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中专生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专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最近我校团委对156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中专生的思想变化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弄清这些变化的主要特点、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 中专生思想变化的主要表现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一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专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在“人生目的”调查栏中,同意“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同学有19人,占调查人数的12.2%,同意“奉献与索取应是等价”的有46人,占调查人数的29.5%,同意 “人生应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有91人,占调查人数的58.3%;在“职业的选择”栏中,选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有65人,占调查人数的41.7%;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有78人,占调查人数的50%,“选择有机会出国”的有5人,占调查人数的3.2%,“选择轻松的职业”的有8人,占调查人数的5.1%。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有的甘愿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有的执著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希望凭自己的专业所长大显身手,有的追求出人头地、吃喝玩乐。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二是强调个人价值。调查结果表明,中专生强调自我,人生价值中个人取向明显增大。在“人生目的”调查栏中,同意“人生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有91人,占调查人数58.3%。他们普遍主张通过自己的实干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认为如果能长成参天大树,就决不甘愿做一棵小草。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三是强调主体意识。市场经济对企业、个人主体地位的强调,激发了中专生自主自立的思想。他们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希望有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对“毕业分配态度”的调查中,只有7.7%的同学希望能死守一个职业,85.3%的人主张择业应“寻求自我与社会的统一”,7%的人认为“不理想的地方不去”。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72%的同学重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人格独立,这充分说明中专生浓厚的依附意识正逐渐减弱,主体意识大大增强。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四是竞争和个人奋斗。市场经济的法则之一是竞争,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强化了中专生的竞争和个人奋斗意识。在“学习目的”调查栏中,认为学习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的占53.2%,而选择“为国家多做贡献”、“学习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和“学习不好对不起父母”的还不到一半。现行的招生分配制度,也强烈地激发了中专生竞争意识和个人奋斗思想的增长。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五是强调物质利益。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了一些青年同学的物质利益意识。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扩大,中专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给中专生追求物质利益提供了可能。在调查中,有57.1%的人希望“毕业后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关于对金钱的态度有64.1%的人认为“没有金钱就一事无成”,反映了当代中专生对物质利益的态度。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六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观念淡薄。中专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淡漠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观念,特别是一些成人中专生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们更讲究物质享受。这种认识反映在择业上就是对好工作的留恋,调查表明,毕业后愿到农村第一线工作的只有3人,占调查人数的0.6%。
二、 中专生思想变化的原因和主要特点
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态度的反映,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提倡的是无私奉献、相互谦让、相互协作,而市场经济则提出了不同的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对青年的自主自立、自强精神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激励着中专生追求自我实现;竞争原则,激励着中专生奋进拼搏,并为他们的发展、个性与自我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求利原则激励着中专生不甘落后,发奋成才。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社会发展决定个人的发展,现在的中专生崇尚自我,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个人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才会提高,强调个体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自我的意识增强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意味着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的增强,是人格成熟的标志。市场经济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权钱交易、投机钻营、拜金主义等。这些负效应说明中专生身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个人主义。首先,一些同学不能摆正自我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地位。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离开了集体和社会,人也不能成为社会上的“人”,不成其为“自我”了。因此在自我与集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正确的态度是,我们既要看到个人又要看到集体、社会,坚持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统一。其次,一些中专生的人生价值观还不成熟,幻想的色彩较浓。一些人将理想建立在讲实惠、讲功利上,热衷于自我幻想,渴望自我实现,缺乏实干精神和求实态度,是不符合实际的。
三、 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努力开拓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教育方法
首先,在新形势下要善于利用市场经济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其一,要帮助学生认清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等价交换作为经济法则只在经济生活中起作用,不能把它应用到人际关系、社会道德上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要求的是互助互爱,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的结合,其功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道德生活、人际交往中也使用等价交换原则,就会变得俗不可耐,面目可憎。其二,要帮助学生认清市场竞争和社会主义的团结互助关系。市场竞争强调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我们要教育学生竞争并不排斥团结互助,不能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尔虞我诈。
其次,要继续在广大中专生中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大批先进分子站在时代大潮的前面,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中专学生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且在道德素质上也要求是高层次的。为此,要积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强化德育。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就要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曾几何时,“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等追求实惠的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年同学的思想,使他们的信心迷失了、理想苍白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淡漠了。因此,中专学校要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也要弘扬公而忘私的精神。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强调按劳分配、有偿服务,而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们提倡的道德标准,其出发点是应该引导人们为国家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在道德领域,我们不强调公而忘私的精神,就必然助长个人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还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既有享受社会财富的权利,也有发展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的义务和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生产出物质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便是人的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奉献越多,价值也就越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校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
