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卖光了?昨天才进了100箱,一天时间就卖光了?”王老板外头回来、进门就问老婆关于老酒(黄酒)的销售情况,说:“又得去进货了。”
近日笔者到绍兴采访老酒的过年生意,在市区北复线上的一家副食品批发部里,王老板告诉说,临近过年,老酒作为绍兴的传统特产,拿去送礼再好不过,每天到店里来的批发生意源源不断。
“天冷,老酒烫一烫,吃了暖身乐胃,所以更多人愿意拿去送礼了。”
老酒由稻米熟制、发酵而成,没有替代品,因此滋补养颜。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副食品批发部和超市都存在像王老板说的这种情况,老酒的销售好过一些保健品。“现在的保健品质量参差不齐,还是老酒实惠,尤其送给外地客户,送绍兴特产最好了。”做外贸生意的穆先生在王老板的店里一下子买了80箱20年陈的老酒,分别送给40个客户。
笔者有点惊讶这大手笔。“勿稀奇,勿稀奇,”王老板却摇摇头:“老酒专卖店里生意还要大,还要多。”
笔者问王老板卖老酒的陈年往事,王老板介绍,绍兴人欢喜吃老酒,有句俗话叫作“绍兴的麻鸟(鸟音吊diao,即麻雀)都会吃二两老酒”,他便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的时候,做个体户,开了一家卖老酒、卖油盐酱醋的小店。
“当时卖酒都是零售,平常日子顾客拎个老酒瓶每天买半斤一斤,逢年节才会三斤五斤地买。过了几年社会上富起来,出现了万元户,春节时有人来买甏头酒,就是买没开封的原甏装的老酒。买这老酒实惠,磅秤一放,一甏老酒五十来斤,去掉甏头、封口泥重量,再去掉甏脚脚分量,也就四十斤左右,实际不止这数量。而我们卖家最高兴,省力省心销得快。”
“后来大家的钞票多起来,吃老酒就买瓶装的,既保证质量又方便。腊月里、正月里有人整箱买去吃,也用于送人。至于重要的请客、送礼,则用坛装或瓮装的品质更高,同时古典气派,有文化味,还可以收藏。”说到这里,王老板笑了,他就是在这时候积攒起第一桶金、转开副食品店的。到了新世纪,他资本相对厚实,经营起批发部。
“大约90年代以后,老土的甏头酒不大看得到了,料酒都是一袋一袋包装的,现在只有农民屋里厢晚米、糯米收起,自己手工做老酒才用甏头,过年吃。”王老板说,他尽管自己卖老酒,但过年还是要到老家东浦乡下弄两甏老酒,同朋友们共享。
老酒,在绍兴人的过年记忆里是有特殊地位的。
笔者也是绍兴人,记得小时候,每逢腊月二十前后,姆嬷都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子里“请”出来挂在堂前,点燃蜡烛,供上老酒,祭祀一番,这是做“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姆嬷把神像“请”下来,这时又得祭祀一番,办“落像酒”,亲朋好友、族内长幼相聚欢饮。喝过“落像酒”,就意味着年事已毕,年节活动结束。
而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橘(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
老酒滑口,软糯甜润,回味久长,是江南风物的代表。
老酒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国酒,华夏五千年文明滋养出的饮酒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憧憬,体现着华夏土地上人民内心真善美的品格。
也许王老板平日里老酒吃多之故,说话滔滔不绝,他知道不少酒文化:汉代时饮用年酒,一般从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微露时开始喝。在唐代,不管皇室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过年饮酒已经不再是防疫治病,而是图个热闹喜庆,酒变成了助兴的道具。北宋时过年,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团坐一起喝酒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互相馈送酒食,叫“馈岁”。南宋以来,过年喝酒是为助兴,因而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娱乐节目。自清代之后,酒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过年时提着好酒送礼拜年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于是笔者想起有网友在网络上留言:“今年过春节,到老朋友家串门时送上一坛上好的花雕,吉利、喜庆!讨个好彩头,很不错哟!”
