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关怀化公共设施在中式园林景区的设计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阶段中式园林景区公共设施设计规划方面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出将情感关怀融入其中,并着重从中式园林景区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座椅设施和公共照明设施的设计上加以应用,总结出未来园林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期丰富园林设计学科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情感关怀;公共设施;人性化;中式园林景区;设计应用
  中式园林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年历史。北京皇家园林、苏州园林、泰安岱庙等著名的传统园林已成为旅游景区供游客观赏。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很多城市更是效仿上述传统园林,大量兴建中式风格的园林景区,但缺乏创新得一味效仿和不顾实际得盲目兴建等诸多与现代社会文化气息相悖的问题也随之大量涌现。此外,设计目标的不明确容易混淆观念,古代建造中式园林通常是为皇室和位高权重的当权者服务,园林建筑及附属设施用材豪华、宏大气派,而包括公共设施在内的现代中式园林景区建设的服务对象为普通大众,生搬硬套式的建设规划必然不合时宜。本文着眼于从情感关怀的角度,对中式园林景区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研究,力求提升中式风格园林景区乃至城市公共园林设施的设计水品,避免盲目建设与经费投入,提升设施使用者的满意度。
  1情感关怀化公共设施设计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1.1情感关怀化公共设施设计的内涵
  基于情感关怀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是设计本源的回归。它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硬件需求,还需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段、身体健康状况和不同人群的日常行为特点等因素来进行人性化设计。应突出设计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并充分挖掘设计的情感关怀化要素,尊重人并理解人。通过物理层次、心理层次和社会层次三个方面,打造出从整体到细节处处以人为本,且舒适惬意的公共设施。
  1.2情感关怀化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
  情感关怀化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应以安全性和交互性为主旨,重视各个功能区空间的营造和配置,满足老人、上班族和活泼孩童的身体、生活和活动特点,使其各取所需、身心放松;其次,应满足通达性和便捷性,以便于人们省时省力、更加便捷的到达相关的功能区;第三,须坚持无障碍原则,以便于行动迟缓的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能够顺利到达和使用任意设施。
  2中式園林景区公共设施情感关怀化设计应用
  景区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座椅设施和公共照明设施。中式园林景区公共设施的情感关怀化设计应用,须在符合中式园林总体风格和符合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行分类细化设计。
  ①中式园林景区公共信息设施的情感关怀,可通常通过文字、标记、符号和具象化图形等形式向游人传递各类信息。总览图、游客中心、停车场、出入口、卫生间、休息区和具体游览线路等信息设施的数量应尽量丰富,以便清晰指引游人的行动目标,从而降低游人的陌生感,提高游览效率,少走冤枉路(图1)。
  图1 公共信息设施设计
  ②景区公共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卫生间和垃圾箱两类,情感关怀化的公共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原理,大便器以蹲便为主,空间独立。对于老人、孕妇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应设置无障碍专用如厕区域,大便器由蹲便改为坐便,并提供经消毒的一次性的纸垫,以彰显情感关怀(图2)。中式园林景区垃圾箱的外形应尽量采用中式元素进行设计,开口造型可综合上开口和侧开口的优势,以提高垃圾投放的收集率(图3)。
  图2 中式风格公共卫生间内外设计 图3 中式风格垃圾箱设计
  ③公共座椅即休息设施,融入情感关怀化的座椅设计应满足游人临时歇脚、聊天、观赏风景等需求,并具有舒适性。中式园林景区公共座椅设计应以木材、石材等传统中式家具的材质为设计本源,造型以长直椅和圆形椅为主,尽量减少面对面式的座椅设置,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流量,避免单次长期占用公共资源 (图4)。
  图4 公共休息设施设计
  ④情感关怀化的园林景区公共照明设施,除了最基本的照明功能以外,还要能够渲染环境气氛,设计中要考虑灯具的摆放和形式,还要考虑其防触电、防水、防尘、光学等性能。不仅利于观赏,也可成为园林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5)。
  图5 公共照明设计
  3結语
  中式园林景区中公共设施的本质是亲民的,因此必须带有情感关怀。亲和互动、大众参与是情感关怀化公共设施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人在公共空间生活、交往、情感沟通、个人价值等社会属性,还要考虑公共设施与园林景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度。未来中式园林景区及其附属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要着重考虑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鲁文悦.中式园林景观中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大学,2007
