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自主能力,创设情境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工作室模式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进一步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这些理念与美术教学中的很多观念与方法相契合。文章以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针对当前美术教学中的局限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美术教学;引导;批判性思维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是一种基于观察和科学研究的,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理论。在建构主义中,学习是通过体验世界而发生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和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知识,通过体验事物并反思这些经历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当遇到新的事物时,将其与之前已有的想法和经验建立联系,或改变我们之前的认知,或丢弃与新事物相关的信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自己知识的积极创造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知识并形成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个人新知识建构的两个关键概念是适应和同化,是将吸收的新知识融入旧经验的过程。这会使个人发展新的视野,重新思考曾经的认知,评估重要的事物,最终改变看法。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会将世界和新经验重新定义为已经存在的心理能力。
传统教育依靠的是传统的教育观,认为知识由教师通过指导、讲授,传授给学习者。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在于不注重不同的观点,忽视了个人的不同背景和经历,将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广度受到限制。
近年来,许多教育研究者对传统的教育观点提出挑战,并且对不同學习方式的认知也越来越多元。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使得学习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其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和接受。相对于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而言,建构主义观点主张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探索教育中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将学习视为学生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更为复杂的体验,使得学习者可以自由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并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按照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建构主义教学中的学生与老师
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环境来吸引学生,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协作。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包括实例创作和展览。例如,老师将绘画创作的任务以及通过示例进行表达的能力教给了学生,通过老师精心规划的学习框架,学生可以掌握创作的能力。老师拥有多种评估工具来确定学生的理解力,学生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实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理解水平。
建构主义常常被误解为一种强迫学生“重新发明轮子”的学习理论。实际上,建构主义会激发学生对世界以及事物运作方式的好奇心,学生们不是“重新发明轮子”,而是尝试了解轮子的旋转方式、作用方式。他们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并进行假设,测试理论,最终从中发现并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自行探索一个基本问题——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学生可以使用通用的艺术资料,指定不同的工作区,如一张桌子用于绘画,一张桌子用于拼贴,一张桌子用于回收材料。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区来研究基本问题,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区之间移动以完成他们的探索,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想法,但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自己的作业,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与某些保守的教育观念相反,建构主义并没有忽略教师的积极作用和专家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再现一系列事实。建构主义教学中,老师提供解决问题和查询等工具,学生可以在协作的学习环境中制定他们的学习计划,测试想法,推断验证,得出结论,并汇总和传达他们的知识。建构主义将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从老师或教科书中机械地吸收知识。
在建构主义的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要充当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将重点放在学生及其学习上。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程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当作知识传输对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回答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还要回答课程之外的其他问题,以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此外,教师还会不断与学生对话,根据其学习的需要,创造新的学习经历。同时,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成为老师的同时,还要成为导师、顾问和教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以让学生依赖他人的信息并将其接受为真理,而是支持学生接触数据、掌握主要资源以及具备与其他学生互动的能力,以便他们从合作学习中学习经验。
三、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强调思考、分析、理解和应用,这与美术教学的教育理念十分相似。因此,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美术教学的课程标准,将建构主义学习很好地融合其中,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可以指向许多不同的美术教学实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其鼓励学生使用主动的学习方式来创造更多的知识,然后反思和谈论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理解变化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先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导活动解决这些学习问题,然后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发展。通过不断关注自己和自己的策略,建构主义课堂中的学生掌握了不断扩展知识的学习工具。
建构主义中的自我反思和评估能力对于课堂之外的美术学习也至关重要。当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时,其想法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强大。例如,在一堂绘画课中,当学生对画面的处理手法产生困惑时,尽管老师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他们还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以有用的方式重述他们的问题。老师会提示学生反思并检查当下的知识认知,在反思过程中找到解决途径,并鼓励学生创作尝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讨论所领悟到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如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需要技能、知识和更高层次的理解,学生必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协作和自我管理,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当学生在建构主义美术课堂中学习美术的时候,基于传统美术课程标准,建构主义教学可以将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将艺术的历史和批评纳入基于工作室的课堂中来进行改革,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历史、艺术批评以及美学的基础和技术的工作室,向他们展示艺术在世界历史中的大发展,人类对美感的演变以及如何从视觉的角度评估对象的价值。例如对艺术品进行介绍性批判,在开始一个新的单元之前,老师让学生分析一件艺术品,并得出关于它来自何处以及在制作时历史上可能发生了什么的结论。解析和欣赏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作机会。学生一旦形成了在工作室艺术环境中学习与思考的批判性思维,他们就可以将这些批判性思维技能运用到其他学习中。此外,把工作室的思维习惯融入美术教学中,并为学生介绍每项作业的评分标准,促使他们在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下学习。
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可以将更多的责任交到学生手中,并试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将扮演更加专注于促进学习体验的角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考虑自己想从工作室经验中学到的东西,并追求自己的目标。另外,建构主义教学还鼓励学生在社会合作的环境中学习,这些都非常适合美术教育。
拥有反思性、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建构主义课程对美术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艺术体验框架,而且其工作室思维可以将理论中发展的技能有效地转移到美术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2]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论建构主义与新《美术课程标准》设制和实施[J].中国美术教育,2002(6).
[3]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5).
