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玛的经营信条:第一,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
海尔的理念与观点: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
华为所推崇的“狼的文化”:嗅觉敏锐;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
王阳:问道企业家打好管理牌
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向来密不可分,“校园企业化、企业校园化”成为优秀的职业学校最基本的风格定位。优秀企业家不但是经济领域的绝佳猎人,更是战略行进中的高妙军师,因此,在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阳看来,向企业家学习管理企业的经验与谋略,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必修的一门功课。
办学生喜欢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将沃尔玛的理念援引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企业、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爱上职业学校,进而找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并为此拼搏一生;让企业招到满意的员工,进而促进产业革新,以实现产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办学生喜欢的职业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敬爱老师、热爱学校,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与学生平等对话;欣赏、鼓励每一位学生。“作为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来思考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问题,因为‘客户永远都是对的’。”王阳校长如是笑言。
领导者要做好行为表率
作为白色家电世界第一品牌,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带领下,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荣耀背后,再提海尔,张瑞敏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成功注脚。“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从张瑞敏的话中不难发现,部下永远都在关注上司的言行举止,而所谓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也正得益于优秀管理理念的上行下效。“计划性要强,要讲究办事效率,绝不拖延,能力与水平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王阳校长用“计划、效率、能力”与所有与会校长共勉。
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职业教育
经济的迅猛发展没有给职业教育任何喘息的机会,就如同商场上从来没有暂停这个概念,稍一迟钝就会被社会发展甩出老远。“要及时研究各类政策、政府工作重点以及经济发展脉络,及时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作出调整,以迎合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王阳校长之所以推崇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就是因为那种敏感、主动、坚持和团队精神,都是职业教育人所需要具备的特质。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职业学校的校长只有打好管理这张牌,才能真正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
立足政策,职业培训要不要搞?能不能搞?怎么搞?
立足创新,组建“1 8 x”集团化培训联盟,集三方之力,共促职业培训多点开花。
立足本土,以海盐特有的核电经济为抓手,服务核电。
何永香:以培训为载体 扩大职教影响力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得“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工作任务摆在了每一位中职学校校长的面前。社会发展对于技术工人的总量需求不断扩大,现有工人整体素质明显偏低,技能人才结构不甚合理,这些社会现实都让海盐县理工学校校长何永香认识到,职业培训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够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促进,一荣俱荣;稍有不慎也会导致两者互相牵制,浪费资源。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拓展培训新局面
由于认识到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盐县政府强化了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加大了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这让何永香校长看到了职业培训的未来。抓住机遇,海盐县理工学校组建培训处,成立海盐博大职业培训有限公司,创新“1 8 x”集团化培训联盟,将学校、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纳入到职业培训网络中来。
“启航”项目培训锻炼并培训出一支适应创业培训的指导教师队伍;“扬帆”项目培训对海盐县成长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展开了针对性培训;“远航”项目培训注重对企业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训;“顺航”培训项目将培训重点转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以新机制成就新格局,海盐县理工学校已经在职业培训领域打响品牌,实现了规模效应。
培训反哺,内涵提升,深化合作新平台
为了使培训内容真正适应市场需要,何永香校长要求教师积极下企业调研,掌握市场需求热点,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所谓一举多得,此举在丰富了培训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而培训中开发的校本教材也被运用到日常学历教学当中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有效互动。“学校在与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技改需求,遂组织教师公关,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说起培训给学校带来的积极影响,何校长感慨:职业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也促使校企合作走向深水区。
距离已经消失,不创新,就“死亡”。
创新可以形成品牌,要将国学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从双师型教师到建设企业服务型教师,再到培养专家型教师,关注师生共同成长。
黄桂众:创新发展显特色 内涵提升展示范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学校和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改革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实践‘文化建设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技术研发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四大品牌创新发展之路,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经验与诸位校长们分享。”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黄桂众强调,创新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创新需要品牌、机制、技术,更需要来自职教基层的力量支撑。
创新需要品牌
2002年,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提出“企业文化进校园”;2005年,以“骆驼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重磅推出;2005年,架构学校CI系统,建成“骆驼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的文化体系……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创新探索一直没有停下铿锵的步履。以“骆驼精神”高端指引,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开发《走向职场》等校本教材,强化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产生认同与归属感,黄桂众校长表示:“创新可以形成品牌,学校致力于将国学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铸就具有信校特色的文化品牌。”
