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何有效利用科技馆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从单元教学出发,依托科技馆资源,挖掘科技馆中的光学知识,开发教学辅助素材,应用于物理教学,发挥科技馆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对“光现象”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科技馆;光现象;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建议:科技馆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器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1]。科技馆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电磁学等众多领域。科技馆内的展品富有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科学性,贴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利用科技馆资源,有利于开展初中物理拓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现象”单元的中,有很多知识点的教学值得利用科技馆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科技馆,完成相关的任务单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 学生参观科技馆指导设计
观察体验在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参观科技馆后可获得对展品的一些感性认识,与没有这种参观体验的学习相比效果更好。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参观、互动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单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科技馆参观活动[2]。以“光现象”为例设计的任务单见表1。
任务设置:
(1)分别站在“天生一对”“消失的身体”等特殊镜子前,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观察镜子结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两个学生分别靠近“旋转镜像”,会在镜子中看到什么现象?旋转一下展品呢,有什么发现?
(3)阅读“三棱镜折射”的简介,仔细观察展品,利用操作台的旋钮试着让投影墙壁上出现七色光谱;比一比,谁的光谱最清晰?
(4)观看“加色法”的视频介绍,体验展品,操作红、绿、蓝旋钮,观察合成的色光变化以及小球的颜色变化。
2 科技馆“光现象”资源
科技馆“光现象”资源见表2。
3 “光现象”教材栏目分析
分析“光现象”教材栏目,探讨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丰富栏目内的教学素材,完成单元设计的前期准备。
在“光现象”这章中,教材设有“演示”“实验”“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想想议议”等栏目[3],这些栏目在内容上选取了多方面的素材,包含生产生活素材、科技发展素材、物理实验素材、成语故事素材、動手制作素材等,这些素材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素材。科技馆蕴含的主题众多,包括生产生活、科技发展、自然现象、基础学科规律等方面,科技馆中的资源与教材栏目中的内容贴合,且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点,教学中可以利用科技馆资源作为特色素材丰富栏目内容,使科技馆素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借鉴栏目内运用素材的方式,采用思考讨论、知识拓展、探究等形式实现科技馆素材的运用。以“色光的混合”一节为例,教材中只介绍了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多种色光,学生仅靠文字表述来想象色光的混合情况较为困难,此时可以利用展品“加色法”以思考讨论或探究的形式来补充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在利用科技馆资源时也需注意科技馆资源并不能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可以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利用科技馆资源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究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学中注意合理利用科技馆资源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4 科技馆资源在“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单元教学中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探究式教学、知识应用等教学环节实现素材的使用。
导入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用有趣的物理现象替代部分语言陈述,从而导入新课。流程如下:呈现图片或视频,展示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学生已有的科技馆参观经验,提出关于展品的光学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借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深层次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借助科技馆素材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掌握光学知识。在知识应用环节中,学完教材栏目内容后,呈现科技馆素材,使学生了解展品中的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表3为“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片段。
5 科技馆资源应用效果设计
可用多种方式评价科技馆资源应用效果。可在教学中以课堂问答的形式实现过程性评价;或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以此考查其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或以本单元知识为基础设计典型项目任务,以项目任务综合评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完成后开展调研,了解学生对课堂上使用科技馆资源的感受与体会。总之,注意从多维度实施评价,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来促进教与学。
科技馆中各式各样的展品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反映了学科规律与科学的发展。利用科技馆资源可以丰富“光现象”单元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科技文化的魅力,体会到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馆中除了有光学类展品,还有声学、力学、电学、磁学等多个主题的展品,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发挥科技馆的重要教育功能,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与人文涵养。除了科技馆资源,一些乡土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都能够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还有待充分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立娟,胡扬洋.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物理课程教学探索——以“听你讲光的故事”为例[J].中学物理,2020(4).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八年级物理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邹伟忠,彭夷.单元设计视域下的项目开发与实践——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的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0).
