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炒得沸沸扬扬,但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批准进入市场。
不过,已经成功或初见雏形的转基因动物食物和药品也有一些。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已经培育出了一些转基因鸡,它们下的蛋具有抗癌和抗病毒的特性,因而,人们可能借助于这些鸡所生的蛋来抗御癌症和其他疾病。苏格兰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了让几种母鸡所生的鸡蛋中包含可以用作抗癌药物的蛋白质,向母鸡的DNA中加入了人类的一些基因。最近的结果表明,一种母鸡可以生出含有MIR24蛋白质的鸡蛋。MIK24是一种可以抗击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一种)的抗体。另-一种母鸡则可以生出含有干扰素B-1A的鸡蛋。B-1A能够抑制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复制。目前研究人员成功地培育出500只这样的神奇母鸡,如果获得批准,将来人们吃这样的鸡蛋就可以获得抗癌和抗病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溢滔主持的转基因牛、羊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前曾溢滔等人在上海成功研制出5头有靶基因整合的转基因羊,其中一头羊产下小羊进入泌乳期后,其乳汁中含有有活性的人凝血因子IX,表明这种凝血因子可以治疗血友病。这些转基因动物食品(药品)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使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组整合在一起,因而外源基因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运用同样的技术,曾溢滔等人又于1999年创造出了我国第一头转基因牛滔滔,它的体内转移进了人的白蛋白基因。滔滔出生后便从它的体内检测到了人血清白蛋白,这证明转基因牛的培养也是成功的,以后可以从滔滔的乳汁中提取人的白蛋白。
我国目前已有动物转基因所产生的乳铁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首个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药物有望在5年内上市。
2000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基因工程研究组的朱作言院士等人就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随后建立了转基因鱼理论模型,构建了由鲤鱼和草鱼基因组件组成的转基因鱼,而且这种转基因是“全鱼”基因,称为“转全鱼基因黄河鲤鱼”。
所谓“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是指把为一个与鲤鱼内源生长激素基因十分相似的草鱼生长激素全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鲤鱼身上,这对鲤鱼来说是安全的。与传统养殖鲤鱼相比,“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携带有非常微量的草鱼生长激素。草鱼生长激素和鲤鱼生长激素一样,是鱼体内本来就存在的一种极不稳定的多肽,经过加热等物理处理后被分解为氨基酸,失去其激素的生理功能,和非转基因鲤鱼一样具有食用的安全性。在营养成分上,转基因鲤鱼鱼体干物质和高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减低,因而是一种优质食用鱼。在经济效益上初步估算,养转基因黄河鲤比养对照黄河鲤增收提高125.66%。
对动物饲喂转基因鱼进行安全性检查发现,高强度饲喂转全鱼基因鱼,对小鼠的生长、脏器发育、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繁殖能力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均无影响,证实转全鱼基因鱼食品与非转基因鱼在安全上有本质的相同。
当然,这种转基因鱼还要获得批准才有可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ω-3脂肪酸一直被认为可以防止心脏病,因为它能减少心血管的炎症而阻止血管硬化。它也可以降低血压和以化学形式调整心脏的生物电流。ω-3脂肪酸对于大脑发育也十分有益,它可以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危险。正因为如此,美国心脏协会一直推荐人们一周吃两到三次鱼,特别是像鲑鱼和大马哈鱼等富含脂肪的鱼,因为它们的脂肪中富含ω-3脂肪酸。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发了一种增加∞3脂肪酸的转基因动物。他们从土壤中的一种优雅线虫提取了脂肪-1基因,然后把它装载到一种无害的-病毒中,后者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给实验动物,如小鼠。最后再给这种转基因小鼠和普通小鼠饲养富含ω-3脂肪酸较低的食物。结果,在转基因小鼠身上发现了较高的ω-3脂肪酸,而且它们的后代在传到三代后也富含ω-3脂肪酸,但普通小鼠身上的ω-3脂肪酸却不高。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用这样的方法也可以饲养富含ω-3脂肪酸的鸡、牛、羊、猪等。但是,这只是一种希望,未来能否成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证明。
富含ω-3脂肪酸的鸡、牛、羊、猪等产品以及上面所述的其他转基因动物产品无疑是今后转基因动物食品占领市场的主打产品。当然,它们得经过管理机构的严格审查和消费者的挑剔,而且即使它们并不危害人体和环境,也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被人们和市场接受。