其实,花雕就是坛头装的加饭,无非酒坛外面涂抹上颜色艳丽的画图,内容喜洋洋一片仙翁神女、仙鹤玉兔、松竹灵芝、楼台庭院,过年摆上圆台面,以示阔绰而隆重。
加饭历来是老酒中的大宗,其他品种还有香雪、善酿、元红之类。不过现在老酒基本是加饭一统天下,有普加饭、双加饭、特加饭之分,余者似乎不多见。这实在可惜、不应该。笔者与王老板交谈时,就有人来问有否香雪。饮食多元,搭配有道理。笔者隐约记得爱吃沈永和老酒的老爹,曾醺醺然地说,过年吃鸭吃鹅要吃香雪,吃虾吃蟹要吃善酿,吃霉的、糟的、酱的下饭才吃加饭。
王老板同意笔者的看法,但委婉地说,到年关了,在超市和一些副食品批发部里各种老酒的品牌非常多,古越龙山、东风、塔牌等是最主要的,大家都非常欢迎;把老酒做成3年陈、5年陈、10年陈、20年陈,甚至50年陈、上百年陈,越陈越供不应求,说明社会富裕美好,老百姓老酒日日醉,生活万万岁。
“买老酒吃,送老酒礼,当然要顺变化、讲‘规矩’。如今流行拼颜值,包装精美,设计感强,色彩艳丽、喜庆的酒瓶第一眼就会吸引人的注意。做酒的企业也针对这一特点,除了保证原酒的品质外,在器型、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王老板接着强调说:“我店里过年的生意,讲究它。”
谢过王老板,笔者到绍兴城里逛了一大圈,了解到,目前从酒瓶材质的选择上有陶瓷的、玻璃的、竹木的、新型塑料的等,而玻璃的、陶瓷的是消费者新年购酒的普遍首选。相比而言,玻璃瓶以其廉价且具造型的现代感,在酒类包装市场畅行多年。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加之众酒商的开拓,越来越多的有着中国文化元素,可供摆设、收藏的陶瓷酒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每到新春佳节,至少在绍兴,至少在江南,老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无酒不成席”、“桌上有酒,越喝越有”,老酒能助兴,更是感情的润滑剂。
吃惯了老酒,绍兴人一般不喜好白酒、红酒或者啤酒。绍兴超市货架上有五花八门的漂亮酒包装,名字洋气,让一些追求新鲜的年轻人跃跃欲试。有意思的是,笔者采访发现,对洋酒特别热衷的,不是男性,反而是年轻女性,她们并不嗜酒,也未必有好酒量,对她们来说,喝的其实不是酒,而是时尚的感觉。有人对此发愁,担心习俗、这个传统文化的根基会被湮灭,笔者不以为然。绍兴老酒确实有“愁”,有“乡愁”,只是那文化层面的东西,不在本文展开。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近日笔者到绍兴采访老酒的过年生意,在市区北复线上的一家副食品批发部里,王老板告诉说,临近过年,老酒作为绍兴的传统特产,拿去送礼再好不过,每天到店里来的批发生意源源不断。
“天冷,老酒烫一烫,吃了暖身乐胃,所以更多人愿意拿去送礼了。”
老酒由稻米熟制、发酵而成,没有替代品,因此滋补养颜。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副食品批发部和超市都存在像王老板说的这种情况,老酒的销售好过一些保健品。“现在的保健品质量参差不齐,还是老酒实惠,尤其送给外地客户,送绍兴特产最好了。”做外贸生意的穆先生在王老板的店里一下子买了80箱20年陈的老酒,分别送给40个客户。
笔者有点惊讶这大手笔。“勿稀奇,勿稀奇,”王老板却摇摇头:“老酒专卖店里生意还要大,还要多。”
笔者问王老板卖老酒的陈年往事,王老板介绍,绍兴人欢喜吃老酒,有句俗话叫作“绍兴的麻鸟(鸟音吊diao,即麻雀)都会吃二两老酒”,他便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的时候,做个体户,开了一家卖老酒、卖油盐酱醋的小店。
“当时卖酒都是零售,平常日子顾客拎个老酒瓶每天买半斤一斤,逢年节才会三斤五斤地买。过了几年社会上富起来,出现了万元户,春节时有人来买甏头酒,就是买没开封的原甏装的老酒。买这老酒实惠,磅秤一放,一甏老酒五十来斤,去掉甏头、封口泥重量,再去掉甏脚脚分量,也就四十斤左右,实际不止这数量。而我们卖家最高兴,省力省心销得快。”
“后来大家的钞票多起来,吃老酒就买瓶装的,既保证质量又方便。腊月里、正月里有人整箱买去吃,也用于送人。至于重要的请客、送礼,则用坛装或瓮装的品质更高,同时古典气派,有文化味,还可以收藏。”说到这里,王老板笑了,他就是在这时候积攒起第一桶金、转开副食品店的。到了新世纪,他资本相对厚实,经营起批发部。
“大约90年代以后,老土的甏头酒不大看得到了,料酒都是一袋一袋包装的,现在只有农民屋里厢晚米、糯米收起,自己手工做老酒才用甏头,过年吃。”王老板说,他尽管自己卖老酒,但过年还是要到老家东浦乡下弄两甏老酒,同朋友们共享。
老酒,在绍兴人的过年记忆里是有特殊地位的。
