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学情、教情、校情和国情的变化,很多教育理念与思想、教育实践与探究都在尝试着进行。同化理论作为一种关注学生知识结构构建和重组的心理学认知理论,近些年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普及地理常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近些年逐渐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传统的常规地理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应试教育下那种灌输式的教育观念、知识复制性的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淘汰。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同化理论即为学生认知观的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也就是说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新信息,只有在与他们自身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进行相互作用后,才会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着重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同化理论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对地理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依据学情,开展新知导入
在实现有意义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知识加以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的已有知识便是学生最主要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经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认知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问题时,教师引入了近年来有关长江的相关实事,如三峡工程、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入手,一步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即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二、 巧用地图,强化知识理解
地图既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又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地图,不仅让空洞的理论教学变得丰富有趣,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海洋与岛屿的内容时,教师就不该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与我国相关的海洋和岛屿,可以有效利用本课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各个大洋的具体位置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如,某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行政区域的相关知识,便让学生在课前做一幅中国行政区拼图,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行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强化知识技能,落实课程要求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地图的使用。
三、突出练习,巩固新知
按照同化理论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知识结构和重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适当的练习不仅是检测、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和强化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练习的目的仅是强化学生的认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万不可填鸭式不分重点地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作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应该去繁就简,对个别学生容易混淆或者不容易掌握的知识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是以生活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练习。如在教学完水能的分布与开发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且强化学生的认知,就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结合本地情况,调查了解本地水资源问题后,为本地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方案。
综上所述,将同化理论适当地运用于地理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优化地理教学,都能起到较为有效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技巧,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作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普及地理常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近些年逐渐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传统的常规地理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应试教育下那种灌输式的教育观念、知识复制性的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淘汰。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同化理论即为学生认知观的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也就是说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新信息,只有在与他们自身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进行相互作用后,才会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着重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同化理论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对地理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依据学情,开展新知导入
在实现有意义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知识加以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的已有知识便是学生最主要的认知,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经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认知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问题时,教师引入了近年来有关长江的相关实事,如三峡工程、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入手,一步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即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二、 巧用地图,强化知识理解
地图既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又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地图,不仅让空洞的理论教学变得丰富有趣,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海洋与岛屿的内容时,教师就不该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与我国相关的海洋和岛屿,可以有效利用本课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各个大洋的具体位置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如,某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行政区域的相关知识,便让学生在课前做一幅中国行政区拼图,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行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强化知识技能,落实课程要求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地图的使用。
三、突出练习,巩固新知
按照同化理论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知识结构和重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适当的练习不仅是检测、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和强化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练习的目的仅是强化学生的认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万不可填鸭式不分重点地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作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应该去繁就简,对个别学生容易混淆或者不容易掌握的知识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是以生活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练习。如在教学完水能的分布与开发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且强化学生的认知,就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结合本地情况,调查了解本地水资源问题后,为本地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方案。
综上所述,将同化理论适当地运用于地理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优化地理教学,都能起到较为有效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技巧,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作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