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运动及其引起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运动,论述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而探讨了学校教育在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以及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的辩证关系、国家发展的需要和教师在新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教育;人的发展;主导作用
  1.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 只要深思熟虑地考察历史和现实生活,人们都承认,人类社会一直在发展着。但是,究竟是什么因素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对这个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自古以来许多学者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结为上帝的意志,或者是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品格和意志,他们都主张是社会意识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指出 “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①“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①马克思、恩格斯应用符合实际生活的观察方法,考察了人类社会历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现实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创立了“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①——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②“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③即社会生产本身又是以“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④为前提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生产关系就成为生产力的发展形式,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⑤生产关系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⑥那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摧毁生产力桎梏的革命实践,就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通过革命实践建立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便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形式,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在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就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那时社会改革的时代就到来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的革命实践,就会使生产关系得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卓有成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统一的辩证运动,及其引发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统一的辩证运动,在不断地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正是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的革命实践中得到发展的。那些在发展着他们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思维和思维产物,从而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18世纪,“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⑤于是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他们主张能有一批高出社会之上的先知先觉者,实行改变了的教育,造就改变了的人,以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目的。“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⑦只有在人们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而改变环境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受到教育,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造就去实行改变了教育的教育者。妄图不考察现实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脱离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改变环境的革命实践活动,去寻求高于社会的教育者,只能是空想,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空想的教育身上,当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了。
  解放前,在我国也出现过“教育救国论”,这种理论认为我国之所以出现一穷二白的状况,其病根在“愚”,只要也只有发展教育,使人民脱“愚”,就可以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使国家强盛起来。还出现过“教育万能论”,这种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改变社会意识,并认为社会意识正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些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不认识或不承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当旧中国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的桎梏,使生产力发展停滞的时代,只有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摧毁旧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才有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才有可能大办教育,培养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发展的后劲。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的状况,相反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的状况只不过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谬论而已。
  2. 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运动及其引起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或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经济基础的发展或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无论哪一方面的发展,都是通过不断发展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才得以实现的。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影响人的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因素。
  人的发展的第一个前提,是人的身体的肉体组织的存在,而人的身体是由上一代通过“遗传”生产的。从遗传得到的肉体组织是人得以发展的前提,但能否发展则取决于社会条件,而发展能否顺利则取决于必不可少的社会因素。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特别是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发展。据社会学的研究,影响儿童、少年和青年社会化的社会因素有:家庭、学校、同侪集团、大众媒介等等。在这些社会因素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   从我国已经发掘的地下文物和遗址来测定,在我国广大的领土上大约在一两千万年前,已有古猿活动,约在一百万年前,古猿就告别了动物界,在我国的土地上首次诞生我们的祖先——最原始的人类。马克思说:“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③而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由许多人合作进行的,而合作生产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的社会关系,因而出现了最原始的社会形态,由几十个人组成的原始人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成为社会化了的人类。原始人群在长期艰苦的集体合作生产和原始的社会生活的活动中,开始创造了我国远古的文化和教育,他们需要教育后代怎样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怎样团结合作以进行生产活动,怎样接人待物以适应符合原始社会活动的规范,但这时的教育都是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由长辈的言传身教进行的,还没有专事教育的制度和设施。在氏族社会的遗址中,母系社会的村落,中心有一个大房子,它是氏族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老人和未成年人的住所。随着生产技能、原始民主生活及传统习惯等方面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扩展,使长辈对后辈进行教育的需要增强和内容增加了,说明大型房子也是老人对儿童、少年的教育场所。人类开始出现了原始的教育设施。
  在父系氏族公社社会的末期,贫富开始分化,私有财产制度和阶级分化已开始有了萌芽。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个人劳动有了剩余,原始社会的战俘变成了奴隶。随着私有制财产的形成和奴隶数量的增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在我国向奴隶制过渡以夏部族为最早,经过商代到西周而盛极,一共大约有一千三百年之久。是奴隶制社会时代,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产生了奴隶主学校,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这是奴隶主阶级为了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而开设的,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入学的“学在官府”、“学术官守”、“以官吏为师”的学校。到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出现“天子失宫,学在四夷”的局面。随着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教无类”,教育扩向民间,进入封建社会后,秦不办官学,又禁私学,二世而亡。西汉自武帝“独尊儒术”,在中央和地方均设官学,尊孔读经,更设“太学”以为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的最高学府,学校教育盛行。自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为了配合开科取仕,官学、私学并举,直至清代,与科举制相联系的学校教育延绵不绝。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特别是“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与科学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摆脱为开科取仕服务、受儒家四书五经束缚的困境,开始走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的发展的道路。