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诗的中医元素与构思心理——从“诗脾”说开去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脾”起源于贯休句“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诗人脾”在宋诗中演化为“诗脾”并得到大量使用.其语义内涵为诗思及诗情,使用语境多与“水”“气”相关,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场域中医学、文学、哲学等领域的多重互动.而在宋人诗歌创作的构思心理当中,“诗脾”代表了其对“物我融合”“感兴”“妙悟”的思维模式的偏好.
其他文献
当前,泰国高校汉语人才培养还无法满足其国内人才市场与中泰产业合作的需求,分析今后对汉语人才需求的趋势发展,中泰合作办学应夯实学生的汉语人文基础;构建汉语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基于实践场景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加强跨学科汉语课程体系开发,为多学科合作办学寻找突破点;构建高校与跨境企业联合教育模式.
《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这一侵权类型,是以按份责任的方式来划分责任.文章为探讨该法条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之合理性,通过梳理该法条规定的按份责任与其他法条所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冲突,对“按份责任说”和“连带责任说”进行辨析,并结合域外法中普遍采取连带责任的立法模式,得出在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制度中,连带责任是更优的立法选择的结论.我国应修改相关立法,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达成侵权法内外价值的统一.
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女勇士》里的花木兰、岳飞、岳母、蔡文姬等中国文学成分就是中国原型.从中国原型角度来解读《女勇士》,深入分析此书里中国原型的移植和变异情况,进而探析汤亭亭使用中国原型的现实原因,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入地思考文本内容及其所揭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中国人民创造伟业的力量之源.在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前,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思想上的转变,主要是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经过无政府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二是主体的转变,包括从个人到群体,又经过群体到组织(小组),最后实现从共产主义小组到党的创建的转变.
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五育并举发挥着价值引领、标杆导向、典型示范作用,对人才培养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工作,首先要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其次要从高校和教师这两个方面,客观分析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要从高校和教师这两个方面,广泛深入探索高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升的可行路径.
“渔歌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音乐价值、民俗文化价值.通过对粤东、粤西地区“渔歌”文化进行现场采风,对“渔歌”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研究.在简述中国传统“渔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演唱谱例从内容、曲调、歌词三方面对粤东、粤西两地“渔歌”文化特征与艺术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从人才发展、衍生产品、现代科技等探讨了“渔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
在《从牯岭到东京》中,茅盾通过反思自己在大革命中的经历及《幻灭》《动摇》《追求》的创作历程,通过回顾文坛上革命文学的发展,厘清革命文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观念,为革命文学确立了一些基本的理论范式.从这一角度来说,《从牯岭到东京》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提出了系统的革命文学观,对文学的本质是什么、革命文学应该写什么、应该如何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批判了当时革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标语口号化倾向,推动了革命文学的发展,是革命文学的一篇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今日海南之“军坡”活动,遍及岛之南北,一般认为因古代杰出俚人首领冼夫人而生,且其各个环节均有与冼夫人可以对应的传说存在.然而,考之文献及结合田野调查可知,至今盛行的“军坡”活动,本源于元明以来民间之关王“装军”习俗,用之于关王会活动.明初冼夫人信俗被纳入官方礼制,且在明中后期黎瑶之乱的影响下,冼夫人信俗在海南日渐盛行,加之当地官员、乡绅的大力参与引导,“装军”信俗渐与冼夫人信俗结合,形成了更加系统的军坡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绵阳具有发展高等教育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大力提升在绵高校建设发展水平,推动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政府规划引领不足、产教融合机制不畅、科教协同创新不够、校企协同育人不紧,是影响在绵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加大科教协同、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城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支撑中国科技城建设.
作为中国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审美概念,“绮”在魏晋南北朝获得了文学界空前的关注,并彰显了其特定语境下的美学特质;甚至可以说,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像六朝那般,让“绮”的风格得到了如此充分的表现与发展.虽然后人往往以此诟病六朝的文风,但在当时的文学家、文论家眼中,“绮”在整体上却因具有正面义涵而备受推崇.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对“绮”有辩证的讨论,他在褒赞“绮”对美文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定与调和,以求将之引向雅正之道,为后世树立一种批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