一、 中专生思想变化的主要表现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一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专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在“人生目的”调查栏中,同意“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同学有19人,占调查人数的12.2%,同意“奉献与索取应是等价”的有46人,占调查人数的29.5%,同意 “人生应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有91人,占调查人数的58.3%;在“职业的选择”栏中,选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有65人,占调查人数的41.7%;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有78人,占调查人数的50%,“选择有机会出国”的有5人,占调查人数的3.2%,“选择轻松的职业”的有8人,占调查人数的5.1%。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有的甘愿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有的执著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希望凭自己的专业所长大显身手,有的追求出人头地、吃喝玩乐。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二是强调个人价值。调查结果表明,中专生强调自我,人生价值中个人取向明显增大。在“人生目的”调查栏中,同意“人生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有91人,占调查人数58.3%。他们普遍主张通过自己的实干来实现自我价值,他们认为如果能长成参天大树,就决不甘愿做一棵小草。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三是强调主体意识。市场经济对企业、个人主体地位的强调,激发了中专生自主自立的思想。他们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希望有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对“毕业分配态度”的调查中,只有7.7%的同学希望能死守一个职业,85.3%的人主张择业应“寻求自我与社会的统一”,7%的人认为“不理想的地方不去”。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72%的同学重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人格独立,这充分说明中专生浓厚的依附意识正逐渐减弱,主体意识大大增强。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四是竞争和个人奋斗。市场经济的法则之一是竞争,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强化了中专生的竞争和个人奋斗意识。在“学习目的”调查栏中,认为学习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的占53.2%,而选择“为国家多做贡献”、“学习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和“学习不好对不起父母”的还不到一半。现行的招生分配制度,也强烈地激发了中专生竞争意识和个人奋斗思想的增长。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五是强调物质利益。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了一些青年同学的物质利益意识。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扩大,中专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给中专生追求物质利益提供了可能。在调查中,有57.1%的人希望“毕业后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关于对金钱的态度有64.1%的人认为“没有金钱就一事无成”,反映了当代中专生对物质利益的态度。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六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观念淡薄。中专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淡漠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观念,特别是一些成人中专生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们更讲究物质享受。这种认识反映在择业上就是对好工作的留恋,调查表明,毕业后愿到农村第一线工作的只有3人,占调查人数的0.6%。
二、 中专生思想变化的原因和主要特点
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态度的反映,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提倡的是无私奉献、相互谦让、相互协作,而市场经济则提出了不同的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对青年的自主自立、自强精神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激励着中专生追求自我实现;竞争原则,激励着中专生奋进拼搏,并为他们的发展、个性与自我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求利原则激励着中专生不甘落后,发奋成才。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社会发展决定个人的发展,现在的中专生崇尚自我,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个人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才会提高,强调个体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自我的意识增强从积极的意义上说,意味着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的增强,是人格成熟的标志。市场经济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权钱交易、投机钻营、拜金主义等。这些负效应说明中专生身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个人主义。首先,一些同学不能摆正自我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地位。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离开了集体和社会,人也不能成为社会上的“人”,不成其为“自我”了。因此在自我与集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正确的态度是,我们既要看到个人又要看到集体、社会,坚持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统一。其次,一些中专生的人生价值观还不成熟,幻想的色彩较浓。一些人将理想建立在讲实惠、讲功利上,热衷于自我幻想,渴望自我实现,缺乏实干精神和求实态度,是不符合实际的。
三、 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努力开拓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教育方法
首先,在新形势下要善于利用市场经济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其一,要帮助学生认清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等价交换作为经济法则只在经济生活中起作用,不能把它应用到人际关系、社会道德上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要求的是互助互爱,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的结合,其功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道德生活、人际交往中也使用等价交换原则,就会变得俗不可耐,面目可憎。其二,要帮助学生认清市场竞争和社会主义的团结互助关系。市场竞争强调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我们要教育学生竞争并不排斥团结互助,不能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尔虞我诈。
其次,要继续在广大中专生中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大批先进分子站在时代大潮的前面,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中专学生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且在道德素质上也要求是高层次的。为此,要积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强化德育。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就要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曾几何时,“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等追求实惠的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年同学的思想,使他们的信心迷失了、理想苍白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淡漠了。因此,中专学校要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也要弘扬公而忘私的精神。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强调按劳分配、有偿服务,而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们提倡的道德标准,其出发点是应该引导人们为国家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在道德领域,我们不强调公而忘私的精神,就必然助长个人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还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既有享受社会财富的权利,也有发展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的义务和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生产出物质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便是人的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奉献越多,价值也就越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校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