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农村幼儿入园焦虑的三个典型案例,论述缓解农村幼儿入园焦虑的具体对策,建议布置好幼儿环境,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做好家园共育,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关键词】农村幼儿 入园焦虑 案例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10-02
入园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存在的一种较明显的情绪表现。因性格、家庭环境不同,幼儿在初入园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焦虑状况。在农村,许多幼儿从小离开父母,甚至一出生就跟随祖辈一起生活,极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隔代的爱、祖孙之间的交流难以取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幼儿的心灵变得敏感、脆弱,这些幼儿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无法顺利融入集体生活,不懂得与其他小伙伴相处,有的幼儿甚至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心理。对此,笔者依据我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因,探究具体解决对策,以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各种入园焦虑问题。
一、典型案例
(一)案例一:情绪反复、哭闹不止
我班的朵朵小朋友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朵朵从小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她不满一岁时进城务工,直到朵朵上了幼儿园中班才回来。在小班入园那天,朵朵是由爷爷抱在怀里进入班级里。当笔者试图伸手抱抱朵朵时,她马上哇哇大哭,像只刺猬一样把笔者推开,甚至对人拳打脚踢,脸上满是惊恐的表情。她双手紧紧抓着爷爷的衣领,爷爷既不舍得放下,又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一直陪在她身旁。朵朵只要转身见不到爷爷,马上焦躁、大哭,教师对她进行抚慰,或是把她带到室外和小伙伴一起玩,都不管用。朵朵常常独自待在教室里,闷闷地不说话。如果哪个小伙伴不小心拿了她的东西,她就会发怒、大哭,有时也会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因为爱哭爱闹,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正常活动,所以小朋友也不喜欢和她玩。只有在离园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接,朵朵才特别的安静,眼睛睁得大大的、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一看到自己的爷爷或者奶奶来接,她就飞一般扑到老人怀里,眼泪吧嗒吧嗒地流。
(二)案例二:单独活动、不愿意融入集体
飞飞两岁前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第一次见到飞飞时,笔者感觉到他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只是看上去有些腼腆。在新生入园时,飞飞已经三岁三个月了,由外公外婆带着进行入园体验,他自己安安安静地玩玩具、吃东西,也能独自上洗手间,离园时还主动地和老师说再见。在开学入园以后,飞飞虽然不哭不闹,但与外公外婆告别之后,他回到位置坐好并一直玩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既不吃早餐,也不和小朋友说话;吃中餐时严重挑食,任何时候手上都不离自己的玩具。有的小伙伴看到好玩的玩具,趁他不注意偷偷拿走,他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这是我爸给我买的……”特别是在离园的时候,看到别的小伙伴都有爸爸妈妈接送,他只得一边玩玩具,一边默默地掉眼泪。
(三)案例三:任性胡闹、习惯不良
壮壮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已经是新生入园第二周了,有一天工作特别多,老师们也特别忙,笔者在与家长完成交接工作时,只听见走廊传来一阵巨大的声响:有孩子哭了,还有摔东西的声音。笔者赶过去一看,原来是壮壮和另一位小朋友在抢奥特曼玩具,助理教师已经把他俩拉开了,正在询问缘由。经了解得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奥特曼玩具,壮壮看到很喜欢,二话不说直接把玩具抢走了。被抢的小朋友不乐意了,于是两个人来回抢夺,上演了一场玩具抢夺战。壮壮大打出手,把小朋友推倒在地,头部撞到墙壁哇哇大哭起来。当笔者问玩具是谁的,壮壮说是他的,另一位小朋友立即否认。笔者把声音抬高八度,再问是谁的玩具时,壮壮说“我喜欢这个玩具”,但他的声音已没有之前那么响亮。笔者问他:“喜欢就可以抢别人的玩具吗?”壮壮回答说:“我没抢!在家里奶奶都给我玩,幼儿园的小朋友不给我玩……”说着大声哭起来。笔者又问:“爸爸妈妈给你买玩具吗?”当听到“爸爸妈妈”时,壮壮哭得更凶了:“奶奶说,爸爸妈妈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要过年才回来,他们没有给我买玩具……”
平时,壮壮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好,或是随地丢垃圾,或是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吃,还爱撒谎、说脏话,有时还会偷老师的牛奶喝。入园没几天,壮壮不良的行为习惯慢慢体现出来,好不容易养成午睡的习惯,过了个周末回园又不睡了,特别能闹腾;平时在家跑得快,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追不上,也管不了,往往听之任之,壮壮更加调皮了。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朵朵从小离开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体验到父爱、母爱,心里没有安全感,也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交流,沉默寡言,情感上过分依赖爷爷奶奶。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幼儿出现“亲情饥渴”,见到别的小伙伴有爸爸妈妈陪伴而自己却没有,要么特别羡慕,要么特别冷漠,也不愿意和小伙伴玩,爷爷奶奶远远代替不了父母角色,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对其成长极为不利,如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将来其性格会越来越孤僻。