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校教育,不仅迅速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全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更沿着“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前进,不断普及提高,蓬勃发展,我国的学校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学习世界科技,造就为实现四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文化知识,发展科学技术知识,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知识,已经积累丰厚,奠定了人类继续发展的丰厚的基础。只有经过学校教育,人们才有可能在全面系统领会和掌握人类既有知识的基础上,依据各自的特点,择业从事,达到实现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影响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因素。在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教育可以而且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直接受到受教育者的制约,教育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发挥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配合下,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受教育者学习态度不端正,散漫懈怠,甚至无心向学,学校教育必然难以凑效,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内因,学校教育只是促进受教育者实现人的发展的外因,在两者的关系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学校教育应把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教育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不仅重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而且善于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为了真正发挥教育的主导性,这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在奴隶社会的一千三百年,封建社会的一千年中,我国已有了学校教育传统,其间也出现过不少优秀的教育家,在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近代以来,《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学科更是提供了宝贵的成果,特别是由于青少年本身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为通过教育调动受教育者主动性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所以只要对教育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主动性给予重视,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完全可做两者相得益彰。
  3. 国家的需要和教师的职责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经济,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⑧六年后他在南巡讲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⑨
  由此可见,把教育搞上去,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造就数量多质量高的知识分子,是我国经济发展得快一点,不断增强国力和发展后劲,到建国一百周年时,达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需要,是我们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影响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教师必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必须克服以教书为谋生手段、甘当一名只顾教书而不顾育人的教书匠的思想,要不怕艰辛,真正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勇当为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灵魂工程师。
  须知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因素影响人,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的发展和成长。其中主要的社会因素有:家庭、同侪集团、大众传播媒介。为了真正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师有责任关怀过问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要主动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对待子女;教师要负责任地指导、帮助学生的班集体以及各种自发形成的团体,使其正确形成和发展;对大众传播媒介,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收听、收看发挥指导作用,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讨论并加以引导;教师应当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成果,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之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此外,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还要认真学习领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力争做一名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现代新型技能型人才。总之,为了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教师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注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第73页
  ②同上第80页
  ③同上第6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第32页
  ⑤同上第32-33页
  ⑥同上第3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第59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20页
  ⑨同上第377页
  参考文献
  [1] 金一鸣:《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二版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二版
  [3]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
其他文献
(大名县七里店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闼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期刊
(嘉祥县黄垓乡司垓村 山东 嘉祥 272400)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常说“特色”立校,这里所说的特色,即办学特色。什么是办学特色呢?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优质而又相对稳定、个性鲜明的育人风格。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迫切要求学校办学须具特色。实践已经证明并且终将证明:办学特色既是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又是现代办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时代素质教育成效的集中反映,可以
期刊
(延安市志丹县保安中学 陕西 志丹 717500)  【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职业中专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提供必要的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自主性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学习化社会中,创造性是人生存发展的手段,学会
期刊
(永年县南沿村总校 河北 永年 057150)  【摘 要】网络媒体以其超常的信息组织与递送能力有异于其它媒体,网络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将你所需要的信息送达桌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利用网
期刊
(邯郸市实验小学 河北 邯郸 056000)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
期刊
(上蔡县西洪乡陈桥小学 河南 上蔡 463800)  【摘 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好的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只要做好生活的引路人,把课内与课外结合,把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写出生活中的无限精彩。  【关键词】生活;源泉;观察;感悟;体验  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东西可写。教育心理学告诉
期刊
(沙河市第一中学 河北 沙河 0541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电脑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方法和展示方式方面,都显示出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从而为广大师生所喜爱。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而无视传统教学,则是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给当前教育带
期刊
(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 钦州 535000)  关于随笔,我和我的学生们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们的世界里,它还有一个昵称——“小练”。这名字是我的刚毕业的那届学生高一时写随笔之初取的。因为它自然亲切,通俗上口,又体现了他们的创造精神,我欣然接受并喜欢上了这个叫法。后来的每次随笔作业的收发,只要我提一下“小练”,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这时也仿佛成了我们师生交流的标志性时刻。  “小练”的日子,大家快乐
期刊
(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针对汽车钣金焊接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容易遗忘所学技能等困境,本文对汽车钣金焊接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焊接模块实训课题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较好的促进学生技能提高,对我校的汽车钣金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汽车钣金焊接;课题规范文件;行动导向  【前言】随着现代社会对汽车钣金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
期刊
(平乡县平乡镇中心小学 河北 平乡 054500)  【摘 要】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通过系统的训练,就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