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传统的语文能力训练,教师反复的教,学生掌握了教师传授的段意、词义、中心思想,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只是静态知识的累加。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全面的了解,深入体会到语言文字负载的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能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湛与魅力,继而真正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简言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情感,鉴赏文本及生活的美感,让学生真切地感悟文章的深刻魅力。在对语文知识及思想的潜移默化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下面以散文《散步》的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谈几点教学探索。《散步》这篇散文短小精悍,情节集中,内容无需肢解,先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通过写人、叙事表明一家人和睦相处。是一首亲情的颂歌。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从中领略到细腻的心理刻画,纯朴的亲情带给人的强烈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
  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思想精髓,增强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靠耳提面命的教授不但不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思想内涵,反而会削弱文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熏陶作用,需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进行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价值观。但语感的形成必须在语言实践、反复的语言操作中获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唯有把从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感受,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这才会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在一节课上,如何训练语感??“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只有读才是准确而深刻的体味、领略语言文字意蕴和情味的好方法。教有千法,读为上策。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产生对文本的亲切感、认同感,让学生有强烈的诵读意识,尤其是讲读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以上。养成自我诵读的良好习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好的句段应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再把读与思结合起来,才能对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妙处的赏析,自然而然迅速做出直觉的感受,这种感觉,是死记硬背所达不到的,也是老师替代不了的。例如:散文《散步》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反复吟咏,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读出层次,这是了解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属于认知性阅读。然后,是分角色朗读,这是重点揣摩文本的情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理解性阅读。接着是赏读,要求学生从文中发现疑难问题,发现作者的艺术匠心。这是评价性阅读。最后。安排—段时事资料的阅读,作为创造性阅读,拓宽和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我想,在这样完整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一定会通过反复阅读,细心咀嚼,最终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从而思维得到锻炼,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加强对话教学,感悟文本真谛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才会有所收获,而对话需要情感做基础。作品就是表情达意的,没有情感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情感,开展让情感润泽的语文对话。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作家,就没有文学作品。因此阅读也就成为比较复杂的一项心智活动。它既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与文中思想的碰撞,与作者感情的交流。我们在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对学生授予的不仅仅是系统知识点,更多的是文本对学生情感上的渗透和熏陶。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不断挖掘情感教育的因素,抓住契机让学生走近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现实世界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寻求与阅读文本相关联的生活领域,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对生活的阅读。《散步》中,作者细腻的刻画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亲情体验,深刻地揭示了尊老爱幼的道理。在选择小路与大路时,充分体现了长幼之间的相互关怀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思想上是一种温馨的教育,心灵上是一种净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家人和睦相处、相敬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恰恰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浓浓的亲情,随后,让学生走出文本,就自身的情况谈出自己如何对待长辈的情感,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家庭的温暖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濡染,丰富文本的精神内涵,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丰富。
  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真善美的价值
  统一体,语文课在美育领域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过程就
  应该是让学生体验美的过程,理想境界之美、艺术形象之美、文章结构之美、风格情调之美、语言形式之美等等。如何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到美?首先让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自觉地站在评判者的高度对作品加以审视。在反复的吟诵美读中,让他们能从字的平面中揣摩体会内在的神妙,再现凸起于文字之上的美好形象。在比较辨析中能批文入情,感受到文章遣词造句的特色。《散步》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画出认为用的好的词语,表达力强的句子,再说出文章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及原因。还可以让他们思考:如果去掉大量的心理刻画,表达效果怎样?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自然也就感觉到本文的独特的魅力: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情节上的浓郁亲情展现,内容上的平中见奇,这些娴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欣赏、敬佩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表达欲望,就会在自己笔下有美的创造。同时让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切身体会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浓浓的亲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亲人的责任,进而升华到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明显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作文的批改这一环,往往要耗去教师很多的精力,教师们也很为之发愁,常常抱怨学生的习作不成体统,没信心读,错字病句连篇,没办法改。其实,这样的想法有些偏激,不要以为小学生写的东西比较简单,不值得反复研究。以下笔者就如何批改小学生的习作谈几点看法。  一、少改多保留,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  老师们有一种习惯,觉得学生的习作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做无用功的不少,与要表达的主题无关,所以习惯拿起笔花掉许多自己
期刊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银付同志曾经指出:“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有灵魂的,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要求。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会不断变化,但素质教育的灵魂将永存。”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一些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教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作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并且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要紧密的联系生活,通过写作,使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程度更高,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最后让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本文中主要从作文写作与修改能力这两个方面内容在初中语文教
期刊
1.引言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从小就开始的一项伟大的工程。而小学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最基础的时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的思想萌芽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主要任务是通过语文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语文产生一定的敏感,从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并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所
第三部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重视并研究的一个新的社会领域,作为非营利非政府的区别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形态,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农村医疗救助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从制度上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大病医疗问题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贵州省从2004年4月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的方式,其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性格、思维等特征,制定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被学生认可。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会阻碍学生的认知能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教学方法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实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