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说的文化气息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审美情趣,一种思维方式。初中语文和小学稍有不同,小学生写作文,说得越白越好,提倡口语化,初中学生写作文如果还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就缺少了点“品味”,缺少了文化气息,缺少语言张力。
[教学案例]我心中的春柳
作文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绘生活的能力。2.提髙学生的说话、写话和想象的能力。
作前准备:组织学生到郊外观察柳树,画一画柳树,老师准备柳树课件。
训练流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在讨论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笔者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设计得太过笼统,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无效的发问。笔者追问:“你们喜欢春天的什么啊?”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的味道,太阳的味道,香香的,暖暖的,空气中有花香,也有节日的芳香;有的说:喜欢春天的景色,春天草儿是绿的,春天的花儿是闹的,春天动物是欢的,春天的人是笑的;有的说:春天的小河会唱歌,春天的柳树会舞蹈。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走进柳树。
二、走近柳树,多向交流。
1.欣赏柳树:你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说像姑娘,有柔软的腰肢,有飘逸的长发,有缠绵的情感,有爱水的个性……
2.播放课件欣赏柳树形象,再说说你眼中的柳树。学生看了多媒体课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也参与其中,一起讨论、延伸。有的说,春天的柳枝像绿色的丝絮,随风翻转出绿色的烟雾,飘呀,飘呀,随风飘去,绿了水,蓝了天。有的说,柳枝像信使,剪裁着春风,报告着春天,也钓出了诗人的情怀。
3.播放写柳树的诗:如:“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柳树的绿叶,是春天轻盈的翅膀,在阳光下苏醒。”
4.播放写春天的散文片断:“她款款的步伐、捧几掬动听的鸟语、挟着酽酽的芬芳、灌进我孤寂的心屋,滋润我干涸了一个冬季的心田。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
三、画赞柳树,剖析心理。
1.你能用你的画笔,画出你心中的柳树吗?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同学用水彩笔画了一个“I”的树干,然后左右对称地画出了枝条,枝条上的叶子,就像是奋飞的蝴蝶;有的画了两棵树,相拥相依,树上还画了歌舞的小鸟;有的同学在用毛笔蘸上墨绿,很写意地在画的左上角,画出一发柔柳,柳雾中,有一只黄黄鹂对人鸣叫,人坐在树下仿佛是和鸟对话,人的旁边有三截树墩,一大两小,大的上面放着两个小杯子,一个茶壶,一个人为什么放两个杯子呢?是等人,还是候鸟?不知道学生是什么心态?学生有画公园柳的,也有为古诗文配画的……面对全班同学的画,光欣赏其美丽是不够的,教师最好通过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才更能让学生写出心中所想。当然,这种打开,要以少揭痛处或浅揭痛处为宜,如果打开伤口,而又无法疗治,就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是我们做心理治疗要回避的。如:当我采访一位同学:为什么画树,只画一孤树,且画在远方一个角落上?他说,树就像他,尽管春天来了,但是他的心里仍很孤独,因为,他是留守儿童,尽管有人关心,但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心里总好像少了些什么,所以,“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这类的写柳树的诗句,很招人喜欢。那些画面欢愉的孩子,他们的解说往往很天真,有的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给柳树姑娘换上了新衣裳。你看,河边那一排排柳树正眨着眼睛,在阳光中笑呢!远远望去,柳树随风摇摆,亲切又温柔……
四、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出示丰子恺的《杨柳》。在讨论中,有的学生通过与小学所学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相比较,发现人在困境中要坚强,做人要朴实,要不忘本。有的学生发现丰子恺文笔不亚于他的画笔,《杨柳》的气势不及《青海高原一株柳》,但那修辞,那浓浓的文化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这个拟人很动情的;“好像挂着几千串嫩绿的珠子”比喻得很形象;“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小蛮腰……”排比表达很到位。
2.试写片段,引情入段。学生练习写话(形式多样:如说明文、解说词、童话……)
五、协作修改,赞美柳树:学生自改后,教师进行点评。
六、拓展延伸,拓宽生活:同学们,生活中除了柳树,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挖掘、创造。
[案例思考]多点熏陶,少点功利。
教学《我心中的春柳》时,试图通过看景、绘画、心理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柳树,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以文促情,以情感人,浓郁文化气息,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情趣。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写这类文章,一些教师是直奔目标,直接告知学生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如何把握写景顺序,如何展开合理想象,他们在教学中或是概念式的告知,或是漫天罗列各种文章论证其观点,就像为学生开讲座一样,教师讲得豪情万丈,学生听得云遮雾障。尽管再三强调,在写作中要渗透情感,但从学生的作品中分明地感到见物不见人。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他们分明地感受到他要写的东西的形象、色彩、味道、手感等。要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世界,将物与人融为一体,表面在写物,实际上处处在讲人,见物、见人、见精神。就像丰子恺的《杨柳》,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品性和与文章相关的经历,将其人与其文结合起来分析,让学生知道情景交融的真意。文本的引入,只是为学生的作文服务,接着要用所学过的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杨柳》实践“我心中的春柳”,在将名作和学生作文嫁接前,要通过学生的画子和讨论交流结合,诊断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做适当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总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文化气息的形成建立在文章特点和学生特点之上,只有找准这两个特点的圆融处,才更易成功。