创新需要机制
创新需要品牌,创新更需要机制。为此,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特别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新发展工作室,创新管理理念、推行管理战略。自此,学校形象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集团化办学战略、市场扩张战略以及师生品牌战略等五大管理战略,成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创建创新给力学校的重要抓手。
创新需要技术
黄桂众校长介绍说,从订单培养、产学结合、员工培训的初级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到现在的技术研发、职教战略联盟,甚至参与工业园区的招商、规划、建设工作的高级校企融合模式,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作为企业技术人才“孵化器”的称谓更加名副其实。以“弘毅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主,辅以“数控技术运用”“电子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和“烹饪技术”四个创新研发团队,学校通过技术革新,正在不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创新来自于基层
创新能够铸就学生品牌、教师品牌,但创新的源动力,恰恰也来自全校师生,这中间,教师更是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黄桂众校长表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双师型教师到建设企业服务型教师,再到培养专家型教师,学校特别注重教育教学创新和有效课堂建设,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
人人都有“三创”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学生更具有创业的天赋和能力。
扶持和帮助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领大部分学生改善就业条件和环境,实现间接创业。
“三创”教育根基在课堂,土壤是教师。
庄开刚:试水“三创”教学实践
面对“现在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乐观,“创业创新连大学生都做不好,更何况中职学生呢?”这样的质疑,镇海职教中心没有畏难情绪,反而在一以贯之的坚持中,看到了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的大好前景。说到初衷,镇海职教中心校长庄开刚直言:“创意、创新和创业,我们的‘三创’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鼓励创新实践,扶持和帮助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领大部分同学改善就业条件和环境,实现间接创业的目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为宁波市首批创业创新教育试点学校,镇海职教中心对于“三创”教育的探索不但从未停歇,反而在与宁波当地创业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凭借宁波帮发源地的人文优势和毗邻“宁波帮博物馆”的地理优势,镇海职教中心将“三创”教育的第一堂课搬到了“宁波帮博物馆”里进行,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三创”教育基地,用五金大王叶澄衷、船王包玉刚、影视巨头邵逸夫等前辈先贤的创业故事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
“一次性纸杯有哪些缺陷?怎样解决这些缺陷?”这是“三创”课堂上布置的一个普通课后思考题,但是学生们上交的答案非但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形式也有诸多创新,文字的、图片的、实物的……在日复一日的头脑风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更留心观察生活,努力改善生活。
始于课程,高于课程
从“至诚至勤、心红技精”的校训中析出“诚”与“精”的内涵,创设“三创”教育氛围;聘请本土“发明大王”陈际军担任学校的创新课程指导老师,设立“陈际军发明工作室”。庄开刚校长抓住镇海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为“三创”教育服务,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当地艰苦创业的成功楷模组成“三创”教育讲师团,给学生们带来身边的感动与振奋。
在庄开刚校长看来,“三创”教育根基在课堂,土壤是教师。为此,镇海职教中心特成立“三创研究院”,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教室、编写创业读本,还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三创”活动,学生社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千里马”快递服务部、彩影工作室、唯美工作室、创新发明兴趣小组……如今的镇海职教中心在“三创”教育领域卓有建树、一马当先。
当前许多学校的“工学结合”仅仅停留于表面,在“学”与“工”之间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要把“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行为,其关键是构建、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
“不变”是蓄势待发的瞬间,“变”才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贺陆军:新形势下的工学结合课程架构
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性莫过于职业性,在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运动中,工学结合作为一种相对成熟且易操作的形式被广大职业院校所接纳,一时间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新宠。“但是,不少职教人仅仅只是从学生的活动形式上来理解工学结合的内涵,这使得工学结合往往流于形式,两者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贺陆军从事职业教育二十载有余,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他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将生产要求作为课程杠杆
平湖是一座享誉省内外的服装名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更是学校工学结合探索中的排头兵。在贺陆军校长看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经从会制作服装的“点”型人才向“懂设计、巧制版、精工艺、能核算、会品管”的“面”型人才转型升级,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
“建立专业课程目标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的对接,将不同组织层级的岗位作为职业,驾驭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根据贺陆军校长的盘算,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原本条状设置的课程内容重新编排,以“工作思维”为引领,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将项目教学法融入课程全过程。儿童套装、女式上衣、男式西装……每一种不同的服装类型就是一门具体课程,从设计到制版再到工艺流程,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甚至将校服的制作任务全部交由学生完成,让他们在全真的实训环境下感受最真实的生产氛围。
将市场标准作为评价内核
工学结合如果只是停留在虚拟市场环节,就永远只是小打小闹,无法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技能学习的初衷。为此,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将新形势下的工学结合放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让企业管理者和社会消费者来最终评定学校的教学成果。“通过服装制作技能大赛让学生和企业员工同台进行技能比武;通过暑期实习让学生从企业所给予的报酬中感受劳动成果的优劣;通过所生产服装的实际销售来判定学生的作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在新型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服装、数控、化工、电气等四个专业先后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也被评为省首批课改基地学校,树立了职教课改的平湖典范。
有作为才有地位,提升中职吸引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工作。
政府忧什么?忧社会平安、和谐,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职业学校要为政府分忧!
