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要场所。是幼儿的习惯养成和教师的一日活动组织的平台依托。一个班级是否具有和谐的气氛,不仅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还会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幼儿园班级老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二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验到:,班级的和谐,幼儿的个体发展良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与教师间的和谐关系是管理班级的基础
班级教师间的关系是否和顺,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质量。要想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优势,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教师间要以诚相待,勤交流沟通
教师间相处中要真诚,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班级中的事务上要勤沟通,多交流。出现问题时应主动担当,不相互推卸责任。如:某个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哪个孩子某些方面有所进步、落后?哪些孩子需要多激励、被关注?等等。多听取、采纳他人的意见、看法,加强教师间的融洽关系,使教师间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上来了。
2、教师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每个老师都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多看到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多体谅、包容他人。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多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共同发展、进步。
3、教师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
每个教师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又要配合默契,做到“小分工、大合作“。如教学活动中,主班老师做孩子的引领者,配班老师一定配备好教学用具,活动材料;户外锻炼时,主班老师组织安排活动,配班老师必须协助指导个别幼儿的活动。无论哪个时间段里,三位老师的明确分工,默契配合一定能活而不乱的有序管理。
二、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常规执行得好,就会养成好习惯。幼儿期的习惯对他的一生有很重要的意义。《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要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在实践中体会以下几点:
1、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孩子参与讨论,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而确定的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我经常采取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的形式。如每个活动区的规则制定,针对每一个活动区的特点,让孩子参与讨论,制定出适宜开展活动的规则,比如进出活动区采用持卡方式;用大家自制的图标做规则指令,这样有效地遵守了活动区的规则。如在小朋友经常丢铅笔、橡皮这个问题上,我没有机械地提出要求,生硬地指责,而是创设情境,让孩子讨论,对他们说:“老师常常捡到一些无家可归的铅笔、橡皮,他们为什么好伤心呢?”一些孩子说:“因为他们没人要了。”还有孩子说:“他们没有家了。”这时我拿起铅笔、橡皮问小朋友:“以后大家都把它们丢弃,怎么办呢?”一些孩子立刻回答:“快给它们找到家,找到失主。还要惩罚这样的小朋友。”于是我把孩子讨论出来的结果制定成规则共同遵守。在管理幼儿时,我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的自主性,使幼儿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师生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自觉遵守的人多了,效果好。
2、发挥评价作用,调整已有规则
孩子在老师和同伴评价中成长的,他们很在意这种评价。每天在幼儿离园前我都要把他们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一天放学时,我发小粘贴给孩子们,问大家觉得谁不可以得到?小宇说:“亮亮今天洗手时把水浇到我身上,不能得到。”方方说:“红红今天没把活动区的玩具收拾好,到处乱扔。”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孩子们:“那大家说说怎么做才能得到小粘贴?”孩子们说了起来。其实孩子对于一日规则是早有所知的,这种形式其实是对已有规则进行重新的认识思考。由此可见,在常规培养时,我们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作用,促进规则调整和完善。
3、运用儿童文学作品,促进规则的养成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表演性,适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我经常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促进常规养成。如培养幼儿用礼貌行为不攻击他人的常规教育中,讲了感人至深的《小白兔寻友记》,并分角色表演故事,淘气的孩子们被故事内容所感染,相互攻击打闹的行为少了。在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行为上,向他们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传统故事,并组织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孩子们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我们班有一本《好习惯 好榜样》的书,小朋友通过我的讲述,非常爱翻阅。还经常在表演区表演故事,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品质。文学作品不仅让孩子改正缺点,还能记忆深刻,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配合,我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是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对班级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和家长面对面地沟通,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工作中,我们三位老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相互配合,让家长对老师充分尊重,愉快地配合开展班级工作了。如新班刚入园时孩子们哭闹,家长不放心,送到老师手里还迟迟不肯离去,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于是,我以新颖、亲和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做家长心理疏导,请家长及时离开。孩子们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家长放心了,班级管理很快渐入正轨。所以,家长的支持配合对班级管理很重要。
2、让家长明确家园共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家长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真看待家園共育的话题了。我们在活动中经常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语言、行为时,我们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园的相互合作,形成合力,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保证班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家长明确完园合作的内容,取得最佳效率,我设立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段交流、家园联系栏、家长委员会、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如“家园联系栏”中,根据班级每日开展的活动,在栏内提出为家园配合的内容、要求,家长对此很关注,这个栏目长期以来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另外抓住家长接送孩子时的短暂时间,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班级要开展的工作,幼儿在园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事情,等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使班级管理得更好,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家园之间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以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班级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一、教师与教师间的和谐关系是管理班级的基础
