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短札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elf-help的另一种早期译本
  
  《读书》二○○四年第十期刘晓峰先生《书名的漂流》一文,循序介绍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Self-help一书从一八五九年出版,然后经日本传入中国,直到一九九九年北京《自己拯救自己》一书的出版,其间几度更换译名的过程。其中谈及民国以前该书在中国的三种翻译本。顷读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一九九八年),其中提到一书,似乎也是斯迈尔斯此书的中译本。
  在钱穆先生这本书的第四十七页,说到约当一九○五年,他在家乡无锡荡口镇之果育小学读书,因作文优秀得提前升一级上课:“华山师赏余一书,书名修学篇,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乃蒋方震百里译日本人著作。书中网罗西欧英法诸邦不经学校自修苦学而卒为名学者数十人,一一记述其苦学之情况。”
  从钱穆先生所回忆的书中内容来看,《修学篇》很可能就是斯迈尔斯的Self-help一书,只不过蒋百里以及时人直至钱穆先生并不知道译自日本的这部《修学篇》原本是英国人的著作。
  我查了陶菊隐著《蒋百里传》(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版)以及另外两种有关蒋百里生平的书,都不曾说到蒋氏曾译有此书。或者此书也和刘晓峰先生所提到的另外三种译本一样至今已无可找寻,但是,多了钱穆先生书中的这条线索,没准儿哪一天还真有可能发现一本辛亥之前的Self-help一书的中译本呢。
其他文献
邓小南(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我们交流的中心议题是“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我想,不管是《朱熹的历史世界》的作者或是读者,都不希望用宋代这样一个时段来限制我们的思考;而在历史学这样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大家能找到更多的交流话题。  田浩(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余先生写这本书,在我看来,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个比较专门研究汉朝的历史学家。我做研究生的时候,他的兴趣
期刊
在西方科学史上,达尔文是个奇异的人物。  他的进化论不只掀起了生物学革命,西方人文传统都受到空前的冲击,衍生的问题至今仍无理想的答案。许多学者竭尽心力,苦思冥想,最后索性以抨击达尔文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院外的人为了达尔文说过什么、代表什么,更吵得不亦乐乎。受害最深的,大概是美国的联邦大法官。隔三差五,他们就要被迫表态:在国民教育中,《圣经·创世记》能不能与“进化论”平起平坐?  哪个伟大的科学家
期刊
“挽联”的尴尬    我所在的高校有两位教授相继去世,灵堂上少不了要写上几幅挽联,以寄哀思。然而就是这挽联,居然把文学院的一大帮教授和硕士博士们给难倒了,最后还是央浼一位早已退休的老先生,才算圆了面子。  也难怪,现在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教授、博导,从小就没记诵过几篇律诗和骈文,通行的各种古代文学史一提到骈体文,就经常是充满了各样的贬抑批评之辞,各种文学作品选中,除了南北朝时期,选有几篇庾信的骈
期刊
中国经济威协论二○○一年,中国经济威胁论在日本流行一时,来势甚为凶猛,即所谓的“中国劳动力廉价”、“人民币汇率不正常”、“无法与这样的国家竞争”等。我认为这些说法类似于呻吟,对解决自己的问题毫无益处。  因此,我从二○○二年夏天开始写《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此书二○○三年初在日本正式出版。这时,我做好了将受到很多人批评的心理准备。但是,自从该书出版以来,从未有人向该书或我发起抨击。回顾在
期刊
汪晖:非常欢迎各位专家来《读书》参加“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的讨论。《读书》过去发表过一些中医药方面的文章,讨论过农村医疗保健的问题,也刊登过从历史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中医的文章。今天有这么多中医领域的专家来参加讨论,是一个非常好的讨论机会。  陆广莘:今天的题目出得非常好,因为存在着对中医药传统重新认识的问题。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老实说,百年来它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举个例子。梁启超提的问题是,中医尽
期刊
历史著作的书写过程是历史学家与他所阅读的史实之间的互动过程。但是,这个学术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因为国家的内政外交因素复杂化了。因此,历史教科书不仅可以反映当代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政府对于社会有意识的引导。由一个国家修改历史教科书的举动,我们可以观察该国流行的社会思潮和变化的社会现实,甚至可以预期该国的政治社会走势。可以说,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事关过去,更事关未来。  进入二十一
期刊
人类和他的神    胡晴舫  据说,海啸发生之前,大部分动物已经本能地测知并纷纷逃走。当三十英尺高的海浪卷到岸边,许多人从没见过这么雄伟华丽的浪涛,竟好奇地奔向沙滩观赏。我们的斯里兰卡司机说,灾难发生时,人类只是让情况更加恶化。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早晨,我们曾计划搭乘火车前往斯里兰卡南方的海边城镇高乐。这列火车天天七点从首都科伦坡出发,紧贴着蔚蓝海岸线奔驰,每每到了涨潮时分,慵懒的海水爬过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走出困境,连年实现经济增长,人们对俄罗斯经济的评论和探讨又渐增多。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于:如何评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的经济社会转型。也许,现在给这个问题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是毕竟,俄罗斯的市场改革在叶利钦时代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一片混乱,与苏联解体前的俄罗斯相比,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大约40%,降幅远远大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甚至不亚于第二次世界
期刊
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给人类提出的问题,即什么是人、人类如何在日益被客体化功能化的过程中作为主体而生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看重。中国的反帝运动构成了对帝国主义霸权的坚决抵制,但是对于人类被日渐非人化的过程,特别是那种把人作为技术主义效率主义之功能和工具这样一种客体化的过程,在中国则没有引起多大反抗。  这种错位的出现是否全是中国人的错可以另当别论,但中国人自己在承担着后果。
期刊
在我近期的阅读中,比较有收获的是两篇讨论儒家与“宗教”关系的论文,一是哈佛大学陈熙远博士的《儒家遭遇“宗教”》(Confucianism Encounters Religion,1999)。二是北京大学梅谦立(Thierry Meynard)博士的《现代性视域中的“宗教”——以梁漱溟为例》。  儒家与“宗教”的关系自二十世纪初就是一条争论不休的线索,近年更有升温的趋势,并几度吵吵嚷嚷,成为人们驻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