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作为支撑。把创业教育寓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大力进行创业文化的建设,对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业文化;创业教育
1.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1.1 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
高校创业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勇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硅谷创业文化”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1.2 高校创业文化的作用
1.2.1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理念的培育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培育校园精神。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将创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头脑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创业精神。
1.2.2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增强
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通过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创业能力包括创业态度、创造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矛盾、风险评估能力,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知识等能力。
1.2.3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构建创业技术支持系统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涉及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大力推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推动创业技术支持系统的构建。通过教学等环节,围绕积极扶持有创业倾向的大学生,从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培育创业技能,到实现创业、运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建立长远有效的技术知识支持系统。
2.当前国内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校园文化建设中,创业教育环境尚未培育成熟
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与社会创业环境脱节,与学校环境外的企业、研发机构缺乏联系,产学研断层明显。学校尚未设置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主要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挂靠在就业指导办公室,很少从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角度上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2.2 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创业文化教育方式不合理
政府主管部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资金需求看得太重,忽视了创业精神、专业知识、高新技术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高校还没有把创业教育正式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薄弱,创新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推广率较低。
2.3 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实践指导力度弱
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队伍。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对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而客观上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激发潜能,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2.4 大学生本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創业者的创业时间和精力有限;创业意识和创业综合素质薄弱。大学生与社会创业者相比,缺少商业实践的机会,导致对市场、商业规则等把握不准。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是针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甚至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不务正业,造成一些负面的舆论压力。
3.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文化特色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就开始了创业教育的有益尝试,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1 大学生创业背后有浓厚的社会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美国人的创业精神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许多父母对其子女从小就注重独立精神的培养,美国学生自己打工挣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可谓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另据美国考夫曼创业领导中心1999年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有91%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希望开办自己的企业。
3.2 学校有强大和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保障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从创业中心的建立到师资、科研队伍、课程建设以及创业基金的设立等,关键是院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教育大纲中融入了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创业教学大纲法制化,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大学的远景目标联系在一起。
3.3 政府、学校、社会形成较为健全的创业支持体系
美国创业支持体系比较健全,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扶助体系,政府有小企业管理局进行技术支援、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全方位为师生营造创业的宽松环境和氛围。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甚至有1-2年的时间可以脱离岗位到公司兼职,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4.对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4.1 推进创业文化建设,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
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要培养现代社会的创业人才,就要进行创业价值观教育,在校园里构建、营造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创业教育工作纳入了整体发展规划。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形成校、学院、辅导员三级创业教育工作网络。确立创业教育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班,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工作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
4.2 开展创业文化活动,形成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创业文化活动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善于启发受教育者主动追求知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创业能力训练,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实践训练,进行选题、查阅资料、立项申请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经常参与科研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参加创业成功者的创业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自主创业提供借鉴。
4.3 搭建创业能力训练的平台,打造创业领军人
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教育,就要搭建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训练的平台,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注重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创业设计”、“创业计划”大赛,积极组织全国、全省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通过创业教育文化活动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再根据学生的适应性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自立,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将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逐步走出自主创业之路。
4.4 建立创业教育协会,形成创业活动支持系统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改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相关企业广泛深入联合,校内外创业活动互动,积极构建以科技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工作协调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再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家参与对创业者的智力扶持与资金支持,以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把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工作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全员、全面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指导理性创业,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2]赵丽霞,单联娟.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与创业意识形成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
作者简介:张厚军(1974—),男,江苏徐州人,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文化;创业教育
1.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1.1 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
高校创业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勇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硅谷创业文化”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进行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1.2 高校创业文化的作用
1.2.1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理念的培育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培育校园精神。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将创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头脑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创业精神。
1.2.2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增强
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通过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创业能力包括创业态度、创造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矛盾、风险评估能力,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知识等能力。
1.2.3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构建创业技术支持系统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涉及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大力推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推动创业技术支持系统的构建。通过教学等环节,围绕积极扶持有创业倾向的大学生,从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培育创业技能,到实现创业、运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建立长远有效的技术知识支持系统。
2.当前国内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校园文化建设中,创业教育环境尚未培育成熟
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与社会创业环境脱节,与学校环境外的企业、研发机构缺乏联系,产学研断层明显。学校尚未设置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主要由学生处或团委负责,挂靠在就业指导办公室,很少从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角度上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2.2 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创业文化教育方式不合理
政府主管部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资金需求看得太重,忽视了创业精神、专业知识、高新技术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地位。高校还没有把创业教育正式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薄弱,创新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推广率较低。
2.3 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实践指导力度弱
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队伍。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对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而客观上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激发潜能,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2.4 大学生本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創业者的创业时间和精力有限;创业意识和创业综合素质薄弱。大学生与社会创业者相比,缺少商业实践的机会,导致对市场、商业规则等把握不准。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是针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甚至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不务正业,造成一些负面的舆论压力。
3.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文化特色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就开始了创业教育的有益尝试,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1 大学生创业背后有浓厚的社会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美国人的创业精神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许多父母对其子女从小就注重独立精神的培养,美国学生自己打工挣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可谓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另据美国考夫曼创业领导中心1999年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有91%的人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希望开办自己的企业。
3.2 学校有强大和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保障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从创业中心的建立到师资、科研队伍、课程建设以及创业基金的设立等,关键是院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教育大纲中融入了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创业教学大纲法制化,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大学的远景目标联系在一起。
3.3 政府、学校、社会形成较为健全的创业支持体系
美国创业支持体系比较健全,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扶助体系,政府有小企业管理局进行技术支援、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全方位为师生营造创业的宽松环境和氛围。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有一天、甚至有1-2年的时间可以脱离岗位到公司兼职,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4.对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4.1 推进创业文化建设,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
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要培养现代社会的创业人才,就要进行创业价值观教育,在校园里构建、营造一个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创业教育工作纳入了整体发展规划。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形成校、学院、辅导员三级创业教育工作网络。确立创业教育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班,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工作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
4.2 开展创业文化活动,形成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创业文化活动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善于启发受教育者主动追求知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创业能力训练,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实践训练,进行选题、查阅资料、立项申请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经常参与科研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参加创业成功者的创业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自主创业提供借鉴。
4.3 搭建创业能力训练的平台,打造创业领军人
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教育,就要搭建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训练的平台,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注重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创业设计”、“创业计划”大赛,积极组织全国、全省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通过创业教育文化活动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再根据学生的适应性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自立,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将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强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逐步走出自主创业之路。
4.4 建立创业教育协会,形成创业活动支持系统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改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相关企业广泛深入联合,校内外创业活动互动,积极构建以科技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工作协调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再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家参与对创业者的智力扶持与资金支持,以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把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工作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全员、全面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指导理性创业,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先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2]赵丽霞,单联娟.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与创业意识形成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
作者简介:张厚军(1974—),男,江苏徐州人,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