遗传工程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要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努力和推销手法的巧妙,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这类产品的生产和出现是市场和人们生活的所需。今天,继遗传工程的植物性食品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后,遗传工程改造的动物(克隆动物)食品也离饭桌只有一步之遥了。
克隆动物的产品包括肉类和乳制品类。对于前者,科学家认为可以满足人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深层次需求。比如,克隆出肉质细腻,精肉占多数或五花肉居多的肉类;而对于后者,可以让乳品内包含更多营养物质,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高蛋白质。
然而,克隆动物食品要真正走向人们的餐桌还有两个困难。一是现在生产克隆动物食品的成本还是高于传统食品的成本,另一是公众的心理。前者通过技术可以很快克服,但后者就很困难,因为迄今多数人对这样的食品还心有抵触或不安。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6年9月的调查表明,约64%美国人对克隆食品感到“不舒服”。所以,要让公众彻底接受这类克隆肉类和乳品恐怕还需要时日。具体到克隆动物食品的销售,公众认为至少应标上标识,以便与传统食品区别,让公众有选择权。而FDA的做法却迎合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要求,认为出售克隆肉类和乳品时不需专门标注。另外,一些专家还认为克隆动物出生时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比传统饲养的动物要高,这会不会让克隆动物食品充满风险也是一个未知数。
由于有这些原因,尽管美国FDA已经解禁克隆动物,但克隆动物的肉类和乳品要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恐怕还要有激烈的交锋和艰难的过程。
遗传工程改造的产品不易为人们所接受的确有原因,但今天它的突破口却被研究者和生产者找准了,即生产安全的遗传工程动物产品。而最大的突破口是针对今天困扰全球的疯牛病,用遗传工程生产出不含致病原普里昂蛋白的安全牛肉,这种产品将是所有人都欢迎和必然要选择的。
包括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现在已经培育出了12头去除了引起疯牛病的普里昂蛋白的克隆牛,这种牛由此具有抗御大脑受损病变的免疫机能,因此人们吃这样的牛肉就不用担心患类似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BSE)的人变异克雅氏病(vCJD),后者俗称人的疯牛病,也就是大脑受普里昂蛋白破坏而引起痴呆、痛苦、不能运动、颤栗等一系列症状。而且,这
不过,已经成功或初见雏形的转基因动物食物和药品也有一些。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已经培育出了一些转基因鸡,它们下的蛋具有抗癌和抗病毒的特性,因而,人们可能借助于这些鸡所生的蛋来抗御癌症和其他疾病。苏格兰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了让几种母鸡所生的鸡蛋中包含可以用作抗癌药物的蛋白质,向母鸡的DNA中加入了人类的一些基因。最近的结果表明,一种母鸡可以生出含有MIR24蛋白质的鸡蛋。MIK24是一种可以抗击黑色素瘤(皮肤癌的一种)的抗体。另-一种母鸡则可以生出含有干扰素B-1A的鸡蛋。B-1A能够抑制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复制。目前研究人员成功地培育出500只这样的神奇母鸡,如果获得批准,将来人们吃这样的鸡蛋就可以获得抗癌和抗病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溢滔主持的转基因牛、羊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前曾溢滔等人在上海成功研制出5头有靶基因整合的转基因羊,其中一头羊产下小羊进入泌乳期后,其乳汁中含有有活性的人凝血因子IX,表明这种凝血因子可以治疗血友病。这些转基因动物食品(药品)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使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基因组整合在一起,因而外源基因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运用同样的技术,曾溢滔等人又于1999年创造出了我国第一头转基因牛滔滔,它的体内转移进了人的白蛋白基因。滔滔出生后便从它的体内检测到了人血清白蛋白,这证明转基因牛的培养也是成功的,以后可以从滔滔的乳汁中提取人的白蛋白。
我国目前已有动物转基因所产生的乳铁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首个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药物有望在5年内上市。
2000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基因工程研究组的朱作言院士等人就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随后建立了转基因鱼理论模型,构建了由鲤鱼和草鱼基因组件组成的转基因鱼,而且这种转基因是“全鱼”基因,称为“转全鱼基因黄河鲤鱼”。