案例二中,飞飞虽然两岁才离开父母,但由于与父母聚少离多,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爱护,慢慢形成了孤僻、倔强、任性的性格。祖辈对其溺爱,生活自理能力与自主能力较差,在家里都是老人帮助扣扣子、系鞋带、喂水等,自己从不愿动手做一丁点儿事情。他到了幼儿园也是如此,玩具不离手,爱独处、不理会其他小伙伴,也不愿意和小伙伴玩,有时还会悄悄流眼泪,不够坚强。爸爸妈妈偶尔回来,飞飞也就开心几天。其性格内向又自卑,对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这将不利于飞飞形成健全的人格,容易出现自闭症倾向。缺失了爱会让飞飞不信任他人,也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更为严重的是无法与人正常相处。
由案例三可以看出,壮壮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被爷爷奶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在“隔代亲”的家庭教养模式中,孩子做错事不舍得批评,做坏事爷爷帮顶着,使得壮壮无法无天、任性胡闹。笔者去壮壮家中家访时发现,邻居也对这个“小霸王”表示无奈,其父母偶尔来电话,老人告诉他们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时,往往得到这样的回应:孩子还小,长大就会好……其父母作为监护人没有尽到责任,完全依赖年迈的祖辈。其实,壮壮心理的发展已出现了偏差,如果任由其发展,不及时关注教育,那么他势必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摔大跟斗。 三、解决对策
首先,教师要布置好幼儿园环境,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班级环境创设应来源于并反映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幼儿来园因陌生的环境而出现焦虑和不安。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用心布置教室、走廊、主题墙,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布置“娃娃家”区域,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觉亲切,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感。每天用餐结束,教师陪朵朵一起去散步,她发现学校的种植园和家里的菜园一样,因此感到特别亲切,熟悉的环境让她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自在,慢慢地,逐渐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了。
其次,要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自信、活泼、乐观的性格,增强其动手能力。如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教会幼儿自己吃饭、穿衣、背书包、系鞋带等生活技能;课堂上,教师设计符合小班年龄段的教学活动,通过唱儿歌、讲故事、科学探索、自主游戏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平时,教师要多与幼儿沟通,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引导其多与同伴交往,从而发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如飞飞通过社会活动《勇敢的小磊》、语言活动《我是小小的男孩子汉》、艺术活动《中国功夫》《可爱的小纸人》,慢慢变成了一个自信、坚强的好孩子。
最后,要做好家園共育工作,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幼儿园每学期定期召开新生家长会、开放半日活动、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六一亲子活动、社区消防演练活动等,致力打造家园共育平台,宣传我园的办园理念、宗旨和目标,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儿观;教师平时还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多与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基本情况,遇到问题时,家园有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儿童的父母更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相处。通过家访,我们通过电话联系远方的爸爸妈妈,向其传递家庭教育理念,鼓励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要多与孩子联系,在沟通交流中培养亲情。如壮壮的爸爸在听取教师的建议后,经常抽时间与孩子视频通话,其他家长也常常通过邮寄书籍、玩具、新衣,语音视频电话,发送祝福语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此外,鼓励家长加强与祖辈沟通,耐心听取老人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有效的幼儿教育策略,从而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爱的教育氛围,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他们享受到爱与关怀。
总之,针对农村幼儿入园焦虑的典型问题,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焦虑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幼儿产生焦虑的成因,了解幼儿所需。从家庭环境、幼儿行为出发,采取符合幼儿个体差异的指导策略,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状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任露,毛齐明.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调查[J].基础教育,2014(11).
