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这一著名主张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学用语文的圭臬。语文教材里的语言文字知识十分丰富,比如精当的用词、丰富的句式、巧妙的结构、生动贴切的修辞、逼真细腻的描写……一个个知识点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课文里,需要语文老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从文本中抓住富有特色的语言材料,领悟其中所蕴含的语言规律,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训练点”,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破解语言表达的密码,习得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一、品味用词的精准
抓住关键词,用“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调一调”等方法品读、揣摩词语运用的准确、精妙。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词语充满画面感,让教学更具张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第2自然段,重点品味“烧”这个词:“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老师指导:“烧”可以换成什么词?把这些词放进原句,对比诵读,看看哪个更好?好在哪里?通过与“飘”“飞”“红”“铺”“移”等词反复比较,大家觉得还是“烧”用得最好,因为它凸显了范围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恢宏、色彩之艳丽、变化之动感。一个“烧”字,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文学经典就是如此,一个字,不多,也不少,不可替代。这就是炼字的功夫,语言的魅力。
二、解析构词的精当
解析《火烧云》第3自然段,品味不同方式构词的精当: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解密表示颜色词语的构词方式及表达效果
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这个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再给词语分分类,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效果。结果,细心的学生有了如下发现:
“红彤彤”“金灿灿”等词语的构词方式是ABB式,能使颜色显得鲜艳、明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词的构词方式是ABAC式,能使颜色更加丰富多彩;“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的构词方式是“水果 颜色”式,让人不仅感到色彩新鲜,还有熟悉而具体的美感。
(二)仿照不同的构词方式写出表示颜色词语
实践证明:模仿是语言学习之初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上述认识,老师引导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学生的表现实在令人欣慰,如下仿写不同形式的词语展示出他们良好的学习效果:
构词方式:ABB——黄澄澄、绿油油、红艳艳、白皑皑、黑乎乎……
构词方式:ABAC——半蓝半紫、半红半黄、半绿半灰……
构词方式:水果 颜色——橙黄、苹果红、橘子红、葡萄紫……
(三)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差异的辨别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我们让学生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的表示颜色的词,教师读引句,学生读替换描写色彩的词语,进一步感受发现这三类不同构词方式的词语所描述的颜色分别具有鲜艳、多彩、新鲜的特点,对照原文反观自己仿写得好与不足,并加以修改和优化。
(四)运用表示颜色词语仿写句子
正如书法的练习遵循先“入格”后“破格”的规律,活用句子表情达意也可以从仿写起步。在上述循序渐进的训练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和“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写句子,描绘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还很快”的情境。
三、赏析句式的精妙
所有的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为了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引导学生聚焦语言表达的范式,赏析句式中运用了“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贴切、生动、传神。
例如:指导赏析《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第2、3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涼爽。
师:瞧,秋天的大门刚被打开,秋雨姑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施展魔法,她把五彩缤纷的颜料,都送给了谁呢?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
生: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把橙红色给了果树。
生:它还把很多很多颜色给了菊花仙子。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瞧,银杏树叶好像什么呢?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银杏树叶好像小扇子,作者把一片片银杏叶比作了一把把小扇子。
师:秋风吹,秋雨下,树叶摇曳,好像扇子“扇哪扇哪”,太美了!仿佛还有“沙沙沙”声,好动听啊!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边配动作边读,有个男生还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朗读)
师:枫叶呢?作者又把它当作什么来写呢?
生:作者把枫叶当作邮票。
师: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开始观察图,并且展开想象。在课件的帮助下,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还发现了邮票和枫叶都有传达消息的功能。
师:你们真聪明,太会发现了!“枫叶”“飘啊飘啊”,我们该用什么语速来读呢?
生:慢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风托着叶片慢慢飘落。(一个男孩子连手都没有来得及举,直接站起来就配着手部的动作大声回应)
师:原来你眼前有画面啊!这是读书的好办法,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能将文字读成一幅幅画。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眼前呈现出画面感,多美的享受呀! ……
师:作者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枫叶比作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生:这样写,非常吸引人。读起来美极了!
生: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扇子似的银杏叶、邮票似的枫叶翩翩飞舞,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一下子就把银杏叶和枫叶写活了。
生:这个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写得很生动很美丽。
师:是呀,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方法,就能让语言表达如此生动、美丽,如此贴切、传神。同学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这样的方法,你们写出的内容,一定也会很吸引人的!下面我们就学着这样的语言范式,来美美地说说。(课件出示秋天的葡萄、苹果、梨、柿子、桔子、樱桃、香蕉等图片)
师: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八幅图,用上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来说一说吧!
