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拥有众多的工科院校,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工科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及优势,探索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就我国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工科类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涯发展
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大学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方兴未艾,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工科作为我国的第一大学科,也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对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99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京会议上针对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or Enterprise Education)的定义,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广义定义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建立在创新与创业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也应运而生。“创业型经济”需要的是能把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创新,高校的创业教育恰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创新型企业成长的需求,成为“创业型经济”的优秀创业人才。教育部在1999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使创业教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其中有5所为工科类高校。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将在国际上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KAB项目引入中国,到目前我国已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课外延展活动并进行了相关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工作。[2]
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综合式创业教育,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也注重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并建立了若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3]
二是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3]
三是课堂式创业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3]
此外还有结合地域特点的温州模式创业教育,借鉴温州企业成长经历,鼓励学生建立创业工作室,尝试开展创业活动。[4]
2.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须认识到工科类高校由于在专业背景和教育模式上与综合类和文科类高校存在差异,导致创业教育的实施存在不同。工科类院校往往会结合自身特色,着重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利用工科学生的技术特长进行科技创业。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工科类高校认识到,只依靠技术驱动的创业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模式,并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创业教育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缺乏较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马上去创业,而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素质基础。因此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开设几门课程和进行一些创业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高校中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大都是借鉴一些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并未形成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反映到创业教育实践中,各高校虽然都在努力探求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模式、管理模式等问题,但都未能真正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有机融合,在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育规范等方面也无依可循,没有一整套较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还很薄弱,同时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2)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完善。创业知识结构一般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等,创业能力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5]由于工科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在教育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偏重于对所学专业技术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不少工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很多教育工作者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知识在创业中的作用,后两类知识往往被忽视,而无数创业实践表明,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往往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创业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的培养也未被很好地重视,造成部分工科大学生在进入创业实践环节后体现出这些能力的欠缺,影响其在创业道路上的发展。 (3)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工科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工科类高校中,创业教育主要是以课程教学加实践活动为主。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大多数是理论出身,甚至有部分教师仅仅是接受过短期培训后就开始给学生授课。实践活动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形式,指导教师中辅导员居多。这些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使得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创业实践的有效融合较难实现。而在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相对而言,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还是很少,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滞后。
三、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引入生涯发展理论,转变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
与发达国家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之一来自于就业的压力,这使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为就业教育的补充,变成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缓解就业压力,目标功利化、短期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立足于学生的长期生涯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引入在西方和港台地区发展较成熟的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是由职业指导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而来的,立足于个人整个生涯的发展,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运用生涯发展理论,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教育转变,从群体灌输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服务转变,从以学校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的观念,让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为其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创业提供素质与能力储备,可以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2.加强和完善适应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要适应其专业教学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素质和物质财富。因此,完善适应工程教育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创业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创业的基本素质,创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等。因此,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一是应注意将工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创业知识结构。二是将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质、经管类素质教育相结合,强调文理渗透,不同学科间互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三是注重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创业实践环节,激活理论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业能力。四是借鉴国外与港台地区一些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课程与教学方法来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围绕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平台,集成相关课程,与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结合,丰富创业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形成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创业课程相互渗透与功能互补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开设创业学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与讲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知识产业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内在需求与动机;开设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财务、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以完善工科类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开设心理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相关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等。
3.建立和完善适应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是创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程体系的补充,帮助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应该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才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
结合工科类大学生的特点,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应以理论教学平台为基础,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通过面上普及性的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学术性创新研究活动使工科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并孕育一批可进行市场化的科技作品。然后再通过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实践训练活动让学生演练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并最终使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
其中,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以及自主创业的载体,通过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等多样化的活动对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与支持,还可设立一些基金项目在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时进行资助,并提供项目咨询、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持。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建在校内也可以建立校外,其类型包括大学生创业岗位、创业实习基地、创业社团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创业园(孵化器)等。
4.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创业教育中,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实践服务体系都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创业教育师资应该具有创业经历,能够很好地把握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与变化,提升创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结合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工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由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创业专业导师和工科各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兼结合组成。其中,创业教育专业导师尤为重要,其来源除了校内教师外,还应包括创业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风险投资商、创新创业型企业的企业家、创业咨询顾问和律师等兼职师资。
工科院校除了要建立创业专业师资队伍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外,还应与创业实践服务基地、企业以及地方科技园区建立联动(合作)机制,一方面鼓励校内创业课程教师参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提高其产业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实践服务基地和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参与讲授一些创业课程,指导创业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中结合企业运行实际,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专业课程教师做导师,结合课程特点和生产实际授课或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企业运行和生产管理实际。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4,(2):179.
[2]王扬铭.在大学生众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7):47-48.
[3]骆守俭,宋来,吴冰.全面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29-35.
[4]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88-89.
