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精神主张求真求实和创新进取的思维;人文精神充分肯定人的意义和价值,体现“真善美”的追求。在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中,如何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统一地融入并普及到“通识博雅”的基础素质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3-02
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基本概念与关系陈述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在人类漫长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一系列实践活动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科学理论和精神,并从中体现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知识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理想和自由,促进人类社会向良性的方向迈进。因而,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严谨求实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自由探索、不断批判创新,勇于追求并坚持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要求人们既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又大胆探索、理性批判。
人文精神屬于精神文化范畴,是人类在探析客观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它基于整个人类文化,并代表其最根本的精神和内在灵魂。它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实现人与社会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人文精神不仅对于整个人类文化和社会历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每个平凡的个体的成长同样意义非凡。
科学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贯穿在人们对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探索之中。这两种精神内核主导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在基础素质教育阶段的策略性探讨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沃土。
(一)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实事求是地优化应试教育改革,大力普及“通识博雅”的素质教育。国家教育机构需要坚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继续有层次、有步骤地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改变国内部分地区应试教育过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公平等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不同岗位的基础教育从业者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与人文精神对学生思维和能力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这一改革离不开包括学生家长群体、教育相关行业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全社会共同支持:更新理念,共同支撑,为基础教育阶段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打下素质教育的良好基础。
(二)加强基础教育从业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互动有无的学习培训和反馈机制。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关键靠得是“人”,主要指奋斗在教育事业前线的教职工们。在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提升教师团队的思想觉悟,也要提高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包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与此配套,建议基层教育单位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点定时地针对教师团队进行学习培训工作,并辅之以相应的鼓励和表彰。同时,还要建立“由下至上”的反馈机制:第一时间解决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疑惑,推动一线教学改革。
(三)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坚持教学课程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是教师通向学生的媒介,课程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乃至教育成果。如何通过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推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在通识博雅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们形成正确的逻辑判断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改良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们善于灵活运用人文和科学思维方法去看待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优化教育方式和手段,采用诸如多媒体、主题式学习、一对一讨论、情景式教学和实践参与式教学等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
(四)系统优化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办法,改革学生成长成才的选拔和评价机制。前者主要是针对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的一系列考核和评价体系,通过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两种评价体系,帮助教学团队建立正确的课程与效果认识,以不断调整和适应教育发展现状和学生需求;后者是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内容和动力,只有通过改革学生学习考核和人才选拔机制,在素质教育考查环节加注科学和人文精神指标,才能有助于提高对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给学生们的成长成才以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竺可桢.科学之方法与精神[J]. 思想与时代,1941(1)
[2]徐志远.《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 2001(12)
[3]孟建伟.《科学与人文主义—论西方人文主义的三种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6)
【关键词】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3-02
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基本概念与关系陈述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在人类漫长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一系列实践活动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科学理论和精神,并从中体现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知识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理想和自由,促进人类社会向良性的方向迈进。因而,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严谨求实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自由探索、不断批判创新,勇于追求并坚持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要求人们既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又大胆探索、理性批判。
人文精神屬于精神文化范畴,是人类在探析客观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它基于整个人类文化,并代表其最根本的精神和内在灵魂。它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实现人与社会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人文精神不仅对于整个人类文化和社会历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每个平凡的个体的成长同样意义非凡。
科学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贯穿在人们对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探索之中。这两种精神内核主导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在基础素质教育阶段的策略性探讨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沃土。
(一)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实事求是地优化应试教育改革,大力普及“通识博雅”的素质教育。国家教育机构需要坚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继续有层次、有步骤地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改变国内部分地区应试教育过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公平等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不同岗位的基础教育从业者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与人文精神对学生思维和能力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这一改革离不开包括学生家长群体、教育相关行业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全社会共同支持:更新理念,共同支撑,为基础教育阶段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打下素质教育的良好基础。
(二)加强基础教育从业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互动有无的学习培训和反馈机制。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关键靠得是“人”,主要指奋斗在教育事业前线的教职工们。在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提升教师团队的思想觉悟,也要提高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包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与此配套,建议基层教育单位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点定时地针对教师团队进行学习培训工作,并辅之以相应的鼓励和表彰。同时,还要建立“由下至上”的反馈机制:第一时间解决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疑惑,推动一线教学改革。
(三)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坚持教学课程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是教师通向学生的媒介,课程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乃至教育成果。如何通过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推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在通识博雅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们形成正确的逻辑判断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改良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们善于灵活运用人文和科学思维方法去看待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优化教育方式和手段,采用诸如多媒体、主题式学习、一对一讨论、情景式教学和实践参与式教学等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
(四)系统优化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办法,改革学生成长成才的选拔和评价机制。前者主要是针对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的一系列考核和评价体系,通过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两种评价体系,帮助教学团队建立正确的课程与效果认识,以不断调整和适应教育发展现状和学生需求;后者是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内容和动力,只有通过改革学生学习考核和人才选拔机制,在素质教育考查环节加注科学和人文精神指标,才能有助于提高对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给学生们的成长成才以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竺可桢.科学之方法与精神[J]. 思想与时代,1941(1)
[2]徐志远.《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 2001(12)
[3]孟建伟.《科学与人文主义—论西方人文主义的三种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