  [2]杨尧.关于城市园林环境中公共设施造型设计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其他文献
【摘要】:如果说妥斯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宽度与广度。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激变,他同自己的阶级决裂了,由贵族阶级立场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这是他长期坚持思想探索的结果,也是七十年代末的革命形势促成的。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思想言行引起了家庭冲突,他为自己所过的老爷生活而内疚,竭力过平民化的生活,并以此赎罪,这也
期刊
I. Introduction  Narrrator is one who tells the story. In the traditions of Western literature, there are three viewpoints about narrator: 1) the narrator is the author, or the speaker of the author;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诗经》中有关“野合”的诗篇,简要谈论“野合”习俗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诗经》;野合;性崇拜  一、“野合”习俗的由来  甲骨文的“野”字是在林中放一个“土”,从而形成会意字。“士”则为成年男子的生殖器,“林”则为野外树林。可见“野”字最初的本义即为“野合”,即男女于荒林中的性交苟合。  “野合”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一、指奏乐于野
期刊
【摘要】:以书写都市言情小说为主的香港资深女作家亦舒,其作品大都以香港为背景,描写上层知识分子婚恋生活,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她的小说善于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真实反映现代香港人的道德、婚姻、爱情观,表现出现代都市人的普遍心态。作品具有一般通俗文学不具备的深刻意蕴,既有对现代都市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对爱情解构,又有对现代化的香港社会生活的透视,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爱情婚姻;女性命运;
期刊
【摘要】:昔日的先锋文学大将马原,近几年逐渐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回归,而生活环境的转变,令其对人与自然,成人与儿童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回归观念成为马原首部儿童文学《湾格花原》的重要主题。他在这部历险记体童话中,试图通过讲述一场成人与儿童的冒险之旅,引导人们正视自然观念和成人“童真”观念,最终达到引领这些观念回归的目的。  【关键词】:回归观念;崇敬自然;成人“童真”;  作家马原是中国“先锋小
期刊
【摘要】:为了解决中国陶艺难以传承发展的问题,要从教育模式和方法,人才方面保障,高科技融入创新,打破固有的陶艺设计理念。应从当代陶艺文化切入问题,创造出更符合世界潮流的当代陶艺文化。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推进。  【关键词】:当代陶艺;传统技艺  引言  中国 CHINA瓷器举世无双名号下,中国陶艺人已经极少数做让世界震撼的陶艺作品。只能靠着中国遗留下来古代巧夺天工手艺所支撑。并
期刊
【摘要】:《生死场》中的金枝原本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小姑娘,成业的出现唤起了她作为少女对于愛情、婚姻的向往,但是成业仅仅把她作为自己泄欲工具,进入婚姻之后,金枝的生活立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切的向往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爱情更是虚无缥缈,金枝沦落为丈夫的奴隶、生育的工具,如动物一般地存活着。婚姻是金枝悲悯人生的转折点,是女性生存的桎梏,进入其中,就难以逃出。  【关键词】:金枝;婚姻;工具  《生死场》
期刊
【摘要】:"范曾现象",即指画家范曾以一个"国学开讲",一夜之间由"国画大师"转型为众多媒体追捧的"国学大师",这是当代文化活动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然而,无论从传统学术观念,还是绘画诸层面解析,"范曾现象"存在内在荒谬性,范曾的"国学大师"名不副实。 更多还原在当代中国, 不论是画坛还是文坛, 范曾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一位集审美学养、绘画造诣、民族情怀于一身的艺术家, 广博的情怀、精炼的技艺
期刊
【摘要】:生活于乾嘉時期的沈复,并没有被乾嘉学派的考据之风所影响,而是深受以袁枚为代表的崇尚真情、提倡性灵、反对传统的新思潮的感召,用自己的真性情书写了《浮生六记》。此书自近代被发现以来,作品以其反映出人物的性情之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直深受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此论文主要对沈复其妻陈芸的人物分析来体味作品中的真性情,来体会平凡人生的艺术美。  【关键词】:《浮生六记》;沈复;陈芸;真性情  中国当
期刊
【摘要】:九十年代以来,先锋作家群的整体退场与转向有目共睹,格非的短篇小说产量也减少了许多。这固然与格非转向小说叙事学的研究与教学有关,同时我们也能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他正在尝试的艰难的转变。《戒指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接下来一一分析。  【关键词】:格非;退场;戒指花  在艺术领域,任何时期有创新精神的、能超越传统的艺术派别,即被称为先锋派,而不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出现的艺术群落。我国在八十年代与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