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场战争,早在60年前就以一个文明久远却灾难频发的民族的完全胜利而落下帷幕。当敌族宣告投降的消息传遍疮痍如鳞的华夏大地时,无论是土地上四万万的生者还是天国里3500万的亡灵,无不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惟此清澈的“泪雨”方可洗刷长达14年的民族屈辱与苦难,也方能涤净河山海隅层层叠积的亲人的血迹和尸痕。
我们的先人,没有让悲惨的历史延续给后辈,积贫积弱近百载,至亡国绝种的最危急时刻,为大义而舍分歧,合全民族之力,与入侵者殊死搏战,绝地反击,终于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华夏民族抗击一系列外敌侵略的惟一一次胜利。这得了血沃泪染的胜利之花,穿越60年的烟尘雾霭,因时间愈久而愈加艳丽无比。
祭奠以慰逝者,纪念以励来者。我们民俗中凡此带有“怀念意义”的日子和活动,不外乎要起这两方面的作用。对抗日战争的纪念同样如此。
在战争中,吾祖吾先毁家纾难,慷慨赴死,在民族前进历程中树起高耸入云的丰碑;吾家吾国遭受前所未有的欺凌和践踏,烽火几遍九州,却最终渡过劫难,家国得以保全。对这一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件,如今安享太平的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来缅怀和追思都不过分。笔者以为,联系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这种“纪念”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要把历史的真实不折不扣地告诉一代代的后人,使之镜照般清晰不改,至万世而不变。人类文明的递嬗告诉我们:只有勇于保留并直观自己历史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时过整整一个甲子,有关那场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的战争的一切因果和性质早成定论,不同民族、国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早就昭然于天下,本不需要赘言,可是,作为挑起战争的三元凶之一、作为直接给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带来兵燹战祸的侵略国,在战后的几十年间,他们那里始终有不少人对战败耿耿于怀,采取种种手段为其先辈的罪孽涂脂抹粉,时而参拜战犯,时而篡改课本,时而声嘶力竭,时而气急败坏,意图混淆视听,美化其民族史上不光彩的一页。终其局,自然逃不开苍蝇碰壁的命数,“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但我们不能不警惕。倒非是怕其叫声响,而是要洞之于微细,遏之于萌芽,让那些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一类的死魂灵永葬地狱,不得再出来祸害人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承前启后,将历史的脉流原汁原味地传延下去,这也是对那些“苍蝇”们最有力的反击。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伤亡了3500万人,损失达6000亿美元;从持续作战时间看,美国3年9个月,苏联4年2个月,英国6年,中国则长达14年。
其次,抗战精神是对我们民族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主体精神的继承和光大,此精神已融入我民族之血液与魂魄之中,不断推动华夏民族自强不息,踔厉风发,走向繁荣昌盛的鼎盛时代。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优良传统,每当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这种传统就激励着热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烈。我们可以用不同词汇、从不同角度总结“抗战精神”的内容,诸如万众一心、团结御侮、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百折不挠、为国捐躯……这些特质构成了战争背景下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是张自忠将军赴死前的誓言。在那个烽火岁月里,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精神不朽的华章。抗战精神是辉映在历史天幕上耀亮的恒星,是回荡在岁月长河里不息的涛声。
第三,在树“功德碑”时也应保留“耻辱柱”。抗战中我们民族也出现了极少数变节、叛国分子,大到国家权贵、小到普通兵民,他们欺族灭祖,为虎作伥,成了民族的罪人。据资料,战争中,国民党军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汉奸现象”促使我们反省民族性中的弱点,以便躬修勤养,补苴罅漏,臻于至善。时下,“汉奸文学”如出笼的老鼠般突然窜红,不能不令人警觉和担忧。人品既废,再妙曼的词藻不也类于废物之气味吗?