(不少孩子已经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但也有个别孩子仍努力地观察着图,还有的孩子正等待着听别的学生怎样说)
师:(预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魔方”,以帮助想象力稍微欠缺的孩子)请已经想好的同学随时准备帮助还没有想好的同学,请还没想好的同学仔细看着课件,小魔方也会帮助你的。(随机点击任意图片,每一图片下面会很快闪过一张与上面图片形状相对应的小提示。例如“一个个红苹果”,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个个黄澄澄的雪梨”,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顶顶滑雪帽”……)
这时,刚才还没想好或者拿不定主意、等待别人回答的孩子,眼里顿时闪烁出智慧、自信的光芒。已经思考好了的孩子,受到小魔方的启发,仍在不断地修改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精准度。同学们个个兴味盎然,妙语连珠。
对于兼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语言范式,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体会其曼妙之处,破解其表达之密码,活学活用,想象合理,表达生动。整节课学生不仅“乐学”,而且还“善学”,轻松愉悦地习得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快捷高效地获取语言发展的能力点。学生很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四、揣摩描写的精彩
揣摩、感悟、解密“围绕主线进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以致用,迁移无痕。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聚焦“两指”
围绕主线“手有所指乃是心有念”,面对“两个指头”和“两次指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透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和“越发指得紧了”,去品味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感悟严监生的内心世界。
(二)紧扣“三摇头”
感受“动作 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鲜活形象。
策略一,导问:
面对这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面对这些猜测,严监生又有怎样的反应?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策略二,交流:
大侄子:“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奶妈:“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策略三,对比:
如果把原文改为如下描写,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摇了摇头。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又摇了摇头。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还是摇了摇头。
策略四,批注与交流:
对比阅读,原文多了哪些描寫?请用重点符号作标注,细细品味关键词,并在旁边写批注。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一揺: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描写)。
二揺: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神态描写),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动作描写),越发指的紧了(动作描写)。
(交流:透过细致入微的神态 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非常着急)
三揺: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动作描写),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动作描写)。
(分享:透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失望→绝望)
作者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传神地描述了严监生临死前面对诸亲六眷的猜测所作出的反应(两指 三摇头;动作 神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作者吴敬梓“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三)落实“小练笔”
拓展链接读名著,学以致用巧练笔。“小练笔”形式多样,如:精彩片段,仿一仿;紧扣“略写”,扩一扩;抓住“留白”,补一补;合理想象,续一续。
呈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
请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在第⑤自然段中补充几句细节描写,写一写吝啬鬼葛朗台见到镀金十字架、银镶圣水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扎根于文本,通过对精彩字词、语句的品味,对经典修辞、表达方法的鉴赏,及时拓展迁移运用到新创设的语言情境之中。学生言语表达生动灵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挖掘、拓展与运用融合,品鉴、理解与运用同步,赏玩、阅读与表达共生。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品味用词的精准
抓住关键词,用“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调一调”等方法品读、揣摩词语运用的准确、精妙。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词语充满画面感,让教学更具张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第2自然段,重点品味“烧”这个词:“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老师指导:“烧”可以换成什么词?把这些词放进原句,对比诵读,看看哪个更好?好在哪里?通过与“飘”“飞”“红”“铺”“移”等词反复比较,大家觉得还是“烧”用得最好,因为它凸显了范围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恢宏、色彩之艳丽、变化之动感。一个“烧”字,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文学经典就是如此,一个字,不多,也不少,不可替代。这就是炼字的功夫,语言的魅力。
二、解析构词的精当
解析《火烧云》第3自然段,品味不同方式构词的精当: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解密表示颜色词语的构词方式及表达效果
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这个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再给词语分分类,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效果。结果,细心的学生有了如下发现:
“红彤彤”“金灿灿”等词语的构词方式是ABB式,能使颜色显得鲜艳、明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词的构词方式是ABAC式,能使颜色更加丰富多彩;“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的构词方式是“水果 颜色”式,让人不仅感到色彩新鲜,还有熟悉而具体的美感。
(二)仿照不同的构词方式写出表示颜色词语
实践证明:模仿是语言学习之初的有效路径之一。基于上述认识,老师引导学生马上学以致用。学生的表现实在令人欣慰,如下仿写不同形式的词语展示出他们良好的学习效果:
构词方式:ABB——黄澄澄、绿油油、红艳艳、白皑皑、黑乎乎……
构词方式:ABAC——半蓝半紫、半红半黄、半绿半灰……
构词方式:水果 颜色——橙黄、苹果红、橘子红、葡萄紫……
(三)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差异的辨别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我们让学生把仿写的词语替换原文中的表示颜色的词,教师读引句,学生读替换描写色彩的词语,进一步感受发现这三类不同构词方式的词语所描述的颜色分别具有鲜艳、多彩、新鲜的特点,对照原文反观自己仿写得好与不足,并加以修改和优化。
(四)运用表示颜色词语仿写句子
正如书法的练习遵循先“入格”后“破格”的规律,活用句子表情达意也可以从仿写起步。在上述循序渐进的训练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和“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写句子,描绘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还很快”的情境。
三、赏析句式的精妙
所有的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为了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引导学生聚焦语言表达的范式,赏析句式中运用了“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贴切、生动、传神。
例如:指导赏析《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第2、3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涼爽。
师:瞧,秋天的大门刚被打开,秋雨姑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施展魔法,她把五彩缤纷的颜料,都送给了谁呢?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
生: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把橙红色给了果树。
生:它还把很多很多颜色给了菊花仙子。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瞧,银杏树叶好像什么呢?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银杏树叶好像小扇子,作者把一片片银杏叶比作了一把把小扇子。
师:秋风吹,秋雨下,树叶摇曳,好像扇子“扇哪扇哪”,太美了!仿佛还有“沙沙沙”声,好动听啊!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边配动作边读,有个男生还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朗读)
师:枫叶呢?作者又把它当作什么来写呢?