企业需要人才和技术,职业学校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
姚新明:提高社会满意度,提升中职吸引力
我们一直感慨社会人士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除了主流社会意识对普通学历教育的过分关注之外,中职教育本身社会满意度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而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满意度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抽薪之举。
技能引领,建构和谐社会
中职学生除了是应试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之外,大多也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他们中的很多人家庭破碎、家境贫寒,这使得许多中职学生从小缺乏关爱与温暖,中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这批学生凭借一技之长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创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贡献一己之力。长兴职教中心书记姚新明表示,学校通过“全员化、专业化、课程化”三个途径抓安全教育,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承诺。不仅如此,长兴职教中心还通过覆盖面极广的社会培训,转移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服务跟进,助力企业发展
中职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技工荒愈演愈烈的今天,为企业培养技能过硬、素养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长兴几乎数得上名的大型龙头企业都是长兴职教中心的校企合作单位,“为了在人才和技术上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大类协调程度,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用工服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除桎梏。”姚新明书记如是说。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缓解企业用工荒;根据企业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项目……长兴职教中心急企业之所急,赢得了合作企业的拥护与支持。
将专业特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是基础,社团是载体,社团的专业化、公司化运作,为创业教育搭建了一个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社团在运作过程中与社会有着多方面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上,起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楼梦红:“社团双化”构建创业创新新模式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是鄞州区首批由完中改制而来的职业高中,在承袭原有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学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将专业特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打造出了专业化、公司化运作的“社团双化”新模式。
师资“三合力”,倾注创新思维
教师是教育最虔诚的布道者,为了将“社团双化”这一创新创业新模式的实施落到实处,古林职高特组建了三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一支强有力的理论教育队伍——德育教师;一支实践教育队伍——各社团的指导老师兼公司顾问;一支强大的校外顾问团队——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和学校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古林职高校长楼梦红介绍说:“我们学校不但注重教师队伍的充实与扩大,还积极与行业协会、工厂企业等组织加强联系,开展了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并且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团新定位,搭建创业平台
社团是自由思想的碰撞地,一个成功的学生社团能够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参与热情。在古林职高,二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使得学生社团活动具备了相当水准,基本实现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如今,古林职高更是将公司化运作的理念融入社团建设,以专业为依托,将社团运作成公司的前身,让学生在公司化的社团中接受创业公司课程体系的教育。舞蹈社、声乐社、爱画社、漆艺社、美食社……这些社团以公司化管理的方式,提前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市场运作。“盈利并不是‘社团双化’的最终目的,而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中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自信,从而学会自主创业,并最终达到高质量就业。”楼梦红校长言辞切切。
要有决策力,更要有执行力。校长们的理念起点颇高,但更重要的是要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当中。
职业教育“有作为才有地位,要给力才有引力”。
要努力把入学时的丑小鸭,培养成自强自信、技能过硬、企业欢迎的白天鹅。
高端发声:看见中职教育的希望
甬嘉湖三地一衣带水,职业教育交流频繁。宁波市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初具成效;嘉兴市立足区域产业办专业,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经济贡献度;湖州市着力进行布局调整,打造一批业内知名的特色学校……在本次校长论坛上,三地市的职业学校校长们奉献了一份职教饕餮,在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思考。作为领队,三地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们对本次校长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
朱军一:职业教育要务实
