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在郊外有没有见过食蚁兽?乍听食蚁兽这种动物会觉得很陌生,但如果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不就是吃蚂蚁的动物嘛。事实还就是如此,蚂蚁都要叫屈了:有那么多昆虫你不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大多数人都会说从没见过食蚁兽,因为这种害羞、孤僻而谨慎的动物对出风头不感兴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关它的研究寥寥无几。食蚁兽捕食蚂蚁和白蚁方面已有高度特化。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颧骨完全,长的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无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黏液,用于粘取众多的蚁类。成年食蚁兽体大如猪,身长可达1.3米,加上0.9米长的像羽毛扇的大尾巴,看上去身材很大。也许是因为它总是喜欢摇晃着长毛的大尾巴,悠闲地走动着,看上去优雅而迷人。
奇特饮食
作为环境适应能力的冠军,食蚁兽在距今6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它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看一下它令人称奇的样子:脚掌上长有类似草席的垫子;绒毛浓密的尾巴在行走过程中不断扫着地面;巨大的长嘴仔细检查着每个隐蔽的角落,难怪人们称它为“家务之王”。在这古朴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非常聪明的心,它的身体构造完全是为了迎合一种极其特殊的饮食习惯:吃蚂蚁和白蚁。
食蚁兽在行走时,其吻部几乎要触到地面,脚步跟着嗅觉走,它每天有近8个小时都花在觅食上。为了保护弯曲而无法收缩的前爪,食蚁兽以前脚背为支撑,行走时安静且稳当,速度约为每小时800米。遇到危险时,食蚁兽会疾走飞跑,并能快速逃脱人类的追捕。
众所周知,蚂蚁的行进速度很快,“白蚁走过,大象倒下”的故事也不是没发生过,那食蚁兽是怎么抓到它们的呢?食蚁兽觅食本领是无可比拟的,它有着极好的嗅觉,靠鼻子嗅出蚁穴。然后它用后脚站立,将尾巴作为支点,轻而易举地袭击如石头一般坚固的白蚁家。它用爪子有力而快速地刨开一个足以伸进长嘴的开口,它总是十分小心,使蚁穴不至于被完全破坏。
食蚁兽尾巴特别大,下雨天和大热天可以竖起来当全用,晚上铺在地上,可当现成的绒枕头。食蚁兽每天要花15个小时在睡眠上。它喜欢选择荒废的洞穴或者自己挖洞来作为睡觉的庇护所。食蚁兽腰部很厚实,方便它伸展四肢和站立。睡觉时,食蚁兽把毛茸茸的尾巴盖在身上,将头埋在两个前掌之间,就这样隐蔽自己。如果敌人走得太近,食蚁兽只要听见一点动静就会立刻站起来,逃之夭夭。
食蚁兽在地面活动时都显得缓慢而笨拙。在行走途中,食蚁兽会对离队的昆虫摆出绅士架子,只有成群结队的昆虫才能激发它的食欲。而且,狡猾的食蚁兽还会避开具有进攻性、武装着大钳子或尖剌的物种,比如切叶蚁。一旦食蚁兽嗅到符合它需要的蚁巢或白蚁冢,不出几秒钟就能用前爪刨开一个洞,直接把头伸进蚁窝,并伸出它的长舌“利器”。食蚁兽的舌头长达60厘米,像蚯蚓一般纤细,表面还布满了刺和黏液,瞬间就能缠住并刺穿猎物,蚂蚁们甚至连“喔唷”都来不及,就成了食蚁兽的口中餐。时间对食蚁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某些种类的蚂蚁具有抵抗袭击的能力,它们很乐意用蚁酸调制“鸡尾酒”来招待“入侵者”。食蚁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它动作十分迅速,60厘米的长舌可在一分钟内伸缩150次。