笔者也是绍兴人,记得小时候,每逢腊月二十前后,姆嬷都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子里“请”出来挂在堂前,点燃蜡烛,供上老酒,祭祀一番,这是做“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姆嬷把神像“请”下来,这时又得祭祀一番,办“落像酒”,亲朋好友、族内长幼相聚欢饮。喝过“落像酒”,就意味着年事已毕,年节活动结束。
而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橘(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
老酒滑口,软糯甜润,回味久长,是江南风物的代表。
老酒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国酒,华夏五千年文明滋养出的饮酒习俗,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憧憬,体现着华夏土地上人民内心真善美的品格。
也许王老板平日里老酒吃多之故,说话滔滔不绝,他知道不少酒文化:汉代时饮用年酒,一般从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微露时开始喝。在唐代,不管皇室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过年饮酒已经不再是防疫治病,而是图个热闹喜庆,酒变成了助兴的道具。北宋时过年,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团坐一起喝酒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互相馈送酒食,叫“馈岁”。南宋以来,过年喝酒是为助兴,因而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娱乐节目。自清代之后,酒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过年时提着好酒送礼拜年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于是笔者想起有网友在网络上留言:“今年过春节,到老朋友家串门时送上一坛上好的花雕,吉利、喜庆!讨个好彩头,很不错哟!”
其实,花雕就是坛头装的加饭,无非酒坛外面涂抹上颜色艳丽的画图,内容喜洋洋一片仙翁神女、仙鹤玉兔、松竹灵芝、楼台庭院,过年摆上圆台面,以示阔绰而隆重。
加饭历来是老酒中的大宗,其他品种还有香雪、善酿、元红之类。不过现在老酒基本是加饭一统天下,有普加饭、双加饭、特加饭之分,余者似乎不多见。这实在可惜、不应该。笔者与王老板交谈时,就有人来问有否香雪。饮食多元,搭配有道理。笔者隐约记得爱吃沈永和老酒的老爹,曾醺醺然地说,过年吃鸭吃鹅要吃香雪,吃虾吃蟹要吃善酿,吃霉的、糟的、酱的下饭才吃加饭。
王老板同意笔者的看法,但委婉地说,到年关了,在超市和一些副食品批发部里各种老酒的品牌非常多,古越龙山、东风、塔牌等是最主要的,大家都非常欢迎;把老酒做成3年陈、5年陈、10年陈、20年陈,甚至50年陈、上百年陈,越陈越供不应求,说明社会富裕美好,老百姓老酒日日醉,生活万万岁。
“买老酒吃,送老酒礼,当然要顺变化、讲‘规矩’。如今流行拼颜值,包装精美,设计感强,色彩艳丽、喜庆的酒瓶第一眼就会吸引人的注意。做酒的企业也针对这一特点,除了保证原酒的品质外,在器型、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王老板接着强调说:“我店里过年的生意,讲究它。”
谢过王老板,笔者到绍兴城里逛了一大圈,了解到,目前从酒瓶材质的选择上有陶瓷的、玻璃的、竹木的、新型塑料的等,而玻璃的、陶瓷的是消费者新年购酒的普遍首选。相比而言,玻璃瓶以其廉价且具造型的现代感,在酒类包装市场畅行多年。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加之众酒商的开拓,越来越多的有着中国文化元素,可供摆设、收藏的陶瓷酒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每到新春佳节,至少在绍兴,至少在江南,老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无酒不成席”、“桌上有酒,越喝越有”,老酒能助兴,更是感情的润滑剂。
吃惯了老酒,绍兴人一般不喜好白酒、红酒或者啤酒。绍兴超市货架上有五花八门的漂亮酒包装,名字洋气,让一些追求新鲜的年轻人跃跃欲试。有意思的是,笔者采访发现,对洋酒特别热衷的,不是男性,反而是年轻女性,她们并不嗜酒,也未必有好酒量,对她们来说,喝的其实不是酒,而是时尚的感觉。有人对此发愁,担心习俗、这个传统文化的根基会被湮灭,笔者不以为然。绍兴老酒确实有“愁”,有“乡愁”,只是那文化层面的东西,不在本文展开。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