“王校长的理念起点颇高,但更重要的是要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当中。”听完甬江职高校长王阳的发言,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军一不禁感慨:“服务、计划、效率、能力、榜样、坚持、责任、速度……这些都是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词。”同时,将社会培训提高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来,朱军一副局长认为海盐县理工学校的做法有政策、有机制、有平台、有机构、有网络、有师资、有设备,社会培训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了学校师资与内涵发展的同步提升。“创新不仅仅是虚的、面上的东西,而是从文化建设到战略管理,从技术研发到教育教学,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则沿着改革创新这条主线,做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成绩,值得在座的校长们学习借鉴。”
金毅伟:并不只是梦想
“从诸位校长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中职教育生机蓬勃。”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毅伟用“给力”来形容今天的职业教育,在他看来,实现中职教育“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出息”,并不只是梦想。“姚书记向我们展示了长兴职教中心是如何为政府分忧、让企业满意的,这是对‘有作为才有地位,要给力才有引力’的最好诠释。”作为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金毅伟,在说到长兴职教中心的成绩时,脸上洋溢出别样的自豪之情。“镇海职教中心的‘三创’教育实践是播种之举,而我们的学生经过努力使其开花结果,这种探索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不在于模式如何、方法如何,而是传递了一种信念:创新创业对中职学生来说,并不仅仅是梦想。而这一点,古林职高开出的朵朵创业红花便是佐证。”
张力鸣:职业教育期待更多交流
区域间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一直是宁波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坚信“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宁波市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拥有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在历届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越。“首次主办甬嘉湖三地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论坛,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兄弟城市及中职学校的许多宝贵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思,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借鉴。我们期待三地能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更为广泛和经常性的交流。”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如是希冀。
海尔的理念与观点: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
华为所推崇的“狼的文化”:嗅觉敏锐;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
王阳:问道企业家打好管理牌
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向来密不可分,“校园企业化、企业校园化”成为优秀的职业学校最基本的风格定位。优秀企业家不但是经济领域的绝佳猎人,更是战略行进中的高妙军师,因此,在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阳看来,向企业家学习管理企业的经验与谋略,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必修的一门功课。
办学生喜欢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将沃尔玛的理念援引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企业、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爱上职业学校,进而找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并为此拼搏一生;让企业招到满意的员工,进而促进产业革新,以实现产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办学生喜欢的职业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敬爱老师、热爱学校,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与学生平等对话;欣赏、鼓励每一位学生。“作为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来思考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问题,因为‘客户永远都是对的’。”王阳校长如是笑言。
领导者要做好行为表率
作为白色家电世界第一品牌,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带领下,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荣耀背后,再提海尔,张瑞敏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成功注脚。“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从张瑞敏的话中不难发现,部下永远都在关注上司的言行举止,而所谓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也正得益于优秀管理理念的上行下效。“计划性要强,要讲究办事效率,绝不拖延,能力与水平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王阳校长用“计划、效率、能力”与所有与会校长共勉。
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职业教育
经济的迅猛发展没有给职业教育任何喘息的机会,就如同商场上从来没有暂停这个概念,稍一迟钝就会被社会发展甩出老远。“要及时研究各类政策、政府工作重点以及经济发展脉络,及时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作出调整,以迎合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王阳校长之所以推崇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就是因为那种敏感、主动、坚持和团队精神,都是职业教育人所需要具备的特质。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职业学校的校长只有打好管理这张牌,才能真正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
立足政策,职业培训要不要搞?能不能搞?怎么搞?