[2]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
【作者简介】何朝新(1970— ),女,壮族,广西西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幼儿园,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关键词】农村幼儿 入园焦虑 案例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10-02
入园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存在的一种较明显的情绪表现。因性格、家庭环境不同,幼儿在初入园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焦虑状况。在农村,许多幼儿从小离开父母,甚至一出生就跟随祖辈一起生活,极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隔代的爱、祖孙之间的交流难以取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幼儿的心灵变得敏感、脆弱,这些幼儿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无法顺利融入集体生活,不懂得与其他小伙伴相处,有的幼儿甚至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心理。对此,笔者依据我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因,探究具体解决对策,以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各种入园焦虑问题。
一、典型案例
(一)案例一:情绪反复、哭闹不止
我班的朵朵小朋友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朵朵从小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她不满一岁时进城务工,直到朵朵上了幼儿园中班才回来。在小班入园那天,朵朵是由爷爷抱在怀里进入班级里。当笔者试图伸手抱抱朵朵时,她马上哇哇大哭,像只刺猬一样把笔者推开,甚至对人拳打脚踢,脸上满是惊恐的表情。她双手紧紧抓着爷爷的衣领,爷爷既不舍得放下,又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一直陪在她身旁。朵朵只要转身见不到爷爷,马上焦躁、大哭,教师对她进行抚慰,或是把她带到室外和小伙伴一起玩,都不管用。朵朵常常独自待在教室里,闷闷地不说话。如果哪个小伙伴不小心拿了她的东西,她就会发怒、大哭,有时也会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因为爱哭爱闹,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正常活动,所以小朋友也不喜欢和她玩。只有在离园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接,朵朵才特别的安静,眼睛睁得大大的、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一看到自己的爷爷或者奶奶来接,她就飞一般扑到老人怀里,眼泪吧嗒吧嗒地流。
(二)案例二:单独活动、不愿意融入集体
飞飞两岁前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第一次见到飞飞时,笔者感觉到他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只是看上去有些腼腆。在新生入园时,飞飞已经三岁三个月了,由外公外婆带着进行入园体验,他自己安安安静地玩玩具、吃东西,也能独自上洗手间,离园时还主动地和老师说再见。在开学入园以后,飞飞虽然不哭不闹,但与外公外婆告别之后,他回到位置坐好并一直玩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既不吃早餐,也不和小朋友说话;吃中餐时严重挑食,任何时候手上都不离自己的玩具。有的小伙伴看到好玩的玩具,趁他不注意偷偷拿走,他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这是我爸给我买的……”特别是在离园的时候,看到别的小伙伴都有爸爸妈妈接送,他只得一边玩玩具,一边默默地掉眼泪。
(三)案例三:任性胡闹、习惯不良
壮壮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已经是新生入园第二周了,有一天工作特别多,老师们也特别忙,笔者在与家长完成交接工作时,只听见走廊传来一阵巨大的声响:有孩子哭了,还有摔东西的声音。笔者赶过去一看,原来是壮壮和另一位小朋友在抢奥特曼玩具,助理教师已经把他俩拉开了,正在询问缘由。经了解得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奥特曼玩具,壮壮看到很喜欢,二话不说直接把玩具抢走了。被抢的小朋友不乐意了,于是两个人来回抢夺,上演了一场玩具抢夺战。壮壮大打出手,把小朋友推倒在地,头部撞到墙壁哇哇大哭起来。当笔者问玩具是谁的,壮壮说是他的,另一位小朋友立即否认。笔者把声音抬高八度,再问是谁的玩具时,壮壮说“我喜欢这个玩具”,但他的声音已没有之前那么响亮。笔者问他:“喜欢就可以抢别人的玩具吗?”壮壮回答说:“我没抢!在家里奶奶都给我玩,幼儿园的小朋友不给我玩……”说着大声哭起来。笔者又问:“爸爸妈妈给你买玩具吗?”当听到“爸爸妈妈”时,壮壮哭得更凶了:“奶奶说,爸爸妈妈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要过年才回来,他们没有给我买玩具……”
平时,壮壮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好,或是随地丢垃圾,或是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吃,还爱撒谎、说脏话,有时还会偷老师的牛奶喝。入园没几天,壮壮不良的行为习惯慢慢体现出来,好不容易养成午睡的习惯,过了个周末回园又不睡了,特别能闹腾;平时在家跑得快,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追不上,也管不了,往往听之任之,壮壮更加调皮了。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朵朵从小离开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体验到父爱、母爱,心里没有安全感,也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交流,沉默寡言,情感上过分依赖爷爷奶奶。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幼儿出现“亲情饥渴”,见到别的小伙伴有爸爸妈妈陪伴而自己却没有,要么特别羡慕,要么特别冷漠,也不愿意和小伙伴玩,爷爷奶奶远远代替不了父母角色,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对其成长极为不利,如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将来其性格会越来越孤僻。
