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二年级(1)班正在上《赤壁赋》的发散思维课。
学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课文注释说“斗牛”是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斗”是不是指“北斗”呢?
老师:应该是吧。
学生:是,还是不是?
老师:噢,是。
学生:不对,“斗”是指“南斗”。
老师:你有根据吗?
学生:我查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斗”字项就有“南斗”之意,引文刚好就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老师:这个我不知道。
学生: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呢?
(教室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许多同学看看老师,又扭过头去看那学生)
老师(平静地):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
课后不少同学议论纷纷,谴责那个学生不尊重老师,这事甚至传到了不少老师和该班班主任耳里。有的老师向我询问实际情况,班主任还来征求我对此事的处理意见。
老实说,这的确是一句很刺激人的话,但由于我平时饱经锻炼,“抗疫”能力较强,所以,我是很快就消化了它的。倒是后来,学生、老师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能如此平静?
原来,在多年的“散合式语文教学”(笔者的教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磨练中,“尊重个性”的学生观已渐渐深入了我的骨髓,成为我的一种理智行为。后来,我越想越觉得,这个学生十分值得尊重。首先是他尊重了我——他的自学精神、钻研精神正是我在课堂上天天强调的,他做到了,不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吗?第二是他的率真,“率真”和正直、温柔、善良一样本是人类的永恒美德,但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在世俗的浸染中,绝大多数人变色了,起码遮上了一层虚伪的纱布。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中真诚地把七八岁的小孩敬称为“我的老师”,是因为那小孩具有这份率真。然而,这位高二的同学直至十七八岁都能保住它,多么令人敬佩,就连贾平凹也可能会称他“师爷”呢!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经常对学生说“我笔写我心”吗?“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不是我们天天挂在嘴上教导学生的吗?换一个角度,我们不是经常发泄:“这样都听不懂,还读什么鬼书!”为什么学生的一句“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就受不了呢?假如说你的发泄是爱学生,那么学生的这句话也完全可以理解成是爱老师,并且还有古代忠臣的一股“死谏”精神,多么令人钦佩!这样想来,我遇“辱”不惊并能及时地表达感激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在这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增长了知识。后来,我干脆让它升级,设立一个“语文学习明星奖”,标准是:课堂上提出与课文相关的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样,师生都进入了更加轻松的学习状态。
在上《烛之武退秦师》的发散思维课时,李蓝蓝同学问:“我不理解网上的这样一句评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表现行人辞令的优美散文。句中‘行人辞令’是什么意思?”
我听不懂,叫她上来写在黑板上。
“‘行人辞令’?你不会记错吗?我真不知道。”我充满疑惑地说。
下课后,我赶快在电脑中输入“行人辞令”,一点击,顿觉自己孤陋寡闻!该词条可有2000多篇相关文章。其中王军的《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艺术》让我大开眼界:“行人辞令是指行人的外交辞令”“行人又称行李,《左传·昭公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又称行理。”若不是学生提问,我真枉教了十多遍《烛之武退秦师》。感激之余,我拿过一本新著——《粒粒皆欢喜》,在扉页写上:奖给语文学习明星李蓝蓝同学。事迹:以“行人辞令”难住老师。
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中有“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老斯莱斯’……”“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甲板”等语句,课堂上刘健雄同学问:“香港的总督几年一任?”我毫无准备,只能回答“不知道”,并祝贺他荣获“语文学习明星奖”。我的话刚说完,一个同学说:“我查过,任期不等,最短的是第一任,只有一年,最长的麦理浩是十一年。”课后我上网一查,果然如此。
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有同学问:“‘这年三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4位科学家是谁?”
一个学生抢答:“我知道一个——钱学森。”这引来学生的哈哈大笑,因为文章中有“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制定的……”语句。
可是,课后我一查,钱学森并不在其中,他们是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并且在查找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邓小平对科学事业的极度重视:当初他们申请2亿元经费,邓小平却批了100亿!我由衷感谢学生难住我,让我收获那么多。
……
一个个明星不断出现,一份份奖品不断发出,我的知识也在不断充实,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全面,真是师生同乐,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金湾区金海岸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学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课文注释说“斗牛”是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斗”是不是指“北斗”呢?