所谓“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是指把为一个与鲤鱼内源生长激素基因十分相似的草鱼生长激素全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鲤鱼身上,这对鲤鱼来说是安全的。与传统养殖鲤鱼相比,“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携带有非常微量的草鱼生长激素。草鱼生长激素和鲤鱼生长激素一样,是鱼体内本来就存在的一种极不稳定的多肽,经过加热等物理处理后被分解为氨基酸,失去其激素的生理功能,和非转基因鲤鱼一样具有食用的安全性。在营养成分上,转基因鲤鱼鱼体干物质和高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减低,因而是一种优质食用鱼。在经济效益上初步估算,养转基因黄河鲤比养对照黄河鲤增收提高125.66%。
对动物饲喂转基因鱼进行安全性检查发现,高强度饲喂转全鱼基因鱼,对小鼠的生长、脏器发育、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繁殖能力及其后代的生长发育均无影响,证实转全鱼基因鱼食品与非转基因鱼在安全上有本质的相同。
当然,这种转基因鱼还要获得批准才有可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ω-3脂肪酸一直被认为可以防止心脏病,因为它能减少心血管的炎症而阻止血管硬化。它也可以降低血压和以化学形式调整心脏的生物电流。ω-3脂肪酸对于大脑发育也十分有益,它可以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危险。正因为如此,美国心脏协会一直推荐人们一周吃两到三次鱼,特别是像鲑鱼和大马哈鱼等富含脂肪的鱼,因为它们的脂肪中富含ω-3脂肪酸。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发了一种增加∞3脂肪酸的转基因动物。他们从土壤中的一种优雅线虫提取了脂肪-1基因,然后把它装载到一种无害的-病毒中,后者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给实验动物,如小鼠。最后再给这种转基因小鼠和普通小鼠饲养富含ω-3脂肪酸较低的食物。结果,在转基因小鼠身上发现了较高的ω-3脂肪酸,而且它们的后代在传到三代后也富含ω-3脂肪酸,但普通小鼠身上的ω-3脂肪酸却不高。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用这样的方法也可以饲养富含ω-3脂肪酸的鸡、牛、羊、猪等。但是,这只是一种希望,未来能否成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证明。
富含ω-3脂肪酸的鸡、牛、羊、猪等产品以及上面所述的其他转基因动物产品无疑是今后转基因动物食品占领市场的主打产品。当然,它们得经过管理机构的严格审查和消费者的挑剔,而且即使它们并不危害人体和环境,也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被人们和市场接受。
遗传工程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要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努力和推销手法的巧妙,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这类产品的生产和出现是市场和人们生活的所需。今天,继遗传工程的植物性食品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后,遗传工程改造的动物(克隆动物)食品也离饭桌只有一步之遥了。
克隆动物的产品包括肉类和乳制品类。对于前者,科学家认为可以满足人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深层次需求。比如,克隆出肉质细腻,精肉占多数或五花肉居多的肉类;而对于后者,可以让乳品内包含更多营养物质,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高蛋白质。
然而,克隆动物食品要真正走向人们的餐桌还有两个困难。一是现在生产克隆动物食品的成本还是高于传统食品的成本,另一是公众的心理。前者通过技术可以很快克服,但后者就很困难,因为迄今多数人对这样的食品还心有抵触或不安。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6年9月的调查表明,约64%美国人对克隆食品感到“不舒服”。所以,要让公众彻底接受这类克隆肉类和乳品恐怕还需要时日。具体到克隆动物食品的销售,公众认为至少应标上标识,以便与传统食品区别,让公众有选择权。而FDA的做法却迎合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要求,认为出售克隆肉类和乳品时不需专门标注。另外,一些专家还认为克隆动物出生时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比传统饲养的动物要高,这会不会让克隆动物食品充满风险也是一个未知数。
由于有这些原因,尽管美国FDA已经解禁克隆动物,但克隆动物的肉类和乳品要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恐怕还要有激烈的交锋和艰难的过程。
遗传工程改造的产品不易为人们所接受的确有原因,但今天它的突破口却被研究者和生产者找准了,即生产安全的遗传工程动物产品。而最大的突破口是针对今天困扰全球的疯牛病,用遗传工程生产出不含致病原普里昂蛋白的安全牛肉,这种产品将是所有人都欢迎和必然要选择的。
包括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现在已经培育出了12头去除了引起疯牛病的普里昂蛋白的克隆牛,这种牛由此具有抗御大脑受损病变的免疫机能,因此人们吃这样的牛肉就不用担心患类似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BSE)的人变异克雅氏病(vCJD),后者俗称人的疯牛病,也就是大脑受普里昂蛋白破坏而引起痴呆、痛苦、不能运动、颤栗等一系列症状。而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