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气囊导管牵拉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不给予牵拉止血,观察组实施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与出血天数?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天数?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2±1.3)d?(7.82±1.15)g,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83±1.15)d?(14.27±3.26)g,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气囊导尿管牵拉法对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可以取得显著的止血效果,降低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囊导管牵拉;经皮肾镜术;止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73-02
据研究表明,在泌尿外科中,泌尿结石患者数量占据第一位[1],结石疾病在外科中非常常见,一般经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不过手术治疗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周围脏器受损?出血?感染等均可能于术后产生,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有数据资料表明,出血发生率为4.4%[2],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止血措施,便于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主要分析气囊导管牽拉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止血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不给予牵拉止血,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在18至75岁间,平均年龄(40.13±6.92)岁,右侧15例,左侧16例,双侧3例?观察组实施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至76岁间,平均年龄(40.65±6.83)岁,右侧14例,左侧17例,双侧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选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必要情况下,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利用输尿管镜,选取直视角度,逆行输尿管导管插管,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更换体位,转为俯卧位?手术于B超引导下进行,明确肾周脏器?积水程度?肾脏大小等情况?选取11肋间隙?12肋下与腋后线至肩胛旁线部位,将其作为穿刺点,确定目标结石的具体位置,作横切面?选取肾盂方向,经后组肾盏穿刺入路,将穿刺针芯拔出时,会流出尿液,能够观察到针尾跟随呼吸摆动(上下),则表明穿刺成功?利用生理盐水低压灌注水流与逆行输尿管导管,通过人工注水,将碎石洗出,若结石较大,则可利用取石钳,取净结石?对照组给予气囊导尿管留置,观察组选取目标肾盏近端肾实质通道内口部位,留置F16气囊导尿管,将头端减去,取2至4ml水注入,轻轻朝外拉导尿管,将向外张力控制在1kg左右,选取腰部至盆骨皮肤部位,妥善固定胶布,尿液?肾盂引流液转清后,对KUB进行复查,尿液转清后,可以拔除气囊导尿管?术后需卧床休息约4天,不可剧烈活动,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对患者再次出血?发热?腰痛等并发症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出血天数,护理人员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卡方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天数?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2±1.3)d?(7.82±1.15)g,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83±1.15)d?(14.27±3.26)g,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与平均出血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可采用外科技术对出血征象进行辨认,针对深静脉实质出血的情况,可以通过保守处理,不过对于肾脏动脉出血现象,一般需经栓塞治疗处理?在止血过程中,需以B超作为引导,便于将肾脏大血管避开,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出血量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理想经皮肾通道,不过手术操作人员也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便于确保手术成功[3]?
现阶段并未研究出最佳的出血控制方法,不过理想技术必须要使开放探查减少,减少出血量,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气囊导尿管经牵拉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4]?完成手术治疗后,要留置肾盂造瘘管,可对穿刺通道造成压迫,达到强化止血的目的,通过引流肾脏尿液,能够使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可重复穿刺多次,工作通道的扩张要适度,每次扩张方向需相同,在操作时,要对安全导丝进行保护,防止其脱出?取出结石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动作轻柔,摆动幅度不可过大,防止肾实质受损,导致肾动脉出血的发生[5]?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能够太早下床活动,要对其出血状况进行观察?
经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接受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治疗效果,平均出血天数?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2±1.3)d?(7.82±1.15)g,均低于对照组,这更加证明了这种止血方式的有效性,便于取得显著的止血效果,减少出血量,控制出血天数?综上所述,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能够被应用于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楠.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 龙晓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防治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 崔雨.经肾造瘘管注射血凝酶防治经皮肾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4.
[4] 曾晓春,沈思瑶,简小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和治疗[J].江西医药,2014,49(07):623-624+647.
[5] 俞蔚文,章越龙,茅夏娃等.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7例[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6(04):250-253.
关键词:气囊导管牵拉;经皮肾镜术;止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73-02
据研究表明,在泌尿外科中,泌尿结石患者数量占据第一位[1],结石疾病在外科中非常常见,一般经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不过手术治疗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周围脏器受损?出血?感染等均可能于术后产生,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有数据资料表明,出血发生率为4.4%[2],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止血措施,便于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主要分析气囊导管牽拉法在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止血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病例,对照组不给予牵拉止血,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在18至75岁间,平均年龄(40.13±6.92)岁,右侧15例,左侧16例,双侧3例?观察组实施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至76岁间,平均年龄(40.65±6.83)岁,右侧14例,左侧17例,双侧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选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必要情况下,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利用输尿管镜,选取直视角度,逆行输尿管导管插管,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更换体位,转为俯卧位?手术于B超引导下进行,明确肾周脏器?积水程度?肾脏大小等情况?选取11肋间隙?12肋下与腋后线至肩胛旁线部位,将其作为穿刺点,确定目标结石的具体位置,作横切面?选取肾盂方向,经后组肾盏穿刺入路,将穿刺针芯拔出时,会流出尿液,能够观察到针尾跟随呼吸摆动(上下),则表明穿刺成功?利用生理盐水低压灌注水流与逆行输尿管导管,通过人工注水,将碎石洗出,若结石较大,则可利用取石钳,取净结石?对照组给予气囊导尿管留置,观察组选取目标肾盏近端肾实质通道内口部位,留置F16气囊导尿管,将头端减去,取2至4ml水注入,轻轻朝外拉导尿管,将向外张力控制在1kg左右,选取腰部至盆骨皮肤部位,妥善固定胶布,尿液?肾盂引流液转清后,对KUB进行复查,尿液转清后,可以拔除气囊导尿管?术后需卧床休息约4天,不可剧烈活动,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对患者再次出血?发热?腰痛等并发症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出血天数,护理人员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卡方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天数?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2±1.3)d?(7.82±1.15)g,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83±1.15)d?(14.27±3.26)g,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与平均出血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可采用外科技术对出血征象进行辨认,针对深静脉实质出血的情况,可以通过保守处理,不过对于肾脏动脉出血现象,一般需经栓塞治疗处理?在止血过程中,需以B超作为引导,便于将肾脏大血管避开,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出血量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理想经皮肾通道,不过手术操作人员也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便于确保手术成功[3]?
现阶段并未研究出最佳的出血控制方法,不过理想技术必须要使开放探查减少,减少出血量,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气囊导尿管经牵拉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4]?完成手术治疗后,要留置肾盂造瘘管,可对穿刺通道造成压迫,达到强化止血的目的,通过引流肾脏尿液,能够使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可重复穿刺多次,工作通道的扩张要适度,每次扩张方向需相同,在操作时,要对安全导丝进行保护,防止其脱出?取出结石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动作轻柔,摆动幅度不可过大,防止肾实质受损,导致肾动脉出血的发生[5]?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能够太早下床活动,要对其出血状况进行观察?
经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接受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治疗效果,平均出血天数?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12±1.3)d?(7.82±1.15)g,均低于对照组,这更加证明了这种止血方式的有效性,便于取得显著的止血效果,减少出血量,控制出血天数?综上所述,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能够被应用于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楠.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后气囊导尿管牵拉止血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
[2] 龙晓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防治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 崔雨.经肾造瘘管注射血凝酶防治经皮肾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4.
[4] 曾晓春,沈思瑶,简小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和治疗[J].江西医药,2014,49(07):623-624+647.
[5] 俞蔚文,章越龙,茅夏娃等.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67例[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6(04):2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