生:作者把枫叶当作邮票。
师: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开始观察图,并且展开想象。在课件的帮助下,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发现了邮票和枫叶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四周都有齿边。
生:我还发现了邮票和枫叶都有传达消息的功能。
师:你们真聪明,太会发现了!“枫叶”“飘啊飘啊”,我们该用什么语速来读呢?
生:慢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风托着叶片慢慢飘落。(一个男孩子连手都没有来得及举,直接站起来就配着手部的动作大声回应)
师:原来你眼前有画面啊!这是读书的好办法,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能将文字读成一幅幅画。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画面,眼前呈现出画面感,多美的享受呀! ……
师:作者把银杏叶比作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枫叶比作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生:这样写,非常吸引人。读起来美极了!
生: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扇子似的银杏叶、邮票似的枫叶翩翩飞舞,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一下子就把银杏叶和枫叶写活了。
生:这个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写得很生动很美丽。
师:是呀,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方法,就能让语言表达如此生动、美丽,如此贴切、传神。同学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这样的方法,你们写出的内容,一定也会很吸引人的!下面我们就学着这样的语言范式,来美美地说说。(课件出示秋天的葡萄、苹果、梨、柿子、桔子、樱桃、香蕉等图片)
师: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八幅图,用上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来说一说吧!
(不少孩子已经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但也有个别孩子仍努力地观察着图,还有的孩子正等待着听别的学生怎样说)
师:(预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魔方”,以帮助想象力稍微欠缺的孩子)请已经想好的同学随时准备帮助还没有想好的同学,请还没想好的同学仔细看着课件,小魔方也会帮助你的。(随机点击任意图片,每一图片下面会很快闪过一张与上面图片形状相对应的小提示。例如“一个个红苹果”,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个个黄澄澄的雪梨”,点击一下,闪过下图的“一顶顶滑雪帽”……)
这时,刚才还没想好或者拿不定主意、等待别人回答的孩子,眼里顿时闪烁出智慧、自信的光芒。已经思考好了的孩子,受到小魔方的启发,仍在不断地修改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精准度。同学们个个兴味盎然,妙语连珠。
对于兼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语言范式,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体会其曼妙之处,破解其表达之密码,活学活用,想象合理,表达生动。整节课学生不仅“乐学”,而且还“善学”,轻松愉悦地习得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快捷高效地获取语言发展的能力点。学生很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四、揣摩描写的精彩
揣摩、感悟、解密“围绕主线进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以致用,迁移无痕。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聚焦“两指”
围绕主线“手有所指乃是心有念”,面对“两个指头”和“两次指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透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和“越发指得紧了”,去品味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感悟严监生的内心世界。
(二)紧扣“三摇头”
感受“动作 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鲜活形象。
策略一,导问:
面对这两个指头,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面对这些猜测,严监生又有怎样的反应?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
策略二,交流:
大侄子:“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奶妈:“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策略三,对比:
如果把原文改为如下描写,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摇了摇头。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又摇了摇头。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还是摇了摇头。
策略四,批注与交流:
对比阅读,原文多了哪些描寫?请用重点符号作标注,细细品味关键词,并在旁边写批注。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一揺: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描写)。
二揺: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神态描写),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动作描写),越发指的紧了(动作描写)。
(交流:透过细致入微的神态 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非常着急)
三揺: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动作描写),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动作描写)。
(分享:透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失望→绝望)
作者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传神地描述了严监生临死前面对诸亲六眷的猜测所作出的反应(两指 三摇头;动作 神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作者吴敬梓“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三)落实“小练笔”
拓展链接读名著,学以致用巧练笔。“小练笔”形式多样,如:精彩片段,仿一仿;紧扣“略写”,扩一扩;抓住“留白”,补一补;合理想象,续一续。
呈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
请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在第⑤自然段中补充几句细节描写,写一写吝啬鬼葛朗台见到镀金十字架、银镶圣水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扎根于文本,通过对精彩字词、语句的品味,对经典修辞、表达方法的鉴赏,及时拓展迁移运用到新创设的语言情境之中。学生言语表达生动灵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挖掘、拓展与运用融合,品鉴、理解与运用同步,赏玩、阅读与表达共生。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