一旦被卷入食蚁兽的嘴里,这群可怜的小虫会在接触到舌头上锋利的乳突以及上颚和两侧的角质时被擦伤。但比起它们既定的命运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由于没有用于咀嚼的牙齿,食蚁兽拥有一个功能强劲的胃:厚厚的胃壁上布满了角蛋白,能磨碎昆虫坚固的甲壳并最终消化它们。
木藏于林
食蚁兽一般在秋天交尾,来年春天产下一头幼兽。生产时,食蚁兽妈妈把尾巴当作支撑,用后脚站立,就用这种姿势产子。食蚁兽出生后的第一反应是爬上妈妈的背部!幼兽在发育完全的状态下出生,接着抓住妈妈的毛,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妈妈的背。它们的皮毛融合得如此完美,以至于人们想象不出比食蚁兽妈妈的背部更加舒适和更加安全的地方了。待幼兽爬到妈妈背上后,妈妈就会从口中伸出舌头,细心地梳理孩子的毛。
虽然食蚁兽的哺乳期长达半年,但是小食蚁兽生下来一个月左右就能自己走路了。不过,食蚁兽的孩子好像很娇气,它还是偏爱长时间地赖在妈妈背上。在满一岁之前,都是趴在妈妈背上,靠妈妈帮助到处走动。
食蚁兽在背负孩子行动时,人们一眼很难看出孩子在哪里。因为妈妈和孩子的体色一摸一样,紧贴在妈妈背上的孩子,就与妈妈的身体融为一体了,这样很有利于帮助孩子躲避敌人的猎杀。
在既温柔又强健的妈妈保护下,幼兽在不断成长,满一岁后,食蚁兽也长到和妈妈一半大小,怎么也不能再趴在妈妈背上了。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也不会离开妈妈,而是紧挨在妈妈身边,一起行动。到满两岁,待妈妈再生下一个幼兽时,才会开始自立地生活。
捕食策略
可有一点请不要搞错:虽说食蚁兽的英勇表现足以令最先进的吸尘器相形见拙,但它并不是擅长毁灭的推土机。尽管有能力扫荡整个蚁巢,可食蚁兽只会花一分钟的时间从蚁巢中吸出百来只蚂蚁,之后,它就抛下这个发现,去更远的地方找寻其他能够满足胃口的食物了。而为了填饱肚子,食蚁兽24小时内要吃掉3万只蚂蚁!为什么食蚁兽要不厌其烦地这里吃一点,那里吃一点,每天光顾近300个蚁巢,而不是一次吃个够呢?是害怕在突袭后会给猎物提供反抗的机会么?这儿有另一个更加合理的推测:食蚁兽本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永远有食物来源。靠这种吃法,它可以保证自己领地内蚁穴中的蚂蚁能存活下去,以便它改天再来美餐。在觅食过程中,食蚁兽总是避免彻底消灭~个蚂蚁群体,而给予它们恢复种群的可能,真可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范啊,人类应该从它身上得到启发。
然而,即便经历了众多磨难,制定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并在几千万年中成功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但食蚁兽终究敌不过人类。与其说食蚁兽因为它的肉(并不美味)被猎杀,还不如说是死在它那张奇怪的脸和那对尖利的爪子上。对抵抗美洲狮、美洲豹和老鹰等掠食性动物来说,食蚁兽的爪子的确显得十分有效,然而在”棍棒”和“步枪”面前,这样的“防御武器”只能沦为笑柄。即使当食蚁兽稍微获得一点安宁时,森林砍伐、草原野火和车轮碾压又给它们加上更多的伤痛。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这个温和的大个子总是保持安静,就算死亡来临也不喊一声。尽管目前在南美洲有一些食蚁兽保护区,但被软禁起来的食蚁兽并未重获新生,而是成了近亲繁殖的受害者。食蚁兽十分聪明,作为宠物的食蚁兽需要主人的许多关注,如果它感受不到主人足够的爱,就会哭泣,它们也会像小猫小狗一样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人们已经很难看见食蚁兽了,这个具有着久远历史的“老者”确实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就像诗人所说:“它走进了自己的小城堡,然后用熄烛罩盖住了所有的蜡烛。”不!事实是人类造成了它们的灭亡。
