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
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常存?
1、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如何才能使學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每一个细节因势力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六年级的学生到了毕业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教师对六年来数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及详细的指导,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和条理。这一阶段许多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同学喜欢学习数学。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年段也存在。这些现象启发我们,如果学生掌握比较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计算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学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统计图等。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一些自学方法,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这一阶段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合作。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二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
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三、实践——素质的升华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没有实践,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己寻找知识的意境,诱导他们自己问自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重要”。
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集体思考、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和心理活动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青场中心校)
一、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
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常存?
1、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如何才能使學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每一个细节因势力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六年级的学生到了毕业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教师对六年来数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及详细的指导,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和条理。这一阶段许多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同学喜欢学习数学。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年段也存在。这些现象启发我们,如果学生掌握比较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计算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学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统计图等。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一些自学方法,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这一阶段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合作。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二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
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三、实践——素质的升华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没有实践,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己寻找知识的意境,诱导他们自己问自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重要”。
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集体思考、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和心理活动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青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