应的社会资本的主体单位很难跟进到管廊的建设过程当中,因而导致相应的企业无法确定前期的投资金额以及进行相应的风险预测,并有效的做好整体的规划过程,确定好后期的运营成本,进而设定合适的收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在是否允许新设以及扩容管线的问题考虑相关投资企业的意见,但是由于职权关系不明确使得无法达成统一的看法以及规定。并且由于各类管线的袖叉以及维护需要经过管廊单位的同一,这使得协调的成本较高。
3.3运营维修的问题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成本较高,社会效益较高,但是其直接的经济小怡靓较低,这就使得现阶段所收取的维护费用无法满足正常的运营与维修的需要。而且相应费用的收取主要是由相应投资企业来进行,这就使得政府方面很难即时的收取相关的维修费用,因而影响到地下综合管廊的维修管理工作,从而对于其社会效益的实现不利,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3.4招标模式不合理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招标采用分段招标的模式,各个招标的企业按照相应路段的投资比例来建立一个统一的项目公司,由于项目公司中掺杂着不同的投资企业,而各个投资企业之间的运营模式以及运营的理念不同,很容易产生沟通不顺的情况,进而导致不同中标企业之间的建设标准以及运营管理能力不同。并且由于政府重视经济标的标评权重,从而轻视了中标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总体运营管理、设计规划以及融资能力。[3]
4、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效应的提升,从而有效的提高的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镇化水平,而促进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史奇琦. 中国地下综合管廊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 中华建设, 2016, 卷缺失(12): 82-83.
[2]杨超. 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6, 卷缺失(8): 214-215.
[3]张欢. PPP在我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出版地不详]: 西南交通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