立足创新,组建“1 8 x”集团化培训联盟,集三方之力,共促职业培训多点开花。
立足本土,以海盐特有的核电经济为抓手,服务核电。
何永香:以培训为载体 扩大职教影响力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得“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工作任务摆在了每一位中职学校校长的面前。社会发展对于技术工人的总量需求不断扩大,现有工人整体素质明显偏低,技能人才结构不甚合理,这些社会现实都让海盐县理工学校校长何永香认识到,职业培训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够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促进,一荣俱荣;稍有不慎也会导致两者互相牵制,浪费资源。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拓展培训新局面
由于认识到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盐县政府强化了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加大了对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这让何永香校长看到了职业培训的未来。抓住机遇,海盐县理工学校组建培训处,成立海盐博大职业培训有限公司,创新“1 8 x”集团化培训联盟,将学校、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纳入到职业培训网络中来。
“启航”项目培训锻炼并培训出一支适应创业培训的指导教师队伍;“扬帆”项目培训对海盐县成长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展开了针对性培训;“远航”项目培训注重对企业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训;“顺航”培训项目将培训重点转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以新机制成就新格局,海盐县理工学校已经在职业培训领域打响品牌,实现了规模效应。
培训反哺,内涵提升,深化合作新平台
为了使培训内容真正适应市场需要,何永香校长要求教师积极下企业调研,掌握市场需求热点,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所谓一举多得,此举在丰富了培训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而培训中开发的校本教材也被运用到日常学历教学当中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有效互动。“学校在与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技改需求,遂组织教师公关,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说起培训给学校带来的积极影响,何校长感慨:职业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也促使校企合作走向深水区。
距离已经消失,不创新,就“死亡”。
创新可以形成品牌,要将国学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从双师型教师到建设企业服务型教师,再到培养专家型教师,关注师生共同成长。
黄桂众:创新发展显特色 内涵提升展示范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学校和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改革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实践‘文化建设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技术研发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四大品牌创新发展之路,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经验与诸位校长们分享。”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黄桂众强调,创新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创新需要品牌、机制、技术,更需要来自职教基层的力量支撑。
创新需要品牌
2002年,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提出“企业文化进校园”;2005年,以“骆驼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重磅推出;2005年,架构学校CI系统,建成“骆驼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的文化体系……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创新探索一直没有停下铿锵的步履。以“骆驼精神”高端指引,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开发《走向职场》等校本教材,强化全校师生对学校文化产生认同与归属感,黄桂众校长表示:“创新可以形成品牌,学校致力于将国学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铸就具有信校特色的文化品牌。”
创新需要机制
创新需要品牌,创新更需要机制。为此,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特别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新发展工作室,创新管理理念、推行管理战略。自此,学校形象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集团化办学战略、市场扩张战略以及师生品牌战略等五大管理战略,成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创建创新给力学校的重要抓手。
创新需要技术
黄桂众校长介绍说,从订单培养、产学结合、员工培训的初级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到现在的技术研发、职教战略联盟,甚至参与工业园区的招商、规划、建设工作的高级校企融合模式,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作为企业技术人才“孵化器”的称谓更加名副其实。以“弘毅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主,辅以“数控技术运用”“电子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和“烹饪技术”四个创新研发团队,学校通过技术革新,正在不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创新来自于基层
创新能够铸就学生品牌、教师品牌,但创新的源动力,恰恰也来自全校师生,这中间,教师更是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黄桂众校长表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双师型教师到建设企业服务型教师,再到培养专家型教师,学校特别注重教育教学创新和有效课堂建设,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
人人都有“三创”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学生更具有创业的天赋和能力。
