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古希腊文化曾经影响过欧洲,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字)也影响过亚洲诸国;并且,如古希腊文化一样,影响是正面的。
二
人类的文化成果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的过程,自然便是扬弃的过程。而扬弃的过程,使作为遗产所保留的部分,基本上具有优良品质。好比当代人为了提高居住水平,一再改造、装修,按照新的意愿布置自己的家——但没有谁家将一切旧的东西全扔掉,都换成新的;那不符合大多数人类的心性。世代居住过的家,总有些东西是舍不得扔的,这是感情原因,比如老照片;也总有些东西是不能扔的,比如先人留下的手写家训、遗嘱、父母的日记或一件祖传文物……若将这些扔了,那一人家将成为“失忆”之家,不消说这也不符合“家”的属性;“失忆”的人不会因而活得更惬意。
凡成为文化遗产的文化,大抵具有以上两种特征;起码具有其一。
故所以然,从逻辑上说,没有什么绝对的旧文化,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新文化。进言之,没有从前,便根本没有现在。新与旧,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关系。不可能像砌隔断墙那样,将二者截然分开。而是像鱼鳞瓦,重叠性成为规律。
三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长期以来,某些国人惯持双重标准,并且苛刻的标准,往往对内而不是对外。
比如——谈到古希腊文化,特别是谈到古希腊哲学时,即使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片面显而易见,也会客观地说——那又怎样?别忘了他们生活在古代!总之能有那种思想已很伟大,不影响他们是伟大的思想家这一事实!不唯对古希腊文化、哲学如此,对几乎一切西方的文化、哲学大抵如此。
这当然是正确的态度。
但在谈到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时,往往便缺乏以上正确的态度了,习惯于一言以蔽之曰:“封建思想!”
封建思想是一回事;封建时代的思想家是另一回事。
即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或曰各封建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思想稍加浏览(还不必认真研读),也不难发现,他们既被历代公认为思想家,其思想果然各有高度,真知卓见纷呈。不但在自身所处的时代形成影响力,而且也都难能可贵地体现了不同程度超越封建时代局限性的标志。
这后一种思想力,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更优质的遗产;是值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发扬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认真解读、借鉴和应用的。
四
倘一個人以向社会贡献思想力为己任,20年后被公认为思想家了,此种文化现象乃属常态文化现象。也许,又20年,其人连同其思想,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甚至会在思想史上被否定。但,如果过了200年,其思想仍对后世后人产生积极影响,那么他就称得上是跨世纪的思想家了。如果过了2000余年,其思想仍对后世后人具有某些积极影响,那么,他就是一位经受住了漫长历史考验的思想家了。而其思想的某些部分,分明超越了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具有穿越历史的特质,则是不言而喻之事。不能这样看待古代思想家的人,其实未解思想之价值。反之,则会饱持敬意地承认这样一种事实——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阵容,绝不小于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阵容,思想总成果的广度和深度,二者也是等量齐观的。
五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确有一部分论及治国理政;论及“邦交”亦即当代之外交;论及体恤民生亦即为人民服务;论及选用人才亦即干部任免;论及取自于自然回报于自然亦即环保;论及官品亦即“反腐倡廉”;论及“国之四维”亦即社会公德……
“精兵简政”便是古代的治国理政主张;
“十羊九牧”便是古代思想家对庸官多多、人浮于事现象的尖锐批判;
凡民皆有所居;民病皆有所医;少年有所学;中年有所务;老年有所依;鳏寡孤独有所助,便是古代思想对好社会的描绘……
而以上广为人知的,信手拈来的例子,在古代文化遗产中比比皆是。非但没有过时,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仍有益处。
但,文化不是万能的;
思想只能指引行动,不能代替行动;
古代文化遗产尤其不是万能的,只有与现代的治国理政思想接轨并融入现代思想之中,方能起到当代人所希望的良好作用。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