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而持久的兴趣。”而多方引领以激趣,将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仍然而且将永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法宝。因为只有学习者对所学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自强不息。
在学习《观察物体》时,要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我们也曾运用了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仅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引起兴趣
教学开始,我先提供了长方体实物,然后借用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导入。继而选准观察点,引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合作单位,每人先从一个面来观察物体;然后,前后左右调换,从不同方位观察。之后发现:“在任意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三个面”。教学例二,也一样,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亲历、感受、体验观察物体的过程,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获得最初的、直觉的感性认识与经验,再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促发兴趣
教学时,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与直观情境,如例二的三个图:“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上看到的?你看到的是这样的图形吗?……”还有“做一做”的图形的判断,也都设计了多层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领思考,试图引发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又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等来加以印证,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来发现和揭示规律。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学生饶有兴致、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这样,多方位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在操作的参与中感悟,体验乐趣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要关注学习的经历与体验,而操作的——有学生亲自参与的动态的直观过程,给他们的体验往往最为深刻,它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尤为有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经历,我们都留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与空间,如练习八中的2、3题,我们就努力引导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改一改”等活动中,亲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形状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这种操作活动,教师是引领者、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希望有条不紊,也喜自然生成,发现而愉快轻松,感悟构建于灵动,则回味无穷。
四、利用网络资源,助推兴趣
我们知道,计算机集文字、音象等信息于一体,可以拓展教学情景,使之多渠道地获得信息;可以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创造有声的动态情境,使内容丰实,形象生动,造成强烈鲜明的视听效果,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感觉,令人耳目一新,以奇激趣。它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迅速地、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乐不思蜀。在教学中,我运用投影展示,挪移拼摆,变换角度等操作,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课伊始而趣生,进行中而趣浓,结束时而余韵犹存。
除此而外,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编韵文学习、生活情境化教学、模拟应用和应用中的学习、赏识激励等手段来激发兴趣,皆可异曲同工。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只有寓教于愉快之中的教育,才是最有希望成功的教育。
在学习《观察物体》时,要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我们也曾运用了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仅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引起兴趣
教学开始,我先提供了长方体实物,然后借用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导入。继而选准观察点,引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合作单位,每人先从一个面来观察物体;然后,前后左右调换,从不同方位观察。之后发现:“在任意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三个面”。教学例二,也一样,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亲历、感受、体验观察物体的过程,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获得最初的、直觉的感性认识与经验,再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促发兴趣
教学时,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与直观情境,如例二的三个图:“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上看到的?你看到的是这样的图形吗?……”还有“做一做”的图形的判断,也都设计了多层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领思考,试图引发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又借助学具、动手操作等来加以印证,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来发现和揭示规律。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学生饶有兴致、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这样,多方位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在操作的参与中感悟,体验乐趣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要关注学习的经历与体验,而操作的——有学生亲自参与的动态的直观过程,给他们的体验往往最为深刻,它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尤为有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经历,我们都留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时间与空间,如练习八中的2、3题,我们就努力引导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改一改”等活动中,亲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形状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这种操作活动,教师是引领者、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希望有条不紊,也喜自然生成,发现而愉快轻松,感悟构建于灵动,则回味无穷。
四、利用网络资源,助推兴趣
我们知道,计算机集文字、音象等信息于一体,可以拓展教学情景,使之多渠道地获得信息;可以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创造有声的动态情境,使内容丰实,形象生动,造成强烈鲜明的视听效果,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感觉,令人耳目一新,以奇激趣。它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迅速地、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乐不思蜀。在教学中,我运用投影展示,挪移拼摆,变换角度等操作,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课伊始而趣生,进行中而趣浓,结束时而余韵犹存。
除此而外,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表演、竞赛、编韵文学习、生活情境化教学、模拟应用和应用中的学习、赏识激励等手段来激发兴趣,皆可异曲同工。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只有寓教于愉快之中的教育,才是最有希望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