扶持和帮助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领大部分学生改善就业条件和环境,实现间接创业。
“三创”教育根基在课堂,土壤是教师。
庄开刚:试水“三创”教学实践
面对“现在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乐观,“创业创新连大学生都做不好,更何况中职学生呢?”这样的质疑,镇海职教中心没有畏难情绪,反而在一以贯之的坚持中,看到了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的大好前景。说到初衷,镇海职教中心校长庄开刚直言:“创意、创新和创业,我们的‘三创’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鼓励创新实践,扶持和帮助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引领大部分同学改善就业条件和环境,实现间接创业的目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为宁波市首批创业创新教育试点学校,镇海职教中心对于“三创”教育的探索不但从未停歇,反而在与宁波当地创业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凭借宁波帮发源地的人文优势和毗邻“宁波帮博物馆”的地理优势,镇海职教中心将“三创”教育的第一堂课搬到了“宁波帮博物馆”里进行,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三创”教育基地,用五金大王叶澄衷、船王包玉刚、影视巨头邵逸夫等前辈先贤的创业故事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
“一次性纸杯有哪些缺陷?怎样解决这些缺陷?”这是“三创”课堂上布置的一个普通课后思考题,但是学生们上交的答案非但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形式也有诸多创新,文字的、图片的、实物的……在日复一日的头脑风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更留心观察生活,努力改善生活。
始于课程,高于课程
从“至诚至勤、心红技精”的校训中析出“诚”与“精”的内涵,创设“三创”教育氛围;聘请本土“发明大王”陈际军担任学校的创新课程指导老师,设立“陈际军发明工作室”。庄开刚校长抓住镇海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为“三创”教育服务,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当地艰苦创业的成功楷模组成“三创”教育讲师团,给学生们带来身边的感动与振奋。
在庄开刚校长看来,“三创”教育根基在课堂,土壤是教师。为此,镇海职教中心特成立“三创研究院”,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教室、编写创业读本,还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三创”活动,学生社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千里马”快递服务部、彩影工作室、唯美工作室、创新发明兴趣小组……如今的镇海职教中心在“三创”教育领域卓有建树、一马当先。
当前许多学校的“工学结合”仅仅停留于表面,在“学”与“工”之间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要把“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行为,其关键是构建、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
“不变”是蓄势待发的瞬间,“变”才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贺陆军:新形势下的工学结合课程架构
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性莫过于职业性,在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运动中,工学结合作为一种相对成熟且易操作的形式被广大职业院校所接纳,一时间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新宠。“但是,不少职教人仅仅只是从学生的活动形式上来理解工学结合的内涵,这使得工学结合往往流于形式,两者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贺陆军从事职业教育二十载有余,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他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将生产要求作为课程杠杆
平湖是一座享誉省内外的服装名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更是学校工学结合探索中的排头兵。在贺陆军校长看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经从会制作服装的“点”型人才向“懂设计、巧制版、精工艺、能核算、会品管”的“面”型人才转型升级,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
“建立专业课程目标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的对接,将不同组织层级的岗位作为职业,驾驭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根据贺陆军校长的盘算,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原本条状设置的课程内容重新编排,以“工作思维”为引领,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将项目教学法融入课程全过程。儿童套装、女式上衣、男式西装……每一种不同的服装类型就是一门具体课程,从设计到制版再到工艺流程,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甚至将校服的制作任务全部交由学生完成,让他们在全真的实训环境下感受最真实的生产氛围。
将市场标准作为评价内核
工学结合如果只是停留在虚拟市场环节,就永远只是小打小闹,无法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技能学习的初衷。为此,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将新形势下的工学结合放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让企业管理者和社会消费者来最终评定学校的教学成果。“通过服装制作技能大赛让学生和企业员工同台进行技能比武;通过暑期实习让学生从企业所给予的报酬中感受劳动成果的优劣;通过所生产服装的实际销售来判定学生的作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在新型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服装、数控、化工、电气等四个专业先后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也被评为省首批课改基地学校,树立了职教课改的平湖典范。
有作为才有地位,提升中职吸引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工作。
政府忧什么?忧社会平安、和谐,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职业学校要为政府分忧!
