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学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的思考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8题是一道以考查儒家思想为内容的试题: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一、立意清新高远,导向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近代以来,人们认为它是中国落后的根源,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导致了儒家思想的逐渐衰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对儒学的社会价值进行重新认识,“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文化现象的出现就是其反映。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儒学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
  以学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为背景,试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儒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梳理以及儒学历史地位的归纳,以印证其因时之变和应世之用的性质和特点,进而引导考生对儒家思想形成正确的认识。试题立意清新高远,对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民族文化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长期以来,历史教学对儒学中的积极因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儒家思想这一专题而言,教师和学生比较关注的是明清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的内容,而不是西汉和南宋时期儒学的变革情况。教学目标一般是要求学生在了解先秦至宋元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基础上,理解明清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本题反其道而行之,从肯定中国古代儒学的积极因素人手,以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为考查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积极认同。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文化。当今时代,儒学在适应和融入现代社会方面、化解矛盾和处理危机方面,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人们所认识。儒学的思想主张和价值体系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试题从儒学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的角度切入,对先秦、西汉和南宋时期儒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作用做出了新的解读。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儒学现代意义的提示,引导学生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技术陈旧,导向于对教材知识的死记硬背
  
  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无论是先秦时期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还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或者南宋时期朱熹的观点,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体现了强调基础的基本理念。遗憾的是,这些知识的考查方式和试题的设计技术比较陈旧,考查目标偏重于机械识记。
  
  1.设问的角度与教材叙述的角度以及教学和复习的角度基本一致。该题第一问11分,要求考生依次列举出孔子、孟子、董仲舒和朱熹及其相关的思想主张。在统编本人教版教材中,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秦汉时期的文化”以及“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各课中,叙述方式与试题的设问方式完全一致。在新授课中,按照朝代顺序从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方面展开,教学思路与设问的角度基本一致。复习课上,古代思想史尤其是儒家思想是专题复习的基本内容,绝大多数老师还是会按照先秦至明清的朝代顺序,将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整理出来。
  
  2.试题答案及其答题要求与教材内容及其表述方式基本一致。在第一问中,对知识的整理要求是“简述”。简述属于识记层级,即记忆,实际上是要求考生默写出儒学在三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答案与课文的表述完全一致。第二问3分,对知识的整理要求是,考生在了解和比较各时期儒学地位的基础上对其变化状况进行归纳。从表面来看,本问含有对历史知识的整理、迁移和对专题内容进行归纳的要求,考查考生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状况,但由于设问的角度与教材叙述的角度颇为相似,其考查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较低。试比较:
  参考答案: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教材表述:“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教材上的这两处表述,都位于相关内容的起首段,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此作为重点知识进行教学。试题的答案与教材知识表述的相关性程度较高。由于设问角度的问题,本题的考查目标局限于知识的记忆,几乎没有涉及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据抽样统计,本题最高分13分,最低分0分,难度0.57,区分度0.5。单从测量工具而言,其功能依然不错,能够对考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区分。考后相当多的教师认可度也较高,认为试题平易,与教学的相关性密切。
  进一步分析,本题的难度是以识记教材知识的程度为基础的,试题区分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能够使熟悉教材者得高分,不熟悉教材者得低分,使教学导向于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的不良倾向。
  
  3.情景设计与设问之间逻辑联系不严密。试题的设问,从“简述”到“说明”已然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前半部分的“情景设计”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影响作用。情景设计从儒学的因时之变上入手,着眼于儒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问则从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人手,着眼于儒学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线索。设问没有沿着情景设计的方向展开,呈现出疏远与分离的倾向。实现情景与设问严密联系的命题方法,不同的考试目标有不同的设计。
  如以考查史论结合能力为目标,可以将情景内容作为论点使用,要求考生以史实证明其论点:
  试以战国时期和南宋时期为例,就儒学“因时之变”和“应世之用”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加以说明。
  如以考查理解能力为目标,可以情景内容为载体,引出不同的看法:
  秦汉时期的文化内容学完以后,同学们就儒学“应世之用”的特点进行了如下的讨论:
  甲说:“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有利于解决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
  乙说:“孟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丙说:“孟子的思想主张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丁说:“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汉朝现实政治的需要。”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丁四种说法的理解。
  
