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学后教”品德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呢?笔者从合理组建小组,重视研学问题,养成合作的习惯,重视小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品德;研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学后教”的品德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它的存在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怎样进行小组合作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项策略。
一、组建学习小组有讲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增进生生互动。
二、研学问题要重视
“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精巧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1. 问题要精选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教学知识,有利于小组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合作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把握好。在探求新知突破知识重难点时,在教学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都是组织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此时开展合作学习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并且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趣味性、典型性。
2. 问题要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研学问题”设计要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提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积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思路,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还要紧扣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有明确而具体的活动要求,让学生能明确、清晰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交流。
3. 问题要设计
其步骤一般是:教师情境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二是教师在活动中真正当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对合作学习加以监控,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作习惯要养成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要让学生会听、听懂别人发言的重点和问题,并重视采纳别人的意见,达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继而要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同学特别是发言机会少的同学参与的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差、思维慢、不善言谈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小组评价不能缺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笔者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笔者经常性地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参考文献
[1]孙存栋.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
[2]尹军.浅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0(12).
【关键词】小学品德;研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学后教”的品德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它的存在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怎样进行小组合作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项策略。
一、组建学习小组有讲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增进生生互动。
二、研学问题要重视
“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精巧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1. 问题要精选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教学知识,有利于小组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合作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把握好。在探求新知突破知识重难点时,在教学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都是组织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此时开展合作学习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并且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趣味性、典型性。
2. 问题要有价值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研学问题”设计要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提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积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思路,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还要紧扣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有明确而具体的活动要求,让学生能明确、清晰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交流。
3. 问题要设计
其步骤一般是:教师情境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二是教师在活动中真正当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对合作学习加以监控,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作习惯要养成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要让学生会听、听懂别人发言的重点和问题,并重视采纳别人的意见,达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继而要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同学特别是发言机会少的同学参与的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差、思维慢、不善言谈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小组评价不能缺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笔者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笔者经常性地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参考文献
[1]孙存栋.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
[2]尹军.浅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