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验—分享”范式的高效作文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路,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论述了以“体验—分享”范式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实践力图构建“以体验为前提,以多种表达方式为手段,最后实现共同分享习作成果”的“体验—分享”作文学习范式提高教师劳动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体验 表达 分享 激励 高效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我力图构建“以体验为前提,以多种表达方式为手段,最后实现共同分享习作成果”的“体验—分享”作文学习范式。
  一、开发习作生活体验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堂生活。课堂,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室、教材、老师、同学……皆为学生写作长河中的一朵朵鲜活的浪花。
  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除语文教材外,还有数学、音乐、社会等其他学科。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皆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素养。
  3.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善于利用作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思路,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按照体验内容大致分为实践式体验、欣赏式体验、想象式体验。
  1.实践式体验。通过组织观察、调查研究、实验、模拟角色等形式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丰富内心世界。
  2.欣赏式体验。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欣赏音乐、欣赏话剧、欣赏经典影视作品,组织交流感受等活动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3.想象式体验。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体验不一定就是肢体的体验,思维体验更是激发学生作文欲望和动机的载体。
  三、借助多形式表达各种体验生活
  1.在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功能上,写作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语文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借助各种练笔方式达到预期目的。其中,采用最普遍也最实用的方式莫过于日记了。不拘一格的日记是驰骋自由的练笔天地。
  写“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按照习作能力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班级作文周报或优秀刊物推荐发表。
  2.写“读书笔记”,即在组织学生阅读、欣赏音乐、欣赏话剧、欣赏经典影视作品,组织交流感受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撰写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3.写“主题接力”,即为了加强学生的体验,在日常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整体策划一个“有话可说”的习作主题,采用分阶段观察,分层次提要求等粗线条的设计帮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明白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事、物都可以这样观察,而不会一写作文就束手无策,胡吹一气。
  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交互灵活使用。
  四、开拓分享渠道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教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的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只要公开发表一次,就会改变他们对写作的态度和价值的认识。”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儿童作家蒋方舟的成长历程时这样说。
  好习作需要大家来分享。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习作评价主要由老师完成,作文教学就生命的意义过程(倾吐—对话—回应)来说,是死板的、僵化的,使作文流失了生命的营养和人际交往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分享的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分享自己的习作。
  1.举行“新作发布会”。让孩子们通过演讲形式把自己最得意的作文“发布”出去,让更多孩子通过介绍阅读、评价他们的习作,从而彰显出过程意义,同时让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举行“佳作拍卖会”。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本学期最得意的习作装订成册。当然可以是某一个人的习作专集,也可以是几个好伙伴的习作汇编集;可以是打印、复印装订,也可以是手抄书写;可以用电脑进行专业性的后期制作,也可以是自己绘图美化。
  五、建立一套“激励分享”机制
  1.建立奖励机制。学生在班级周报上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给“发表纪念卡”一张,卡上印有激励表扬的话。获得五张这样的卡,奖励就会升级,就会获得“作文新秀”的称号。
  2.设立明星榜。把学生在班级作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字数作为基数确定学生的作文积分。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唤醒的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热爱;唤醒的是学生想自我表达和与人对话的欲望;唤醒的是学生作文发表的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地激励、鼓舞,不断为学生的习作增加动力,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呈良性循环的写作状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丽娜.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J].福建教育,2004年(2).
  [3]《语文学习》编辑部编.写作指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在人基本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量和阅读力都是语文基本的素养,增强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是进行精细阅读,还可以留下时间进行课后的启发性教学,做到基础教学与发展教学有效结合,以及二者间形成良性的“化学反应”。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
摘 要: 朗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朗读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就朗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朗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朗读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摘 要: 我国有璀璨的历史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使中华文明得到继承与发展,我国在小学极端针对性地将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语文教材,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本文在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字应用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1.指导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及如何设计、组织、实施、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小学语文如何做到有效教学谈谈心得体会。  1.关于识字教学  1.1巧联想,识汉字。低年级学生擅长形象记忆,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字形和直观画面的对比,寻找相似点,也可以记住汉字。比如在学习“燕”字时,由于这个字笔画较多,识记、书写起来有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燕子的形体图片和“
摘 要: 语文教育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传承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一门主要学科。在以往的升学压力之下,大多数学校并不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有足够重视,而仅仅将目光着眼于教学任务进行课程和学期的安排。小学教育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在此时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和道德都会对其今后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而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并不能够有效调节传统教学给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俨然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亟待优化更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倾向于将学生视为可持续发展的个体。鉴于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学习能力等改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