[4]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5]曹伟业.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建构主义;美术教学;引导;批判性思维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是一种基于观察和科学研究的,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理论。在建构主义中,学习是通过体验世界而发生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和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知识,通过体验事物并反思这些经历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当遇到新的事物时,将其与之前已有的想法和经验建立联系,或改变我们之前的认知,或丢弃与新事物相关的信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自己知识的积极创造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知识并形成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个人新知识建构的两个关键概念是适应和同化,是将吸收的新知识融入旧经验的过程。这会使个人发展新的视野,重新思考曾经的认知,评估重要的事物,最终改变看法。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会将世界和新经验重新定义为已经存在的心理能力。
传统教育依靠的是传统的教育观,认为知识由教师通过指导、讲授,传授给学习者。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在于不注重不同的观点,忽视了个人的不同背景和经历,将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广度受到限制。
近年来,许多教育研究者对传统的教育观点提出挑战,并且对不同學习方式的认知也越来越多元。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使得学习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其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和接受。相对于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而言,建构主义观点主张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探索教育中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将学习视为学生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更为复杂的体验,使得学习者可以自由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并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按照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建构主义教学中的学生与老师
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环境来吸引学生,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协作。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包括实例创作和展览。例如,老师将绘画创作的任务以及通过示例进行表达的能力教给了学生,通过老师精心规划的学习框架,学生可以掌握创作的能力。老师拥有多种评估工具来确定学生的理解力,学生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实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理解水平。
建构主义常常被误解为一种强迫学生“重新发明轮子”的学习理论。实际上,建构主义会激发学生对世界以及事物运作方式的好奇心,学生们不是“重新发明轮子”,而是尝试了解轮子的旋转方式、作用方式。他们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并进行假设,测试理论,最终从中发现并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自行探索一个基本问题——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学生可以使用通用的艺术资料,指定不同的工作区,如一张桌子用于绘画,一张桌子用于拼贴,一张桌子用于回收材料。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区来研究基本问题,也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区之间移动以完成他们的探索,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的想法,但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自己的作业,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与某些保守的教育观念相反,建构主义并没有忽略教师的积极作用和专家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再现一系列事实。建构主义教学中,老师提供解决问题和查询等工具,学生可以在协作的学习环境中制定他们的学习计划,测试想法,推断验证,得出结论,并汇总和传达他们的知识。建构主义将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从老师或教科书中机械地吸收知识。
在建构主义的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要充当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将重点放在学生及其学习上。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程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当作知识传输对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回答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还要回答课程之外的其他问题,以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此外,教师还会不断与学生对话,根据其学习的需要,创造新的学习经历。同时,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成为老师的同时,还要成为导师、顾问和教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以让学生依赖他人的信息并将其接受为真理,而是支持学生接触数据、掌握主要资源以及具备与其他学生互动的能力,以便他们从合作学习中学习经验。
三、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强调思考、分析、理解和应用,这与美术教学的教育理念十分相似。因此,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美术教学的课程标准,将建构主义学习很好地融合其中,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可以指向许多不同的美术教学实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其鼓励学生使用主动的学习方式来创造更多的知识,然后反思和谈论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理解变化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先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导活动解决这些学习问题,然后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发展。通过不断关注自己和自己的策略,建构主义课堂中的学生掌握了不断扩展知识的学习工具。
建构主义中的自我反思和评估能力对于课堂之外的美术学习也至关重要。当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时,其想法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强大。例如,在一堂绘画课中,当学生对画面的处理手法产生困惑时,尽管老师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他们还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以有用的方式重述他们的问题。老师会提示学生反思并检查当下的知识认知,在反思过程中找到解决途径,并鼓励学生创作尝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讨论所领悟到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如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需要技能、知识和更高层次的理解,学生必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协作和自我管理,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当学生在建构主义美术课堂中学习美术的时候,基于传统美术课程标准,建构主义教学可以将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将艺术的历史和批评纳入基于工作室的课堂中来进行改革,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历史、艺术批评以及美学的基础和技术的工作室,向他们展示艺术在世界历史中的大发展,人类对美感的演变以及如何从视觉的角度评估对象的价值。例如对艺术品进行介绍性批判,在开始一个新的单元之前,老师让学生分析一件艺术品,并得出关于它来自何处以及在制作时历史上可能发生了什么的结论。解析和欣赏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作机会。学生一旦形成了在工作室艺术环境中学习与思考的批判性思维,他们就可以将这些批判性思维技能运用到其他学习中。此外,把工作室的思维习惯融入美术教学中,并为学生介绍每项作业的评分标准,促使他们在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下学习。
建构主义的美术教学可以将更多的责任交到学生手中,并试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将扮演更加专注于促进学习体验的角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考虑自己想从工作室经验中学到的东西,并追求自己的目标。另外,建构主义教学还鼓励学生在社会合作的环境中学习,这些都非常适合美术教育。
拥有反思性、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建构主义课程对美术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艺术体验框架,而且其工作室思维可以将理论中发展的技能有效地转移到美术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2]王来阳.从“被动”转向“主动”:论建构主义与新《美术课程标准》设制和实施[J].中国美术教育,2002(6).
[3]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5).
[4]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5]曹伟业.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