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部分,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依赖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的树立。作为未来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依托大学校园,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精神动力以及行为准则。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态文明意识;载体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先进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反思自身发展状态的结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顺应时代和国际发展的趋势,我国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十七大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地位,并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了有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加强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最能把握时代潮流的群体,也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群体,他们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以他们的示范效应来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文明社会的接班人,是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传播者,是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者。他们的生态意识状况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生态意识水平,关系到未来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时代意识,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使其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义务感。进而为全社会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奠定良好基础,为未来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2.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人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质,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人才有可能与自然建立起平等互利、和谐共处的新型关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使其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其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并积极投入到保护自然的实践中。大学生在各种实践中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逐步发展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最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3.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所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当前先进理念的支撑,而生态文明意识作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发展中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智力和精神的支持;要教育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技能,学会应用科学技术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问题,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学校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摇篮,也是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以及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指引功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的思想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建设美好的校園环境,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高校园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使学生身处其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感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内,大学生会不自觉地逐渐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将这种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种隐性教育的作用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一)打造绿色校园,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奠定物质基础
  环境保护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建设绿色校园,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融入到校园建设中,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要打造具有生态特征的校园物质文化,合理规划校园建设,通过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
  首先,要重视校园的建筑布局和人文景点建设,打造良好校园生态环境。校园的建筑、绿化、雕塑等是一个个文化符号,它蕴涵着大学的精神,体现着大学的风貌,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在建筑布局和设计上,高校要本着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便。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上,高校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基础,配合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科学设计栽培各类植被,保持校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形成季节鲜明﹑层次丰富的校园绿色生态景观,为师生营造一个最优的校园生态环境。同时,要赋予校园内一树一花一山一石等丰富的内涵,让静态的实物成为表现思想和传递文化的有效载体。   其次,校园建设要以提高资源利用为重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校应广泛运用生态环保技术,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为此,高校应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污水过滤再使用系统,大力推广使用声光控灯,节水龙头等。按环保的要求,进行教室、食堂、宿舍的改进,推进智能型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运用,食堂应提供可重复使用餐盘,取消一次性餐盒和筷子,宿舍要合理搭配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二)发展和谐校园,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提供精神支持
  1.课堂教学要注重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
  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的宣传教育作用,将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大学生的生态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紧密结合,高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材)内容中充实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增加大学生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环保相关法律等知识的讲授,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增强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法律自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可以增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讲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当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给予大学生生态实践活动科学的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通过增加生态文明相关的历史经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总结历史经验,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向大学生介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当前中国与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其次,公共选修课是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广泛开设生态文明相关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和全面,系统地向大学生阐述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认识。另外,也可在已经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内容,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认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科学知识水平。
  最后,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虽然高校各个专业的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但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各专业任课教师应通过对学科教学大纲的分析,从中挖掘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内容,采取拓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这种方式既能保持原有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适应当前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教师通过这种学科渗透的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引导社团开展各种生态环保活动
  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學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社团的发展越来越活跃。利用社团组织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既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又能够推动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当前,社团已成为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首先,社团通过宣传活动,宣传生态文明,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戒烟日、植树节等特殊纪念日在公共场合,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环保征文活动、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和生态文明专题讨论会;还可以举办有关生态文明的系列讲座,聘请生态学、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做有关生态学、环境科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并结合本地区及我国实际生态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讲解,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社团可以在校园内举办生态文明相关的实践活动。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宿舍评选活动、组织回收废旧电池、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使大学生养成爱护校园环境、节约使用资源、讲卫生等习惯和品质。可以在校园内建立资源回收站,定期回收废旧资源,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哪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分清哪些废旧物是可以循环再利用。
  (三)构建文化校园,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提供行为准则
  1.建立健全校园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之外,还应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外在的强制约束力培养学生的自控和自我约束力,将外部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自愿地遵守与执行,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与升华。因此,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自身建设的水平,突出人的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如:校园绿色行为准则、校园环保管理制度、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和检查制度、节水节电制度、校园清洁工作制度等,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内容健全、约束有力的规范。同时,应当完善各项考评机制,将生态文明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标准,以引导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2.倡导大学生过环保生活,形成生态消费观
  《只有一个地球》中讲到“对消费的喜新厌旧成风,无限制的使用能量,我们的前途只能是生态系统的灾难”,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毫无节制的消费,最终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危及人类的生存。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消费主义的思想,社会和学校要倡导绿色消费,倡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鼓励大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消费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使学生做到消费既满足自己的健康需要,又不损害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在生活中要鼓励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使用一次性制品,如纸杯、木筷、餐盒等;坚持低碳出行,外出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和纸张,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对生活中的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等。另外,要引导大学生在物质消费满足的情况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不断达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引导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发现美、享受美,去感受大自然独特的美,积极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最终达到树立日趋文明、生态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出版社,2012.