班级教师间的关系是否和顺,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质量。要想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优势,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教师间要以诚相待,勤交流沟通
教师间相处中要真诚,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班级中的事务上要勤沟通,多交流。出现问题时应主动担当,不相互推卸责任。如:某个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哪个孩子某些方面有所进步、落后?哪些孩子需要多激励、被关注?等等。多听取、采纳他人的意见、看法,加强教师间的融洽关系,使教师间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上来了。
2、教师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每个老师都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多看到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多体谅、包容他人。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多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共同发展、进步。
3、教师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
每个教师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又要配合默契,做到“小分工、大合作“。如教学活动中,主班老师做孩子的引领者,配班老师一定配备好教学用具,活动材料;户外锻炼时,主班老师组织安排活动,配班老师必须协助指导个别幼儿的活动。无论哪个时间段里,三位老师的明确分工,默契配合一定能活而不乱的有序管理。
二、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常规执行得好,就会养成好习惯。幼儿期的习惯对他的一生有很重要的意义。《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要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在实践中体会以下几点:
1、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孩子参与讨论,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而确定的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我经常采取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的形式。如每个活动区的规则制定,针对每一个活动区的特点,让孩子参与讨论,制定出适宜开展活动的规则,比如进出活动区采用持卡方式;用大家自制的图标做规则指令,这样有效地遵守了活动区的规则。如在小朋友经常丢铅笔、橡皮这个问题上,我没有机械地提出要求,生硬地指责,而是创设情境,让孩子讨论,对他们说:“老师常常捡到一些无家可归的铅笔、橡皮,他们为什么好伤心呢?”一些孩子说:“因为他们没人要了。”还有孩子说:“他们没有家了。”这时我拿起铅笔、橡皮问小朋友:“以后大家都把它们丢弃,怎么办呢?”一些孩子立刻回答:“快给它们找到家,找到失主。还要惩罚这样的小朋友。”于是我把孩子讨论出来的结果制定成规则共同遵守。在管理幼儿时,我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的自主性,使幼儿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师生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自觉遵守的人多了,效果好。
2、发挥评价作用,调整已有规则
孩子在老师和同伴评价中成长的,他们很在意这种评价。每天在幼儿离园前我都要把他们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一天放学时,我发小粘贴给孩子们,问大家觉得谁不可以得到?小宇说:“亮亮今天洗手时把水浇到我身上,不能得到。”方方说:“红红今天没把活动区的玩具收拾好,到处乱扔。”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孩子们:“那大家说说怎么做才能得到小粘贴?”孩子们说了起来。其实孩子对于一日规则是早有所知的,这种形式其实是对已有规则进行重新的认识思考。由此可见,在常规培养时,我们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作用,促进规则调整和完善。
3、运用儿童文学作品,促进规则的养成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表演性,适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我经常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促进常规养成。如培养幼儿用礼貌行为不攻击他人的常规教育中,讲了感人至深的《小白兔寻友记》,并分角色表演故事,淘气的孩子们被故事内容所感染,相互攻击打闹的行为少了。在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行为上,向他们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传统故事,并组织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孩子们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我们班有一本《好习惯 好榜样》的书,小朋友通过我的讲述,非常爱翻阅。还经常在表演区表演故事,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品质。文学作品不仅让孩子改正缺点,还能记忆深刻,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配合,我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是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对班级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和家长面对面地沟通,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工作中,我们三位老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相互配合,让家长对老师充分尊重,愉快地配合开展班级工作了。如新班刚入园时孩子们哭闹,家长不放心,送到老师手里还迟迟不肯离去,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于是,我以新颖、亲和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做家长心理疏导,请家长及时离开。孩子们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家长放心了,班级管理很快渐入正轨。所以,家长的支持配合对班级管理很重要。
2、让家长明确家园共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家长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真看待家園共育的话题了。我们在活动中经常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语言、行为时,我们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园的相互合作,形成合力,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保证班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家长明确完园合作的内容,取得最佳效率,我设立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段交流、家园联系栏、家长委员会、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如“家园联系栏”中,根据班级每日开展的活动,在栏内提出为家园配合的内容、要求,家长对此很关注,这个栏目长期以来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另外抓住家长接送孩子时的短暂时间,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班级要开展的工作,幼儿在园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事情,等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使班级管理得更好,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家园之间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以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班级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