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要让学生在精神上感觉不到负担,而是获得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本文针对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教材的有关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设计进行探究。
一、利用好现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一改以往的教材设计,设置了许多问题,突出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讨论的学习过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为我们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提供了新的契机。
1.巧设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强烈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很强,各知识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课本的设计,上一知识点和下一知识点之间基本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地球风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顾风的形成原理,高空和近地面的成因差异,利用课本的活动导入教学,让学生分析六大风带的成因。这样,既复习了热力环流这部分旧知识,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大气环流等新知识。
2.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教材要点,突破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设计问题而是课上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因为偏离教学内容或限于较低水平而流于形式,因而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如讲到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会在一年中的什么时间出发?为什么?船队航行利用了哪方面的气候和洋流规律?这几个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复习了相关知识,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致,拓展他们的思路。
3.注重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心理学启示我们,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有联系的问题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一些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讲述“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时,笔者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我们在夏季常常会闻到腥味?学生因此会联想到学校南面的冷冻厂,从而理解到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考虑风向。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课堂提问
地理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中介。科学、优秀的设疑和提问方式,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陌生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矛盾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且心理学也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应抓住中学生特有的认知心理个性,诱发其探究问题的欲望,引领他们在创新思维领域发现“别有洞天”的风景。
1.抓住中学生好奇、好胜、挑战欲望强烈的心理特征设计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客观材料要有新颖性,才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协调,促使学生主动探求问题。设计问题时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反差,让问题富有刺激性和新颖性。如在学习“时区”之前,教师先投影一则材料:离岸金融亦称境外金融。世界离岸金融中心可分为五大集中区域(五大群):西欧群主要包括卢森堡、马恩岛、泽西岛、瑞士、直布罗陀、列支敦士登等;中东群主要包括巴林群岛,主要中心是巴林;加勒比群主要中心包括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巴拿马等;东亚群主要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南太平洋群主要包括瑙鲁等。各金融中心的交易时间均为当地区时9时至17时。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强的时区性和地缘性。五大离岸金融中心所在的时区前后继起,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离岸金融市场。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2.抓住中学生喜欢寻根究源的心理设计问题
现在的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知其然”了,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设疑和提问的角度要新颖并富有艺术性。例如,学习热力环流时,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家里的空调的安装位置,学生的答案肯定丰富。在此基础上,投影北方学校学生宿舍,窗户上方挂着制冷的空调,而窗户下方安装的是取暖器。以此进行设问:这样安装合理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能很快活跃课堂气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思维。
3.抓住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教师的设疑和提问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
例如: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时,可设计问题组:(1)工业联系可分哪几类?工业联系会导致什么结果?(2 )为什么各个工厂之间会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集聚的趋势是什么?(3)形成工业地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工业地域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怎样的结果?(4)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有“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这样随着问题的深入及解决,学习内容在不断深化,思维活动也在不断地深入。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教师若能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利用好现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一改以往的教材设计,设置了许多问题,突出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讨论的学习过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为我们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提供了新的契机。
1.巧设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强烈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很强,各知识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课本的设计,上一知识点和下一知识点之间基本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地球风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顾风的形成原理,高空和近地面的成因差异,利用课本的活动导入教学,让学生分析六大风带的成因。这样,既复习了热力环流这部分旧知识,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大气环流等新知识。
2.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教材要点,突破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设计问题而是课上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因为偏离教学内容或限于较低水平而流于形式,因而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如讲到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会在一年中的什么时间出发?为什么?船队航行利用了哪方面的气候和洋流规律?这几个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复习了相关知识,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致,拓展他们的思路。
3.注重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心理学启示我们,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有联系的问题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一些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讲述“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时,笔者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我们在夏季常常会闻到腥味?学生因此会联想到学校南面的冷冻厂,从而理解到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考虑风向。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课堂提问
地理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学得以实施的中介。科学、优秀的设疑和提问方式,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陌生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矛盾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且心理学也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应抓住中学生特有的认知心理个性,诱发其探究问题的欲望,引领他们在创新思维领域发现“别有洞天”的风景。
1.抓住中学生好奇、好胜、挑战欲望强烈的心理特征设计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客观材料要有新颖性,才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协调,促使学生主动探求问题。设计问题时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反差,让问题富有刺激性和新颖性。如在学习“时区”之前,教师先投影一则材料:离岸金融亦称境外金融。世界离岸金融中心可分为五大集中区域(五大群):西欧群主要包括卢森堡、马恩岛、泽西岛、瑞士、直布罗陀、列支敦士登等;中东群主要包括巴林群岛,主要中心是巴林;加勒比群主要中心包括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巴拿马等;东亚群主要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南太平洋群主要包括瑙鲁等。各金融中心的交易时间均为当地区时9时至17时。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强的时区性和地缘性。五大离岸金融中心所在的时区前后继起,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离岸金融市场。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急欲弄清其中道理,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2.抓住中学生喜欢寻根究源的心理设计问题
现在的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知其然”了,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设疑和提问的角度要新颖并富有艺术性。例如,学习热力环流时,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家里的空调的安装位置,学生的答案肯定丰富。在此基础上,投影北方学校学生宿舍,窗户上方挂着制冷的空调,而窗户下方安装的是取暖器。以此进行设问:这样安装合理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能很快活跃课堂气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思维。
3.抓住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教师的设疑和提问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
例如: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时,可设计问题组:(1)工业联系可分哪几类?工业联系会导致什么结果?(2 )为什么各个工厂之间会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集聚的趋势是什么?(3)形成工业地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工业地域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怎样的结果?(4)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有“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这样随着问题的深入及解决,学习内容在不断深化,思维活动也在不断地深入。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教师若能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