大多数人都会说从没见过食蚁兽,因为这种害羞、孤僻而谨慎的动物对出风头不感兴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关它的研究寥寥无几。食蚁兽捕食蚂蚁和白蚁方面已有高度特化。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颧骨完全,长的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无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黏液,用于粘取众多的蚁类。成年食蚁兽体大如猪,身长可达1.3米,加上0.9米长的像羽毛扇的大尾巴,看上去身材很大。也许是因为它总是喜欢摇晃着长毛的大尾巴,悠闲地走动着,看上去优雅而迷人。
奇特饮食
作为环境适应能力的冠军,食蚁兽在距今6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它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看一下它令人称奇的样子:脚掌上长有类似草席的垫子;绒毛浓密的尾巴在行走过程中不断扫着地面;巨大的长嘴仔细检查着每个隐蔽的角落,难怪人们称它为“家务之王”。在这古朴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非常聪明的心,它的身体构造完全是为了迎合一种极其特殊的饮食习惯:吃蚂蚁和白蚁。
食蚁兽在行走时,其吻部几乎要触到地面,脚步跟着嗅觉走,它每天有近8个小时都花在觅食上。为了保护弯曲而无法收缩的前爪,食蚁兽以前脚背为支撑,行走时安静且稳当,速度约为每小时800米。遇到危险时,食蚁兽会疾走飞跑,并能快速逃脱人类的追捕。
众所周知,蚂蚁的行进速度很快,“白蚁走过,大象倒下”的故事也不是没发生过,那食蚁兽是怎么抓到它们的呢?食蚁兽觅食本领是无可比拟的,它有着极好的嗅觉,靠鼻子嗅出蚁穴。然后它用后脚站立,将尾巴作为支点,轻而易举地袭击如石头一般坚固的白蚁家。它用爪子有力而快速地刨开一个足以伸进长嘴的开口,它总是十分小心,使蚁穴不至于被完全破坏。
食蚁兽尾巴特别大,下雨天和大热天可以竖起来当全用,晚上铺在地上,可当现成的绒枕头。食蚁兽每天要花15个小时在睡眠上。它喜欢选择荒废的洞穴或者自己挖洞来作为睡觉的庇护所。食蚁兽腰部很厚实,方便它伸展四肢和站立。睡觉时,食蚁兽把毛茸茸的尾巴盖在身上,将头埋在两个前掌之间,就这样隐蔽自己。如果敌人走得太近,食蚁兽只要听见一点动静就会立刻站起来,逃之夭夭。
食蚁兽在地面活动时都显得缓慢而笨拙。在行走途中,食蚁兽会对离队的昆虫摆出绅士架子,只有成群结队的昆虫才能激发它的食欲。而且,狡猾的食蚁兽还会避开具有进攻性、武装着大钳子或尖剌的物种,比如切叶蚁。一旦食蚁兽嗅到符合它需要的蚁巢或白蚁冢,不出几秒钟就能用前爪刨开一个洞,直接把头伸进蚁窝,并伸出它的长舌“利器”。食蚁兽的舌头长达60厘米,像蚯蚓一般纤细,表面还布满了刺和黏液,瞬间就能缠住并刺穿猎物,蚂蚁们甚至连“喔唷”都来不及,就成了食蚁兽的口中餐。时间对食蚁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某些种类的蚂蚁具有抵抗袭击的能力,它们很乐意用蚁酸调制“鸡尾酒”来招待“入侵者”。食蚁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它动作十分迅速,60厘米的长舌可在一分钟内伸缩150次。
一旦被卷入食蚁兽的嘴里,这群可怜的小虫会在接触到舌头上锋利的乳突以及上颚和两侧的角质时被擦伤。但比起它们既定的命运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由于没有用于咀嚼的牙齿,食蚁兽拥有一个功能强劲的胃:厚厚的胃壁上布满了角蛋白,能磨碎昆虫坚固的甲壳并最终消化它们。