[教学案例]我心中的春柳
作文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绘生活的能力。2.提髙学生的说话、写话和想象的能力。
作前准备:组织学生到郊外观察柳树,画一画柳树,老师准备柳树课件。
训练流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在讨论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笔者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设计得太过笼统,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无效的发问。笔者追问:“你们喜欢春天的什么啊?”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的味道,太阳的味道,香香的,暖暖的,空气中有花香,也有节日的芳香;有的说:喜欢春天的景色,春天草儿是绿的,春天的花儿是闹的,春天动物是欢的,春天的人是笑的;有的说:春天的小河会唱歌,春天的柳树会舞蹈。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走进柳树。
二、走近柳树,多向交流。
1.欣赏柳树:你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说像姑娘,有柔软的腰肢,有飘逸的长发,有缠绵的情感,有爱水的个性……
2.播放课件欣赏柳树形象,再说说你眼中的柳树。学生看了多媒体课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也参与其中,一起讨论、延伸。有的说,春天的柳枝像绿色的丝絮,随风翻转出绿色的烟雾,飘呀,飘呀,随风飘去,绿了水,蓝了天。有的说,柳枝像信使,剪裁着春风,报告着春天,也钓出了诗人的情怀。
3.播放写柳树的诗:如:“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柳树的绿叶,是春天轻盈的翅膀,在阳光下苏醒。”
4.播放写春天的散文片断:“她款款的步伐、捧几掬动听的鸟语、挟着酽酽的芬芳、灌进我孤寂的心屋,滋润我干涸了一个冬季的心田。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
三、画赞柳树,剖析心理。
1.你能用你的画笔,画出你心中的柳树吗?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同学用水彩笔画了一个“I”的树干,然后左右对称地画出了枝条,枝条上的叶子,就像是奋飞的蝴蝶;有的画了两棵树,相拥相依,树上还画了歌舞的小鸟;有的同学在用毛笔蘸上墨绿,很写意地在画的左上角,画出一发柔柳,柳雾中,有一只黄黄鹂对人鸣叫,人坐在树下仿佛是和鸟对话,人的旁边有三截树墩,一大两小,大的上面放着两个小杯子,一个茶壶,一个人为什么放两个杯子呢?是等人,还是候鸟?不知道学生是什么心态?学生有画公园柳的,也有为古诗文配画的……面对全班同学的画,光欣赏其美丽是不够的,教师最好通过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才更能让学生写出心中所想。当然,这种打开,要以少揭痛处或浅揭痛处为宜,如果打开伤口,而又无法疗治,就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是我们做心理治疗要回避的。如:当我采访一位同学:为什么画树,只画一孤树,且画在远方一个角落上?他说,树就像他,尽管春天来了,但是他的心里仍很孤独,因为,他是留守儿童,尽管有人关心,但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心里总好像少了些什么,所以,“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这类的写柳树的诗句,很招人喜欢。那些画面欢愉的孩子,他们的解说往往很天真,有的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给柳树姑娘换上了新衣裳。你看,河边那一排排柳树正眨着眼睛,在阳光中笑呢!远远望去,柳树随风摇摆,亲切又温柔……
四、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出示丰子恺的《杨柳》。在讨论中,有的学生通过与小学所学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相比较,发现人在困境中要坚强,做人要朴实,要不忘本。有的学生发现丰子恺文笔不亚于他的画笔,《杨柳》的气势不及《青海高原一株柳》,但那修辞,那浓浓的文化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这个拟人很动情的;“好像挂着几千串嫩绿的珠子”比喻得很形象;“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小蛮腰……”排比表达很到位。
2.试写片段,引情入段。学生练习写话(形式多样:如说明文、解说词、童话……)
五、协作修改,赞美柳树:学生自改后,教师进行点评。
六、拓展延伸,拓宽生活:同学们,生活中除了柳树,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挖掘、创造。
[案例思考]多点熏陶,少点功利。
教学《我心中的春柳》时,试图通过看景、绘画、心理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柳树,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以文促情,以情感人,浓郁文化气息,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情趣。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写这类文章,一些教师是直奔目标,直接告知学生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如何把握写景顺序,如何展开合理想象,他们在教学中或是概念式的告知,或是漫天罗列各种文章论证其观点,就像为学生开讲座一样,教师讲得豪情万丈,学生听得云遮雾障。尽管再三强调,在写作中要渗透情感,但从学生的作品中分明地感到见物不见人。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他们分明地感受到他要写的东西的形象、色彩、味道、手感等。要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世界,将物与人融为一体,表面在写物,实际上处处在讲人,见物、见人、见精神。就像丰子恺的《杨柳》,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品性和与文章相关的经历,将其人与其文结合起来分析,让学生知道情景交融的真意。文本的引入,只是为学生的作文服务,接着要用所学过的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杨柳》实践“我心中的春柳”,在将名作和学生作文嫁接前,要通过学生的画子和讨论交流结合,诊断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做适当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总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文化气息的形成建立在文章特点和学生特点之上,只有找准这两个特点的圆融处,才更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