  [作者简介]姚锦祥(1959—),男,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 要 19世纪中后叶,随着英国工业化完成及城市化推进,工人阶级的住房资源紧张及居住环境恶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住房问题由此成为议会立法的关注对象。19世纪英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出台公共卫生及住房法案,旨在对社会下层住所的卫生及环境进行治理;19世纪70年代的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由私人公司兴建住房并“重新安置”居民;19世纪末的住房法案,强化了地方
摘 要 本文主要对上海钱庄在晚清埠际贸易中的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了钱庄庄票和汇票在埠际贸易中的成功运用,以及外商银行、票号、新兴的华资银行都被钱庄成功地纳为拆借资金对象的过程。认为上海钱庄在上海开埠之后,抓住中外贸易发展带来的商机,积极因应和创新,拓展业务领域,在促进埠际贸易繁荣的同时,也彰显了进取和善于经营的精神。上海钱庄在晚清经济史和金融史上的积极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 晚清,上海钱庄,
就算企业领导人提倡企业组织需要更敏捷更灵活,他们也无法强行要求敏捷性。你的CIO和IT领导人可以对他们称为敏捷方法标准的一套实践、指标和职责实行标准化,但是无法强行要求每个人都采用敏捷文化和理念。  你可以选择敏捷工具,利用开发运营(DevOps)实践加大自动化力度,并支持平民数据科学计划,但是你无法强行采用并强要员工开心。IT运营部门可能在运行混合多云架构,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得到了优化,或者
[关键词]理念,课程改革,启示  [中国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10—0015—02    对于193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在新教材中的相关表述如下(大象版回避没有表述):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进行长征。(岳麓版)  1933年秋……那时,毛
我非常喜歡IEEE对新兴云计算领域的报道。文章的技术深度不会吸引普通IT读者去订阅,但我喜欢文章对于新颖创新的关注,以及证明创新的详细解决方案,有时甚至太过详细了。  我最近读到了一篇题为《移动云卸载的节能决策》的文章。它不由得让人们注意到一点:移动计算设备已与云共存了10多年。我们还没有在移动设备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分层方面表明立场或提出最佳实践,也许是时候这么做了。  该文指出,移动计算概念结合了
[摘要]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陈启天由非基督教到反基督教教育进而主张收回教育权的思想发展轨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其从事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理论基础。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中,他充分利用《中华教育界》和《醒狮周报》两大舆论阵地,一方面自身系统建构国家主义教育理论以鼓吹收回教育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育界的舆论导向,声援收回教育权运动。同时,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多次提请相关议案,并发起成立“国家教育协会”,推动
咸丰初年,太平军北上进入湖南、湖北,当地民众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择:或是站在“异端”的反叛者一边,积极响应并投身到起义的洪流中去,成为太平军阵营中的“新兄弟”,或是站在“正统”的官府一边,加入团练或湘军,成为维护旧有秩序的“中流砥柱”。历史的机缘巧合在于,拥有大量湖南人的太平军队伍,最后被同样来自湖南的湘军所镇压的。这就带来一系列饶有兴趣的问题:何以湖南民众,既有大量投身太平军者,又有参加镇
[摘 要]本文立足于《天圣令》的相关记载,对唐代驿丁制进行新的考察。《天圣令·厩牧令》中的唐34条涉及了驿丁制度,其内容不见于传世史料,故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这条令文规定了驿丁的征派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唐代,往往跨州征派驿丁。但据《天圣令》所载,唐令颁布的时期,跨州征派驿丁的形式,已经完全变为纳资代役。再者,驿丁不负责驿田的种植,驿田是由附近百姓佃种的,驿田中种植的作物,包括驿草和粟粮。  [关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妲己被看做邪恶的代表。通过对史实的考察,笔者认为这种论断有失公允,史籍记载中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失真的一面。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周朝统治者为论证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对商纣王和妲己的“残暴”进行的刻意渲染;是后世史家为了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殷纣亡国的教训,对历史事实进行不断夸大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古代女性命运轨迹的一种反映。  关键词 妲己,商纣王,唯妇言是用,女祸论  中图分类
[摘要]18世纪末的美国独立,对于当时生存在北美的三个种族具有不同意义。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它是一场保卫自己生存之地的生死斗争,美国独立意味着他们灭顶之灾的到来;对于黑人而言,这是一场争取人身自由的斗争,但美国独立只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不确定的前景;对于美利坚白人种族来说,进行独立斗争是为了在北美实现政治和社会理想。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没有实现白人种族内的男女平等。  [关键词]美国独立,种族,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