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程”中,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认为通过设置知识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自主探究型化学实验,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强化学生的认识、加强教师的指导、设置合理的实验体系、建立丰富的培养途径、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坚持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为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学实验;大学生;科研素养
2011年,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程”中明确指出“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遴选建设一批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在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1]。”深入落实教育发展战略,重在树立以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为核心的新型理念。
一、 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迫切需要性
(一)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只有进行科研,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取得成果、促进科技进步。(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将科研素养的培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三)推动实验学科发展的需要:实验平台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大学生应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方法,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针对科研素养的有效提升设置不同层次的化学实验
创新=“厚基础”+“善思维”+“常实践”[2]。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时,以不同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期望达到的发展水平为参照,探索全方位、多角度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
(一)知识技能型实验:训练实验基本功是大一学生“厚基础”的重要环节。设置与化学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验证性实验,如常用仪器装置的清洗和保养,试剂的取用,减压过滤,离心分离,分析天平、移液管和滴定管的正确使用,熔点测定、蒸馏和萃取等操作。这一层次的化学实验设置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科研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二)综合设计型实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是大二学生“善思维”的突出体现。设置既反映化学前沿动态,又涵盖诸多分支学科的新型实验。对材料性能、生命现象等体现学科融合性的实验进行综合研究。如纳米组装血红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和催化研究、Bi 系超导材料的制备与单晶的生长[3]。这一层次的化学实验设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为科研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三)自主探究型实验:强化自主探究意识是大三、大四学生“常实践”的根本要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认为化学实验是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自主探究感兴趣的实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这一层次的化学实验设置丰富了实验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为科研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提升大学生化学科研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教师的科研素养层次不一,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精力有限,对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简单示范,学生照方抓药。(二)学生方面:1.重成绩轻科研;将科研神圣化;依赖心理严重。2.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参与科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三)客观因素:1.政策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3.实验条件不完善。4.科研形式较单一,项目组织开展缺乏新意,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项目稀缺[4]。5.经费投入不足。
四、基于化学实验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开展专题讲座,将科研实验按创新学分纳入综合考核,学生主持立项并如期完成计2个学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计1个学分。(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从科研课题的选择、实验资源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和成果的表述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建立师生沟通制度,保证师生能够定期对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交流。(三)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化学实验体系:建立基础化学实验室,负责协调规划“普通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实验课的建设,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四)建立多种形式的培养途径:1.增设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放课题。3.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4.工程训练中心。5.大学生化学竞赛。(五)规范科研训练的运行机制:完善科研训练管理办法,将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计入年终考核。设立专项基金,增设开放实验室,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使用高科技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六)坚持对化学实验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在化学实验中,要追求实验记录的真实性,善于观察思考。既敢于动手操作,又能够细致研究问题,体现出心理品质的健康美和实验操作的规范美。
基于化学实验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和教师要竭力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实验文化及实验环境,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大力支持大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这一有效途径提升科研素养,为国家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4116
参考文献:
[1]教高[201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信息公开专栏,2011-07-01.
[2]丰捷.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遴选拔尖人才成首措[N].光明日报,2011-02-28.
[3]章文伟,李育佳,张剑荣,朱成建.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77~80.
[4]蔡华健.地方院校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2(08):76~78.
关键词:化学实验;大学生;科研素养
2011年,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程”中明确指出“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遴选建设一批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在加强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1]。”深入落实教育发展战略,重在树立以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为核心的新型理念。
一、 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迫切需要性
(一)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只有进行科研,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取得成果、促进科技进步。(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将科研素养的培养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三)推动实验学科发展的需要:实验平台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大学生应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方法,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针对科研素养的有效提升设置不同层次的化学实验
创新=“厚基础”+“善思维”+“常实践”[2]。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时,以不同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期望达到的发展水平为参照,探索全方位、多角度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
(一)知识技能型实验:训练实验基本功是大一学生“厚基础”的重要环节。设置与化学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验证性实验,如常用仪器装置的清洗和保养,试剂的取用,减压过滤,离心分离,分析天平、移液管和滴定管的正确使用,熔点测定、蒸馏和萃取等操作。这一层次的化学实验设置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科研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二)综合设计型实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是大二学生“善思维”的突出体现。设置既反映化学前沿动态,又涵盖诸多分支学科的新型实验。对材料性能、生命现象等体现学科融合性的实验进行综合研究。如纳米组装血红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和催化研究、Bi 系超导材料的制备与单晶的生长[3]。这一层次的化学实验设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为科研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三)自主探究型实验:强化自主探究意识是大三、大四学生“常实践”的根本要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认为化学实验是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自主探究感兴趣的实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这一层次的化学实验设置丰富了实验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为科研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提升大学生化学科研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教师的科研素养层次不一,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精力有限,对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简单示范,学生照方抓药。(二)学生方面:1.重成绩轻科研;将科研神圣化;依赖心理严重。2.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参与科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三)客观因素:1.政策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3.实验条件不完善。4.科研形式较单一,项目组织开展缺乏新意,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项目稀缺[4]。5.经费投入不足。
四、基于化学实验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开展专题讲座,将科研实验按创新学分纳入综合考核,学生主持立项并如期完成计2个学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计1个学分。(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从科研课题的选择、实验资源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和成果的表述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建立师生沟通制度,保证师生能够定期对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交流。(三)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化学实验体系:建立基础化学实验室,负责协调规划“普通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实验课的建设,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四)建立多种形式的培养途径:1.增设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放课题。3.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4.工程训练中心。5.大学生化学竞赛。(五)规范科研训练的运行机制:完善科研训练管理办法,将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计入年终考核。设立专项基金,增设开放实验室,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使用高科技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六)坚持对化学实验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在化学实验中,要追求实验记录的真实性,善于观察思考。既敢于动手操作,又能够细致研究问题,体现出心理品质的健康美和实验操作的规范美。
基于化学实验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和教师要竭力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实验文化及实验环境,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大力支持大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这一有效途径提升科研素养,为国家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4116
参考文献:
[1]教高[201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信息公开专栏,2011-07-01.
[2]丰捷.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遴选拔尖人才成首措[N].光明日报,2011-02-28.
[3]章文伟,李育佳,张剑荣,朱成建.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77~80.
[4]蔡华健.地方院校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2(0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