  [2]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论高校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4]牟文谦、郑士鹏.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3).
  [5]袁霞.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与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6]刘芳.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5).
  [7]邹之坤、张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8]万金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4(8).
  [9]刘振清.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
  [10]巴巴拉·沃德、雷纳·杜博斯.只一个地球[M].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6.
  本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项目《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研究》(RWQN1412)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英式汉语,是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中受英语过分影响的畸形汉语。从成因上而言,主要有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过度异化、中国英汉语言教育的失衡、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消费等。造成了一些不好影响。  【关键词】英式汉语;成因    一、英式汉语的产生  英式汉语,又称为“欧化中文”,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文过分影响的中文。欧化中文偏离传统中文的特色,字词句的表达累赘、拗口,上下文难以理解。20世
期刊
【摘要】本文以潘帕的《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分解到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当中,从而清晰意识到译者主体性是如何作用于翻译活动的。  【關键词】芒果街上的小屋;阐释学;阐释四步骤    1引言  根据定义,阐释学是“对翻译的方法论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阐释学简单来说就是翻译文本时的科学和方法论。1985年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提出来阐释学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和补
期刊
【摘要】干挂法作为一种现代施工工艺,以自身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石材饰面用干挂法工艺进行施工,并简要分关键控制点,以达到设计预期的装饰效果和质量要求。  【关键词】干挂法;石材饰面;施工工艺  丹麦设计权威卡雷·克林特提出:“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材料,才能以率真和美的方式去解决人类的需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都必须熟知装饰材料的各种特性以及施工工艺,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识别
期刊
【摘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针对这几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合理的措施和建议,确保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稳定的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高端人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网络对于各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给现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点问题。下文就网络环境机遇下高职院校思想工作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探讨了网络环境机遇影响下对思想政治工作所帶来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要】委婉语在英汉语言中都得以普遍使用,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通过分析和对比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透视其社会功能;以及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在使用委婉语时的异同。  【关键词】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委婉语;英汉  引言  早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之中,就存在有“曲则全”的思想观点。这一思想贯穿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常习惯于尽量避免使用引起对方不快或伤害对方的语言,代之以迂回曲折的方法
期刊
【摘要】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重点通过探寻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了解高等师范院校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通过对教学手法以及策略的研究,探索高等师范院校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教学工作带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音乐教学法;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科学研究的过程比较类似,其学习方法和形式也
期刊
【摘要】JIT方式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生产方式之一,本文以某公司为例,运用JIT思想进行实证研究,对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JIT管理;适时生产系统;童装行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基本上能得到保障,但是当前企业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生产的盲目性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资金使用效率低
期刊
【摘要】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传播方向)为例,通过人文内容与设计形式相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工学交替与行业专家进课堂三个方面对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工商学院人文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试图多角度的回答学界历来讨论的焦点“人文课程是否需要具有实用性”这一问题,以期能够将人文课程潜在性、隐蔽性的功能同实用性这一显性功能相结合,从而为“人文课程也实用”的破立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云南工商学院;人
期刊
Abstract:This study is aimed for a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Rip Van Winkle and Zhen Zhong Ji,which are created by different writ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 different times,while there still e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