老师:应该是吧。
学生:是,还是不是?
老师:噢,是。
学生:不对,“斗”是指“南斗”。
老师:你有根据吗?
学生:我查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斗”字项就有“南斗”之意,引文刚好就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老师:这个我不知道。
学生: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呢?
(教室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许多同学看看老师,又扭过头去看那学生)
老师(平静地):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严格要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的。
……
课后不少同学议论纷纷,谴责那个学生不尊重老师,这事甚至传到了不少老师和该班班主任耳里。有的老师向我询问实际情况,班主任还来征求我对此事的处理意见。
老实说,这的确是一句很刺激人的话,但由于我平时饱经锻炼,“抗疫”能力较强,所以,我是很快就消化了它的。倒是后来,学生、老师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能如此平静?
原来,在多年的“散合式语文教学”(笔者的教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磨练中,“尊重个性”的学生观已渐渐深入了我的骨髓,成为我的一种理智行为。后来,我越想越觉得,这个学生十分值得尊重。首先是他尊重了我——他的自学精神、钻研精神正是我在课堂上天天强调的,他做到了,不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吗?第二是他的率真,“率真”和正直、温柔、善良一样本是人类的永恒美德,但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在世俗的浸染中,绝大多数人变色了,起码遮上了一层虚伪的纱布。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中真诚地把七八岁的小孩敬称为“我的老师”,是因为那小孩具有这份率真。然而,这位高二的同学直至十七八岁都能保住它,多么令人敬佩,就连贾平凹也可能会称他“师爷”呢!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经常对学生说“我笔写我心”吗?“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不是我们天天挂在嘴上教导学生的吗?换一个角度,我们不是经常发泄:“这样都听不懂,还读什么鬼书!”为什么学生的一句“不知道,怎么还站在讲台上”就受不了呢?假如说你的发泄是爱学生,那么学生的这句话也完全可以理解成是爱老师,并且还有古代忠臣的一股“死谏”精神,多么令人钦佩!这样想来,我遇“辱”不惊并能及时地表达感激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在这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增长了知识。后来,我干脆让它升级,设立一个“语文学习明星奖”,标准是:课堂上提出与课文相关的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样,师生都进入了更加轻松的学习状态。
在上《烛之武退秦师》的发散思维课时,李蓝蓝同学问:“我不理解网上的这样一句评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表现行人辞令的优美散文。句中‘行人辞令’是什么意思?”
我听不懂,叫她上来写在黑板上。
“‘行人辞令’?你不会记错吗?我真不知道。”我充满疑惑地说。
下课后,我赶快在电脑中输入“行人辞令”,一点击,顿觉自己孤陋寡闻!该词条可有2000多篇相关文章。其中王军的《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艺术》让我大开眼界:“行人辞令是指行人的外交辞令”“行人又称行李,《左传·昭公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又称行理。”若不是学生提问,我真枉教了十多遍《烛之武退秦师》。感激之余,我拿过一本新著——《粒粒皆欢喜》,在扉页写上:奖给语文学习明星李蓝蓝同学。事迹:以“行人辞令”难住老师。
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中有“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老斯莱斯’……”“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甲板”等语句,课堂上刘健雄同学问:“香港的总督几年一任?”我毫无准备,只能回答“不知道”,并祝贺他荣获“语文学习明星奖”。我的话刚说完,一个同学说:“我查过,任期不等,最短的是第一任,只有一年,最长的麦理浩是十一年。”课后我上网一查,果然如此。
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有同学问:“‘这年三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4位科学家是谁?”
一个学生抢答:“我知道一个——钱学森。”这引来学生的哈哈大笑,因为文章中有“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制定的……”语句。
可是,课后我一查,钱学森并不在其中,他们是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并且在查找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邓小平对科学事业的极度重视:当初他们申请2亿元经费,邓小平却批了100亿!我由衷感谢学生难住我,让我收获那么多。
……
一个个明星不断出现,一份份奖品不断发出,我的知识也在不断充实,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全面,真是师生同乐,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金湾区金海岸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