案例二中,飞飞虽然两岁才离开父母,但由于与父母聚少离多,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爱护,慢慢形成了孤僻、倔强、任性的性格。祖辈对其溺爱,生活自理能力与自主能力较差,在家里都是老人帮助扣扣子、系鞋带、喂水等,自己从不愿动手做一丁点儿事情。他到了幼儿园也是如此,玩具不离手,爱独处、不理会其他小伙伴,也不愿意和小伙伴玩,有时还会悄悄流眼泪,不够坚强。爸爸妈妈偶尔回来,飞飞也就开心几天。其性格内向又自卑,对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这将不利于飞飞形成健全的人格,容易出现自闭症倾向。缺失了爱会让飞飞不信任他人,也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更为严重的是无法与人正常相处。
由案例三可以看出,壮壮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被爷爷奶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在“隔代亲”的家庭教养模式中,孩子做错事不舍得批评,做坏事爷爷帮顶着,使得壮壮无法无天、任性胡闹。笔者去壮壮家中家访时发现,邻居也对这个“小霸王”表示无奈,其父母偶尔来电话,老人告诉他们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时,往往得到这样的回应:孩子还小,长大就会好……其父母作为监护人没有尽到责任,完全依赖年迈的祖辈。其实,壮壮心理的发展已出现了偏差,如果任由其发展,不及时关注教育,那么他势必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摔大跟斗。 三、解决对策
首先,教师要布置好幼儿园环境,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班级环境创设应来源于并反映幼儿的生活,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幼儿来园因陌生的环境而出现焦虑和不安。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用心布置教室、走廊、主题墙,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布置“娃娃家”区域,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觉亲切,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感。每天用餐结束,教师陪朵朵一起去散步,她发现学校的种植园和家里的菜园一样,因此感到特别亲切,熟悉的环境让她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自在,慢慢地,逐渐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了。
其次,要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自信、活泼、乐观的性格,增强其动手能力。如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教会幼儿自己吃饭、穿衣、背书包、系鞋带等生活技能;课堂上,教师设计符合小班年龄段的教学活动,通过唱儿歌、讲故事、科学探索、自主游戏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平时,教师要多与幼儿沟通,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引导其多与同伴交往,从而发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如飞飞通过社会活动《勇敢的小磊》、语言活动《我是小小的男孩子汉》、艺术活动《中国功夫》《可爱的小纸人》,慢慢变成了一个自信、坚强的好孩子。
最后,要做好家園共育工作,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幼儿园每学期定期召开新生家长会、开放半日活动、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六一亲子活动、社区消防演练活动等,致力打造家园共育平台,宣传我园的办园理念、宗旨和目标,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儿观;教师平时还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多与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基本情况,遇到问题时,家园有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儿童的父母更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相处。通过家访,我们通过电话联系远方的爸爸妈妈,向其传递家庭教育理念,鼓励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要多与孩子联系,在沟通交流中培养亲情。如壮壮的爸爸在听取教师的建议后,经常抽时间与孩子视频通话,其他家长也常常通过邮寄书籍、玩具、新衣,语音视频电话,发送祝福语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此外,鼓励家长加强与祖辈沟通,耐心听取老人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有效的幼儿教育策略,从而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爱的教育氛围,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他们享受到爱与关怀。
总之,针对农村幼儿入园焦虑的典型问题,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焦虑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幼儿产生焦虑的成因,了解幼儿所需。从家庭环境、幼儿行为出发,采取符合幼儿个体差异的指导策略,有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状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任露,毛齐明.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调查[J].基础教育,2014(11).
[2]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
【作者简介】何朝新(1970— ),女,壮族,广西西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幼儿园,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