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教学是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教学优化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现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阐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联系教学实际,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一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①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②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③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④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⑤课后反思,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要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深入研究教材蕴含,搞好课堂教学
(1)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要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通过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于是,我就让学生们思考:“我们来学校走的路美丽吗?为什么会有垃圾存在?人们应该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尤其是针对不自觉地乱丢垃圾的行为,表达了很多不满。有的认为应该多设几个垃圾箱;有的认为写标语揭示;也有的認为进行罚款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发表对环境卫生的看法,学生们会自觉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人、社会都不利,加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可借助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课文内容。
五、转变应试教育教学观
以往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考评学生的优劣、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的片面性。对教材机械地讲解,用统一的标准答案、一致的教学评价、作文的公式化、考题的标准化等等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教育。学生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课堂教学程序化的产品,压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扼杀了个性的存在,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而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高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了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树立全新现代教育理念。即“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抛开学生的体悟而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体会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语哲思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由发挥,只有满足了个性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投入,进行创新学习。可以说,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我们便不能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建构知识的过程,用思考来内化知识,而不是吃“现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教给学生如何思维,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教学是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教学优化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现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阐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联系教学实际,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一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①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②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③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④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⑤课后反思,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要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深入研究教材蕴含,搞好课堂教学
(1)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人格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要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向,通过学生生活、学习、活动中经常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于是,我就让学生们思考:“我们来学校走的路美丽吗?为什么会有垃圾存在?人们应该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尤其是针对不自觉地乱丢垃圾的行为,表达了很多不满。有的认为应该多设几个垃圾箱;有的认为写标语揭示;也有的認为进行罚款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发表对环境卫生的看法,学生们会自觉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人、社会都不利,加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可借助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课文内容。
五、转变应试教育教学观
以往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考评学生的优劣、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的片面性。对教材机械地讲解,用统一的标准答案、一致的教学评价、作文的公式化、考题的标准化等等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教育。学生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课堂教学程序化的产品,压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扼杀了个性的存在,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而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高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了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树立全新现代教育理念。即“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抛开学生的体悟而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体会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语哲思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由发挥,只有满足了个性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投入,进行创新学习。可以说,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我们便不能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建构知识的过程,用思考来内化知识,而不是吃“现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教给学生如何思维,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