【作者简介】
孙慧颖(1996~),女,汉族,内蒙古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吉日嘎拉(1961~),男,蒙古族,内蒙古人,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科技馆;光现象;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建议:科技馆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器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1]。科技馆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电磁学等众多领域。科技馆内的展品富有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科学性,贴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利用科技馆资源,有利于开展初中物理拓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现象”单元的中,有很多知识点的教学值得利用科技馆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科技馆,完成相关的任务单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 学生参观科技馆指导设计
观察体验在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参观科技馆后可获得对展品的一些感性认识,与没有这种参观体验的学习相比效果更好。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参观、互动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单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科技馆参观活动[2]。以“光现象”为例设计的任务单见表1。
任务设置:
(1)分别站在“天生一对”“消失的身体”等特殊镜子前,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观察镜子结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两个学生分别靠近“旋转镜像”,会在镜子中看到什么现象?旋转一下展品呢,有什么发现?
(3)阅读“三棱镜折射”的简介,仔细观察展品,利用操作台的旋钮试着让投影墙壁上出现七色光谱;比一比,谁的光谱最清晰?
(4)观看“加色法”的视频介绍,体验展品,操作红、绿、蓝旋钮,观察合成的色光变化以及小球的颜色变化。
2 科技馆“光现象”资源
科技馆“光现象”资源见表2。
3 “光现象”教材栏目分析
分析“光现象”教材栏目,探讨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丰富栏目内的教学素材,完成单元设计的前期准备。
在“光现象”这章中,教材设有“演示”“实验”“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想想议议”等栏目[3],这些栏目在内容上选取了多方面的素材,包含生产生活素材、科技发展素材、物理实验素材、成语故事素材、動手制作素材等,这些素材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素材。科技馆蕴含的主题众多,包括生产生活、科技发展、自然现象、基础学科规律等方面,科技馆中的资源与教材栏目中的内容贴合,且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点,教学中可以利用科技馆资源作为特色素材丰富栏目内容,使科技馆素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借鉴栏目内运用素材的方式,采用思考讨论、知识拓展、探究等形式实现科技馆素材的运用。以“色光的混合”一节为例,教材中只介绍了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多种色光,学生仅靠文字表述来想象色光的混合情况较为困难,此时可以利用展品“加色法”以思考讨论或探究的形式来补充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在利用科技馆资源时也需注意科技馆资源并不能完全替代物理实验,可以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利用科技馆资源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究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学中注意合理利用科技馆资源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4 科技馆资源在“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单元教学中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探究式教学、知识应用等教学环节实现素材的使用。
导入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用有趣的物理现象替代部分语言陈述,从而导入新课。流程如下:呈现图片或视频,展示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学生已有的科技馆参观经验,提出关于展品的光学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借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深层次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借助科技馆素材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掌握光学知识。在知识应用环节中,学完教材栏目内容后,呈现科技馆素材,使学生了解展品中的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表3为“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片段。
5 科技馆资源应用效果设计
可用多种方式评价科技馆资源应用效果。可在教学中以课堂问答的形式实现过程性评价;或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以此考查其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或以本单元知识为基础设计典型项目任务,以项目任务综合评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完成后开展调研,了解学生对课堂上使用科技馆资源的感受与体会。总之,注意从多维度实施评价,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来促进教与学。
科技馆中各式各样的展品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反映了学科规律与科学的发展。利用科技馆资源可以丰富“光现象”单元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科技文化的魅力,体会到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馆中除了有光学类展品,还有声学、力学、电学、磁学等多个主题的展品,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发挥科技馆的重要教育功能,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与人文涵养。除了科技馆资源,一些乡土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都能够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还有待充分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立娟,胡扬洋.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物理课程教学探索——以“听你讲光的故事”为例[J].中学物理,2020(4).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八年级物理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邹伟忠,彭夷.单元设计视域下的项目开发与实践——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的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0).
【作者简介】
孙慧颖(1996~),女,汉族,内蒙古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吉日嘎拉(1961~),男,蒙古族,内蒙古人,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