木藏于林
食蚁兽一般在秋天交尾,来年春天产下一头幼兽。生产时,食蚁兽妈妈把尾巴当作支撑,用后脚站立,就用这种姿势产子。食蚁兽出生后的第一反应是爬上妈妈的背部!幼兽在发育完全的状态下出生,接着抓住妈妈的毛,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妈妈的背。它们的皮毛融合得如此完美,以至于人们想象不出比食蚁兽妈妈的背部更加舒适和更加安全的地方了。待幼兽爬到妈妈背上后,妈妈就会从口中伸出舌头,细心地梳理孩子的毛。
虽然食蚁兽的哺乳期长达半年,但是小食蚁兽生下来一个月左右就能自己走路了。不过,食蚁兽的孩子好像很娇气,它还是偏爱长时间地赖在妈妈背上。在满一岁之前,都是趴在妈妈背上,靠妈妈帮助到处走动。
食蚁兽在背负孩子行动时,人们一眼很难看出孩子在哪里。因为妈妈和孩子的体色一摸一样,紧贴在妈妈背上的孩子,就与妈妈的身体融为一体了,这样很有利于帮助孩子躲避敌人的猎杀。
在既温柔又强健的妈妈保护下,幼兽在不断成长,满一岁后,食蚁兽也长到和妈妈一半大小,怎么也不能再趴在妈妈背上了。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也不会离开妈妈,而是紧挨在妈妈身边,一起行动。到满两岁,待妈妈再生下一个幼兽时,才会开始自立地生活。
捕食策略
可有一点请不要搞错:虽说食蚁兽的英勇表现足以令最先进的吸尘器相形见拙,但它并不是擅长毁灭的推土机。尽管有能力扫荡整个蚁巢,可食蚁兽只会花一分钟的时间从蚁巢中吸出百来只蚂蚁,之后,它就抛下这个发现,去更远的地方找寻其他能够满足胃口的食物了。而为了填饱肚子,食蚁兽24小时内要吃掉3万只蚂蚁!为什么食蚁兽要不厌其烦地这里吃一点,那里吃一点,每天光顾近300个蚁巢,而不是一次吃个够呢?是害怕在突袭后会给猎物提供反抗的机会么?这儿有另一个更加合理的推测:食蚁兽本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永远有食物来源。靠这种吃法,它可以保证自己领地内蚁穴中的蚂蚁能存活下去,以便它改天再来美餐。在觅食过程中,食蚁兽总是避免彻底消灭~个蚂蚁群体,而给予它们恢复种群的可能,真可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典范啊,人类应该从它身上得到启发。
然而,即便经历了众多磨难,制定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并在几千万年中成功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但食蚁兽终究敌不过人类。与其说食蚁兽因为它的肉(并不美味)被猎杀,还不如说是死在它那张奇怪的脸和那对尖利的爪子上。对抵抗美洲狮、美洲豹和老鹰等掠食性动物来说,食蚁兽的爪子的确显得十分有效,然而在”棍棒”和“步枪”面前,这样的“防御武器”只能沦为笑柄。即使当食蚁兽稍微获得一点安宁时,森林砍伐、草原野火和车轮碾压又给它们加上更多的伤痛。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这个温和的大个子总是保持安静,就算死亡来临也不喊一声。尽管目前在南美洲有一些食蚁兽保护区,但被软禁起来的食蚁兽并未重获新生,而是成了近亲繁殖的受害者。食蚁兽十分聪明,作为宠物的食蚁兽需要主人的许多关注,如果它感受不到主人足够的爱,就会哭泣,它们也会像小猫小狗一样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人们已经很难看见食蚁兽了,这个具有着久远历史的“老者”确实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就像诗人所说:“它走进了自己的小城堡,然后用熄烛罩盖住了所有的蜡烛。”不!事实是人类造成了它们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