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忠心垂宇内 满腔大义荡乾坤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国乱世,群雄竞出。关羽等众多英雄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是忠义的完美结合体。女子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但《三国演义》的忠义女子如貂蝉等却在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一部《三国》洋洋洒洒的尽是忠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貂婵忠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演义》是一部讴歌忠义的英雄史诗。在这些灿若星辰的英雄身上,如果要贴个标签的话,我选择两个字:“忠”和“义”。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两个范畴,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三国演义》中的“忠”,既有封建的正统观念——忠君,又有传统美德——忠友,还有封建女子的忠节;《三国演义》中的“义”,既有匡扶汉室的大义,又有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义,还有“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侠义。有时候,忠义有明确的界限,大多时候忠义则是和谐一体的。
  封建社会,很多绝色女子都承担了过重的道德谴责,被认为是祸水,此水既可祸国,又可殃民。例如,商朝纲乱,是妲己以狐色惑纣王所致;周幽失国,是为博褒姒一笑而三戏诸侯所致;夫差霸业付水,是因为西施使得“十万精兵尽倒戈”所致;唐朝衰败,是杨玉环回眸一笑生出百媚千娇所致;后主被囚,是因为与小周后的那些不堪回首的落花往事;明朝亡国,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圆圆……
  但《三国演义》的作者却不是这样,他对女人在历史社会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三国演义》刻画人物共一千多人,女性很少,只有五六十人而已,但她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让人想起《花木兰》中的一句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貂蝉之功可书竹帛”(毛宗岗语﹚。貂蝉在书中出现很少,主要在第八回《王司徒巧施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时朝中董卓暴政,汉王朝一片混乱,貂蝉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女子被司徒王允推上历史舞台。她聪慧过人,但身份卑微,只是一名小小歌妓。当她看见王允“两眉愁锁”时,便觉“必有国家大事”,便长叹不已。当她得知义父王允为除国贼,夙夜忧叹时,立即表示:“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当她听到王允“先将汝嫁于吕布,后献于董卓”,以此逼布杀卓的连环计时,她何尝不知,自己将来的命运无异于周旋于两虎之间,稍有差池,便会性命难保。但她深知大义,毅然曰:“大人勿忧,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一句细言柔语,果断勇毅,响彻天宇。在满朝文武都不敢出来与董卓抗衡、与朝廷分忧的情况下,这个年方二八的弱女子却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青春与肉体为代价,担负起拯救汉天下生灵的重担,这和昭君和番是一樣伟大的。
  李贽评貂蝉为“神女”、“十八路诸侯到底不如一女子也”。后董卓果中连环计死。貂蝉随吕布奔走东西,逃难江湖。吕布死后,貂蝉归操。之后,下落不明。民间传说“关公月下斩貂蝉”,也有“关公义释貂蝉”一说,如此奇女子书中没能给她安排一个结局,真乃憾事!
  除貂蝉外,书中还写了为国捐躯的伏皇后;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刘备之妻孙尚香;不愿连累大家,纵身投井的糜夫人;誓不再嫁,截耳断发的夏侯女;死于忠义,死得其所的姜叙之母;乱世之中,明辨忠逆,不愿苟全性命的徐庶之母……真是,男儿驰骋沙场马革裹尸,女子固步闺房彰显大义。
  《三国演义》中,由风流人物到巾帼英雄以至赤兔马,一部《三国》,忠义满堂。初读,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再读,如饮烈酒,荡气回肠。品饮之间,把玩之余,神为之颠,魂为之倒,心为忠激,魄为义荡。
  当然,我们今天重读《三国演义》,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统治者宣扬忠义是为其更好的统治服务。但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讲的“忠”,是对国家对民族对朋友的忠诚;我们讲的“义”,是评判事物时的正义,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因此,当今社会,我们仍需要千千万万的忠义之士!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苏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落实字句的翻译以外,还应该注重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品读鉴赏。本文以《祭十二郎文》的教学为例,论述了朗读对于文言文阅读的重要作用,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精读文本,整体把握作者情感;品读文本,走进作者情感世界。  【关键词】朗读 精读 品读 情感    长期以来,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常常是采取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学生对有着丰富情感和思想的文章缺少品鉴,只是简单地“知道”和“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官网2018年12月13日报道,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BC)政府将拨款23万美元,用于支持BC省交互与数字媒体产业协会(The Interactive
【摘 要】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名士生活在相对承平的东晋中期,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清旷灵秀、虚静淡远的会稽山水。置身于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崭新世界中,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通体酣畅。千百年来,纠缠于士人心底那种挥之不去的生命悲感,在这佳山秀水中逐渐得以化解,直接进入一个精神自由、风流飘逸的生命境界。  【关键词】王羲之 东晋士人 生命情结    在中国的诗文里,生与死的感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以
【摘 要】本文从朗读的分类、作用切入,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大力倡导品读文化,才能使学生亲近文本、体味作者。培养和形成爱语文的特点,荡出涟漪之美。  【关键词】朗读 语文教学    日前听了一堂关于巴金《短文两篇》的公开课。执教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巴金和他的夫人萧珊女士的生平简介、成就以及他们在上海、重庆等地的生活,到文章的题目;从文中的几个重点词语,到字、词的注音和讲解,最
【摘 要】《故都的秋》是一篇辞约意丰、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意味隽永、饱含着浓郁的故都秋思的写景抒情散文,美读此文,细品慢嚼,才能悟出其中的“清”、“静”、“悲凉”的细腻深沉的情致。  【关键词】《故都的秋》 细腻 深沉 绵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给郁达夫带来美誉的是小说创作。1921年,他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也成为与鲁迅一样享有盛名的一代文学巨匠。郁达夫的
【摘 要】优秀的影视文献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它能创设出优美的教育情境,开拓出广阔的教学空间,为学生营造更灵动的积极学习和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面对鲜活的人,面对鲜活的影视元素,只要我们能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广袤空间,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找寻灵感和构思技巧,从而“神思飞扬”、“下笔有神”,那么,作文课堂上的异彩纷呈必将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影视文化 模
【摘 要】2010年全国卷II体现了“3 综合”高考终结版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能力立意、现实指向、稳中微调、过渡课改。老考纲指导下的高考即将寿终正寝,但那些符合国情、教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会延续不变、一脉相承。  【关键词】试卷分析 能力立意 现实指向 稳中微调 过渡课改    201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作为“3 综合”高考的最后一年,实现新旧自然衔接,于平稳过渡中渗透课改理念是今年语
【摘要】《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十分具有特色,但在笔者看来,这种人物描写方式是中国文学长期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发展,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学有关美女的描写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外貌    “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摘 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态度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误区 多媒体 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中,我们都进行了辛勤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探索和学习,都有很多的收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摩与实践,总觉得有说不清的缺陷。经
【摘 要】《兰亭集序》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笔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中体悟到文章所抒发的“痛”与“悲”,深刻体现了作者生命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兰亭集序》 生命意识 悲剧     《兰亭集序》是一篇骈散结合、文质兼美的序文。整篇序文的感情脉络也是很清晰的,这从文中关键性的语句中不难看出,如“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但是,笔者在听评此课时,发现有不少老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