纪念不如行动。华夏五千年文明,曾有过怎样的灿烂和辉煌,却因落后和内耗而沦为外族刀俎上的鱼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懂得:惟有奋斗求自强,也惟有自强保平安。试想,当再过一个甲子之后,我们的子孙会以什么样的自豪和感恩来纪念我们呢?
我们的先人,没有让悲惨的历史延续给后辈,积贫积弱近百载,至亡国绝种的最危急时刻,为大义而舍分歧,合全民族之力,与入侵者殊死搏战,绝地反击,终于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华夏民族抗击一系列外敌侵略的惟一一次胜利。这得了血沃泪染的胜利之花,穿越60年的烟尘雾霭,因时间愈久而愈加艳丽无比。
祭奠以慰逝者,纪念以励来者。我们民俗中凡此带有“怀念意义”的日子和活动,不外乎要起这两方面的作用。对抗日战争的纪念同样如此。
在战争中,吾祖吾先毁家纾难,慷慨赴死,在民族前进历程中树起高耸入云的丰碑;吾家吾国遭受前所未有的欺凌和践踏,烽火几遍九州,却最终渡过劫难,家国得以保全。对这一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件,如今安享太平的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来缅怀和追思都不过分。笔者以为,联系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这种“纪念”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要把历史的真实不折不扣地告诉一代代的后人,使之镜照般清晰不改,至万世而不变。人类文明的递嬗告诉我们:只有勇于保留并直观自己历史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时过整整一个甲子,有关那场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的战争的一切因果和性质早成定论,不同民族、国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早就昭然于天下,本不需要赘言,可是,作为挑起战争的三元凶之一、作为直接给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带来兵燹战祸的侵略国,在战后的几十年间,他们那里始终有不少人对战败耿耿于怀,采取种种手段为其先辈的罪孽涂脂抹粉,时而参拜战犯,时而篡改课本,时而声嘶力竭,时而气急败坏,意图混淆视听,美化其民族史上不光彩的一页。终其局,自然逃不开苍蝇碰壁的命数,“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但我们不能不警惕。倒非是怕其叫声响,而是要洞之于微细,遏之于萌芽,让那些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一类的死魂灵永葬地狱,不得再出来祸害人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承前启后,将历史的脉流原汁原味地传延下去,这也是对那些“苍蝇”们最有力的反击。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伤亡了3500万人,损失达6000亿美元;从持续作战时间看,美国3年9个月,苏联4年2个月,英国6年,中国则长达14年。
其次,抗战精神是对我们民族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主体精神的继承和光大,此精神已融入我民族之血液与魂魄之中,不断推动华夏民族自强不息,踔厉风发,走向繁荣昌盛的鼎盛时代。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优良传统,每当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这种传统就激励着热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烈。我们可以用不同词汇、从不同角度总结“抗战精神”的内容,诸如万众一心、团结御侮、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百折不挠、为国捐躯……这些特质构成了战争背景下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是张自忠将军赴死前的誓言。在那个烽火岁月里,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精神不朽的华章。抗战精神是辉映在历史天幕上耀亮的恒星,是回荡在岁月长河里不息的涛声。
第三,在树“功德碑”时也应保留“耻辱柱”。抗战中我们民族也出现了极少数变节、叛国分子,大到国家权贵、小到普通兵民,他们欺族灭祖,为虎作伥,成了民族的罪人。据资料,战争中,国民党军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汉奸现象”促使我们反省民族性中的弱点,以便躬修勤养,补苴罅漏,臻于至善。时下,“汉奸文学”如出笼的老鼠般突然窜红,不能不令人警觉和担忧。人品既废,再妙曼的词藻不也类于废物之气味吗?
纪念不如行动。华夏五千年文明,曾有过怎样的灿烂和辉煌,却因落后和内耗而沦为外族刀俎上的鱼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懂得:惟有奋斗求自强,也惟有自强保平安。试想,当再过一个甲子之后,我们的子孙会以什么样的自豪和感恩来纪念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