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因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学教学与情感相结合的一些相关内容,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把情感因素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当中。
  关键词:情感因素;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的教学,情感贯穿着教学的每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积极的情感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情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1化学与情感相结合
  1.1化学教学与情感相结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开端,正如宋代朱熹所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认真,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调节教学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正如《学记》中所讲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运用情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感化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这就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另外,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2情感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与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和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化学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都伴有成功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有直接的情感体验,从实验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化学又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其中研究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健康等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增加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结合起来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化学教学是将人类已知的化学知识和蕴含的智慧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并内化为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能力,形成服务于社会的情感、意志和性格。
  化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学生通过化学教学活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心理活动。化学知识是要通过人的外部活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与学生相互作用,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和大脑机能的发展。在这个认知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顽强拼搏的意志是促进认知活动的“催化剂”,让学生体验到无论是前人创造知识还是自己学习与掌握知识,都需要顽强的毅力、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化学认知实践活动过程中,还要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活动一方面可以创造出许多的现代物质文明,显示其特有的功绩;另一方面也会制造出诸多扰人的麻烦,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精神文明。
  2将情感融入到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教学策略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功用分为:组织、传播和管理策略。组织策略强调的是教学内容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传播策略强调的是教学手段、方法在空间上的组合和时间上的排序;管理策略侧重的是将教学中的各种元素综合。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策略有:
  2.1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多感官协同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使教学手段变得丰富,过去无法用图像描述的抽象知识现在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的图像进行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媒体能够在视听等多种感官上给予学生刺激,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由于参与的感觉器官不同,记忆的保持效率也不同。如果只靠听,3小时后能保持70%的记忆;只靠看能保持72%;视听并用能保持85%以上。由此可见,在学习中,脑、手、口等多感官协同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在教学中提供视、听、说等方面的支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教学时,涉及到溴乙烷的水解和取代反应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只能通过观察看到实验现象,但是不能从现象中看到实验的反应历程和实验原理。因此,把这两个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就能够很好地把这两个反应的过程模拟出来。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化学的信心,也让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两个反应的原理并且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2.2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动中产生的。在压抑紧张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导致厌学、学习效率不高等现象;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可以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愉快、效率高。根据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积极气氛,把握住知识的直观形象并参与到学习当中,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快乐高效学习。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活动:提前几天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有关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在上课时组织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对比讨论并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学生通过自我查找资料和讨论,对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更深了解,而后教师再整合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和讨论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展开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很明显。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境地,教师只是适当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能力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同时又诱发了学生对环境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通过自我行动来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2.3建构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人,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师生关系融洽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减少甚至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甚至“爱”上教师进而爱上化学。所以,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情感交流途径与方法,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2.4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手段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一种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表扬的心理,他们希望学习上的成功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同。积极合理的评价能够很好地调动學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给学生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消极否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当学生获得教师和同学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这就是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在各种形式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随时感觉到教师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使他们不断追求学业上的进步;对于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可有意识地通过提问或眼神等无声语言加以提醒,并且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并没有忽略和嫌弃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行为上的不足,树立良好的信心。课后批改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去发掘学生的长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总之,教师应当给予每个学生关怀和希望,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
  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创新,达到寓情于教、寓情于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田晓梅,陈经涛,周青.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
  [3] 黄梅.以人为本的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8)
  [4]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系统概括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很不平凡的5年中解决和办成的九方面问题和大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随着农村中学学生生源的减少和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小班化教学在其背景下应运而生。小班化教育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班化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单纯是汲取知识,更多的是互相交流;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人格社会化的
期刊
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现代公民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我认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自己的角色。  一、知识的传授者向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1、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由于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常常  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上,这样师生之间难以沟通交流,教师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
期刊
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教育正在经历着从记忆型教育向信息型教育、能力型教育的转变,让学生从记忆信息的樊篱中解脱出来,转向对信息的应用和创新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21世纪教育的新命题是信息教育,信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学生的信息能力成为同听、说、读、写、算一样重要的、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基础能力。正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有效性,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成效不高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原因;策略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教的很拼命,学生学的很努力,而即便这样,课堂效率仍然很低,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很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
期刊
常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教师,时刻激励着学生锲而不舍地钻研,不遗余力地探索,它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智力资源的开拓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具
期刊
经过二轮课改后,目前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教师虽有新课程理念,但还是存在不放心,讲得多的现象。而多数学生没有主动的问题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不知道提出问题,更不知道该提出什么问题,学习缺乏主动性。掌握的知识既不牢固,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地去理解应用,更达不到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  新课程物理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
期刊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真正把阅读的时间和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