[5]王晓军.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井冈山学报,2006,
(12):14-16.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涯发展
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大学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方兴未艾,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工科作为我国的第一大学科,也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对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99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京会议上针对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or Enterprise Education)的定义,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广义定义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建立在创新与创业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也应运而生。“创业型经济”需要的是能把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创新,高校的创业教育恰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创新型企业成长的需求,成为“创业型经济”的优秀创业人才。教育部在1999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使创业教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其中有5所为工科类高校。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将在国际上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KAB项目引入中国,到目前我国已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课外延展活动并进行了相关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工作。[2]
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综合式创业教育,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也注重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并建立了若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3]
二是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3]
三是课堂式创业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3]
此外还有结合地域特点的温州模式创业教育,借鉴温州企业成长经历,鼓励学生建立创业工作室,尝试开展创业活动。[4]
2.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须认识到工科类高校由于在专业背景和教育模式上与综合类和文科类高校存在差异,导致创业教育的实施存在不同。工科类院校往往会结合自身特色,着重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利用工科学生的技术特长进行科技创业。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工科类高校认识到,只依靠技术驱动的创业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模式,并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创业教育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缺乏较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马上去创业,而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素质基础。因此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开设几门课程和进行一些创业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高校中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大都是借鉴一些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并未形成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反映到创业教育实践中,各高校虽然都在努力探求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模式、管理模式等问题,但都未能真正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有机融合,在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育规范等方面也无依可循,没有一整套较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还很薄弱,同时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2)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完善。创业知识结构一般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等,创业能力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5]由于工科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在教育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偏重于对所学专业技术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不少工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很多教育工作者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知识在创业中的作用,后两类知识往往被忽视,而无数创业实践表明,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往往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创业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的培养也未被很好地重视,造成部分工科大学生在进入创业实践环节后体现出这些能力的欠缺,影响其在创业道路上的发展。 (3)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工科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工科类高校中,创业教育主要是以课程教学加实践活动为主。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大多数是理论出身,甚至有部分教师仅仅是接受过短期培训后就开始给学生授课。实践活动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形式,指导教师中辅导员居多。这些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使得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创业实践的有效融合较难实现。而在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相对而言,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还是很少,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滞后。
三、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引入生涯发展理论,转变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
与发达国家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之一来自于就业的压力,这使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为就业教育的补充,变成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缓解就业压力,目标功利化、短期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立足于学生的长期生涯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引入在西方和港台地区发展较成熟的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是由职业指导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而来的,立足于个人整个生涯的发展,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运用生涯发展理论,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教育转变,从群体灌输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服务转变,从以学校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的观念,让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为其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创业提供素质与能力储备,可以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2.加强和完善适应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要适应其专业教学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素质和物质财富。因此,完善适应工程教育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创业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创业的基本素质,创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等。因此,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一是应注意将工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创业知识结构。二是将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质、经管类素质教育相结合,强调文理渗透,不同学科间互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三是注重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创业实践环节,激活理论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业能力。四是借鉴国外与港台地区一些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课程与教学方法来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围绕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平台,集成相关课程,与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结合,丰富创业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形成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创业课程相互渗透与功能互补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开设创业学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与讲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知识产业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内在需求与动机;开设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财务、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以完善工科类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开设心理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相关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等。
3.建立和完善适应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是创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程体系的补充,帮助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应该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才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
结合工科类大学生的特点,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应以理论教学平台为基础,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通过面上普及性的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学术性创新研究活动使工科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并孕育一批可进行市场化的科技作品。然后再通过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实践训练活动让学生演练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并最终使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
其中,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以及自主创业的载体,通过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等多样化的活动对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与支持,还可设立一些基金项目在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时进行资助,并提供项目咨询、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持。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建在校内也可以建立校外,其类型包括大学生创业岗位、创业实习基地、创业社团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创业园(孵化器)等。
4.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创业教育中,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实践服务体系都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创业教育师资应该具有创业经历,能够很好地把握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与变化,提升创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结合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工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由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创业专业导师和工科各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兼结合组成。其中,创业教育专业导师尤为重要,其来源除了校内教师外,还应包括创业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风险投资商、创新创业型企业的企业家、创业咨询顾问和律师等兼职师资。
工科院校除了要建立创业专业师资队伍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外,还应与创业实践服务基地、企业以及地方科技园区建立联动(合作)机制,一方面鼓励校内创业课程教师参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提高其产业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实践服务基地和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参与讲授一些创业课程,指导创业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中结合企业运行实际,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专业课程教师做导师,结合课程特点和生产实际授课或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企业运行和生产管理实际。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4,(2):179.
[2]王扬铭.在大学生众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7):47-48.
[3]骆守俭,宋来,吴冰.全面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29-35.
[4]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88-89.
[5]王晓军.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井冈山学报,2006,
(12):14-16.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