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的基石出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太关心语文,不够关心儿童;我们太关心教法,不够关心学法。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课堂中相遇、联系、碰撞、融合,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却是由学生的“儿童特征”决定的,即“儿童本色”,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尤其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契合儿童特征,是否具备儿童本色,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一、深度动机中见童心
  在教学实践中,追求深度的倾向,称之为“深度动机”。深度的含义,在于教学是否真正为儿童的言语能力发展服务,是否关照到了儿童的精神需求,也就是必须在深度动机中见童心,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不是遥不可及。
  1.确立价值点,具备“人格”的奠基。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孩子心灵感动,开发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主体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儿童不应当只是为了受教育才出生的,只把儿童一味当作学习工具来对待,是对童年不该有的忽视和摧残。语文教学在学字习文的同时,关系到人的精神建设问题。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听、说、读、写、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个性,激发动机,满足学生的需要,扎扎实实学语文。
  2.立足发展点,具备“游戏”的精神。小学语文姓小,名语,我们应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要从儿童出发,促进儿童发展。教师要自觉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的视野解读课文,追寻儿童语文,凡是儿童需要的,有发展可能的,都应该尽可能地给予重视与满足。坚持让儿童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双手去实践,心灵去体验。
  3.顺应认知点,具备“自我”的舒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的确,与成人相比,儿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解读文本时,应唤醒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入情入境;应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应注重学贵有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与体悟文本的核心价值。
  
  二、高雅气质中见童趣
  语文教师要有诗的魅力,要有儿童的视野,举手投足间彰显着人文的气息,谈笑风生间透露出儒雅的气质。教师要善于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以儿童为中心,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它;以儿童的角度观察课堂的语言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而教师对儿童的理解与思考在于教师是否尊重儿童世界自然与本真的状态。
  1.呵护儿童的母语天性,培育儿童的语文阅读情感。儿童对语言有自发的好奇与热情,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的这一特点,并尽可能地放大。孩子刚学走路与说话时,没有人会因为他的步履阑珊而责备,没有人会因为他的咿咿呀呀而恼怒,有的只是宽容与鼓励,孩子学习语文也应该有此待遇,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2.提取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语言教学情境。重视语言教学的情境性,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或者注重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注重将语句镶嵌在整体的文本语言环境中理解。
  3.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对于儿童的精神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薛瑞平语)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教师可以适当地退场,给学生生成的时间,不要拔苗助长。
  
  三、华美织体中见童真
  当前,我们有时会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精心设计话题,美其名曰抛砖引玉,实际上则是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编织了一个美丽的囚笼,抹杀学生的质疑,营造出一种老师与学生很合拍的课堂:有时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诠释、演绎,以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大脑,代替学生的多元感悟,忽视对优秀文化的积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余雾里看花。有时会任由学生自由解读文本,打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幌子,为了尊重而尊重,导致偏离了文本原来的意义。文本教师精心编织,构成一个个华美的“艺术织体”,而学生则成了教师完成这一织体的助手,这就失落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追寻儿童本色,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发展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才能让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返璞归真。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活动·探究”是统编本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课程即活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洋溢着浓厚的课改气息。统编本教材共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别是学习新闻(八年级上册)、演讲(八年级下册)、现代诗(九年级上册)和戏剧(九年级下册)。每个单元均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其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它以活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不少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在分析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弱化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
书名:高中语文教学探论:基于“问题  对话”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詹光平  出版单位: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566829146  定价:38元  改进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只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探论:基于“问题对话”式研究与实践》一书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遵从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评改一篇习作,让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情等把习作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2.学生在习作评改的过程中,领悟习作评改的方法,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习作片段  又惹妈妈生气了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又惹妈妈生气了。  前几天,我背着妈妈拿压岁钱偷偷买了一辆赛车,花了五十元钱,回家悄悄地藏在床下。 
汉语言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浩瀚而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流变和丰富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田喆、刘珮、石瑾共同编写的《汉语言文学导论》一书,针对体系庞大、内容广博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学科,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入手,以经典理论和作品为着眼点,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资料,深入浅出地概述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和研究的兴趣;并
[作文内容]  最近,你有没有特别想写的内容?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比如,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一件有趣的或后悔的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个奇特的想象……总之,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设计理念]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本设计,在指导方法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自主、合作、探
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沉的文化自信离不开青少年深刻的文化自覺。然而,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哪里?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诸如此类重大问题,张岂之先生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给出了清晰的解答。作为有着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张岂之先生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上精耕了五
教学内容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的两段话摘自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教学中,教师大都能抓住重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和国家以往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课程标准”不同,新课标第一次从学习的角度来界定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彰显了“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现代学习论教育理念,为我们深入探讨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一般而言,从学生学习角度探讨课程的本质属性,人们的着眼点无外乎有两个:一是
书名:语文教学艺术论  作者:杨九俊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576007633  定价:88元  随着“大语文”教育观日渐深入人心,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也日益成为学界和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所关注的重点。其中,单就语文教学来看,就不乏语文教学心理、语文教学目标分类、语文能力训练、语文课堂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