企业需要人才和技术,职业学校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
姚新明:提高社会满意度,提升中职吸引力
我们一直感慨社会人士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除了主流社会意识对普通学历教育的过分关注之外,中职教育本身社会满意度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而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满意度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抽薪之举。
技能引领,建构和谐社会
中职学生除了是应试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之外,大多也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他们中的很多人家庭破碎、家境贫寒,这使得许多中职学生从小缺乏关爱与温暖,中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这批学生凭借一技之长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创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贡献一己之力。长兴职教中心书记姚新明表示,学校通过“全员化、专业化、课程化”三个途径抓安全教育,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承诺。不仅如此,长兴职教中心还通过覆盖面极广的社会培训,转移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服务跟进,助力企业发展
中职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技工荒愈演愈烈的今天,为企业培养技能过硬、素养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长兴几乎数得上名的大型龙头企业都是长兴职教中心的校企合作单位,“为了在人才和技术上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大类协调程度,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用工服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除桎梏。”姚新明书记如是说。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缓解企业用工荒;根据企业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项目……长兴职教中心急企业之所急,赢得了合作企业的拥护与支持。
将专业特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是基础,社团是载体,社团的专业化、公司化运作,为创业教育搭建了一个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社团在运作过程中与社会有着多方面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上,起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楼梦红:“社团双化”构建创业创新新模式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是鄞州区首批由完中改制而来的职业高中,在承袭原有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学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宗旨,将专业特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打造出了专业化、公司化运作的“社团双化”新模式。
师资“三合力”,倾注创新思维
教师是教育最虔诚的布道者,为了将“社团双化”这一创新创业新模式的实施落到实处,古林职高特组建了三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一支强有力的理论教育队伍——德育教师;一支实践教育队伍——各社团的指导老师兼公司顾问;一支强大的校外顾问团队——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和学校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古林职高校长楼梦红介绍说:“我们学校不但注重教师队伍的充实与扩大,还积极与行业协会、工厂企业等组织加强联系,开展了多种方式的校企合作,并且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团新定位,搭建创业平台
社团是自由思想的碰撞地,一个成功的学生社团能够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参与热情。在古林职高,二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使得学生社团活动具备了相当水准,基本实现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如今,古林职高更是将公司化运作的理念融入社团建设,以专业为依托,将社团运作成公司的前身,让学生在公司化的社团中接受创业公司课程体系的教育。舞蹈社、声乐社、爱画社、漆艺社、美食社……这些社团以公司化管理的方式,提前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市场运作。“盈利并不是‘社团双化’的最终目的,而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中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自信,从而学会自主创业,并最终达到高质量就业。”楼梦红校长言辞切切。
要有决策力,更要有执行力。校长们的理念起点颇高,但更重要的是要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当中。
职业教育“有作为才有地位,要给力才有引力”。
要努力把入学时的丑小鸭,培养成自强自信、技能过硬、企业欢迎的白天鹅。
高端发声:看见中职教育的希望
甬嘉湖三地一衣带水,职业教育交流频繁。宁波市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初具成效;嘉兴市立足区域产业办专业,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经济贡献度;湖州市着力进行布局调整,打造一批业内知名的特色学校……在本次校长论坛上,三地市的职业学校校长们奉献了一份职教饕餮,在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思考。作为领队,三地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们对本次校长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
朱军一:职业教育要务实
“王校长的理念起点颇高,但更重要的是要贯彻到每一位教师当中。”听完甬江职高校长王阳的发言,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军一不禁感慨:“服务、计划、效率、能力、榜样、坚持、责任、速度……这些都是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词。”同时,将社会培训提高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来,朱军一副局长认为海盐县理工学校的做法有政策、有机制、有平台、有机构、有网络、有师资、有设备,社会培训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了学校师资与内涵发展的同步提升。“创新不仅仅是虚的、面上的东西,而是从文化建设到战略管理,从技术研发到教育教学,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则沿着改革创新这条主线,做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成绩,值得在座的校长们学习借鉴。”
金毅伟:并不只是梦想
“从诸位校长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中职教育生机蓬勃。”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毅伟用“给力”来形容今天的职业教育,在他看来,实现中职教育“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出息”,并不只是梦想。“姚书记向我们展示了长兴职教中心是如何为政府分忧、让企业满意的,这是对‘有作为才有地位,要给力才有引力’的最好诠释。”作为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金毅伟,在说到长兴职教中心的成绩时,脸上洋溢出别样的自豪之情。“镇海职教中心的‘三创’教育实践是播种之举,而我们的学生经过努力使其开花结果,这种探索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不在于模式如何、方法如何,而是传递了一种信念:创新创业对中职学生来说,并不仅仅是梦想。而这一点,古林职高开出的朵朵创业红花便是佐证。”
张力鸣:职业教育期待更多交流
区域间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一直是宁波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坚信“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宁波市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拥有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在历届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越。“首次主办甬嘉湖三地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论坛,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兄弟城市及中职学校的许多宝贵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思,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借鉴。我们期待三地能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更为广泛和经常性的交流。”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如是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