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我们有幸请到刘慈欣、王晋康、超侠三位科幻大咖,带着众多科幻迷的殷切问候以及知力小记者的问题,我们和三位作家聊一聊科幻。

写作与灵感


  问:当初决定要写科幻小说的动因是什么?
  王晋康:1992年,10岁的儿子每天都要听我讲故事。有一天儿子问:“爸爸,这个故事是你自己编的还是书上看到的?”我说:“我自己编的。”他说:“这个故事好。”得到儿子的夸奖,我抽时间把故事变成了文字,这就是我的处女作。
  刘慈欣: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幻迷,读的书多了就产生了创作的愿望,想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世界、自己的创意和更多人去分享,所以就开始写科幻小说。
  超侠:我是一个科幻迷,也是一个武侠迷。高中时有一本杂志叫《科幻大王》,我写了一篇名为《决斗》的科幻武侠小说去投稿,出乎意料发表了。发表以后拿到了100块稿费,我觉得很不错,又陆续写了几篇小说,就这样走上了文学道路。
  问:科幻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小说里面的前沿科技、新理论,比如时空穿梭、生物芯片等总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这些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刘慈欣:我觉得对任何人来说,获得灵感都是极其艰难的,没有人能轻易地获得灵感,包括我自己也一样。人长时间地沉迷一个领域,广泛地涉猎这方面的知识,每天都在这方面思考,可能会自然而然产生灵感。但是,写小说的创意和灵感与努力并不成正比。只能尽量地积累知识,丰富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体验,也许能得到一些灵感。
  王晋康:灵感可遇而不可求。以我自己的感觉,第一是要通读,包括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第二是无意识地积累。长期准备、大量阅读,某一时刻灵感可能就来了。
  超侠:比如平常总是思考科幻方面的内容,某天碰到一件事情让我产生想法了,就会记录下来。再从记录的这些想法中找寻灵感或故事情节,进一步完善,挑最好的去写小说。

畅想未来


  问:脑洞题,未来的世界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王晋康:我经常说,人的逻辑推理是有限的,不能够无限推理。所以我们现在最多只能预测阶跃之前的世界,理论上来讲无法预测阶跃之后的世界。大概50年内,人工智能应该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一个因素,有可能造成自主意识的出现。
  刘慈欣:我提两个画面,一个是好的,一个是糟的。最好的一个画面,我们抬头望向天空,那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太空城。而最可怕的一个噩梦画面是,整个地球表面恢复成工业时代之前的植被,动物自由地奔跑,鸟儿自由地飞翔,但是一个人也看不到。在某一个地方的某一个地窖里有一台超级计算机,计算机里面生活着100亿人,都是以软件形式在计算机里生活着。
  超侠:我感觉在不远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让所有人都可以足不出户感受整个世界。这也可能导致人们很难区分真实与虚拟的世界,有可能会创造出无限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觉得虚拟现实技术会越来越真实,越来越难以区分真假。

科普与科幻


  问:这个问题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科学小记者吴紫鹏。刘慈欣、王晋康两位老师都是高级工程师,超侠老师也是理工男,请问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是不是数理化必须要学得好?
  王晋康:不一定,科幻作家中文科出身的人不少,而且有些文科出身的作家还能写比较硬的科幻,比如陈楸帆。但科幻作家理性思维能力要强一些,知识储备一定要广博。知识储备不广博的作家只能写软科幻,很难写硬科幻。
  超侠:要注意知识面要丰富,科学知识要扎实,不能出错。幻想方面可以天马行空,写到科学知识时别让人挑出逻辑上的毛病。
  问:请谈谈科普与科幻有什么联系?
  刘慈欣:中国科幻能称为科普是自鲁迅先生开始的,鲁迅先生之后,科幻开始承担科学普及的使命。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科幻作家可能受西方新浪潮运动的影响,认为科幻是文学而不是科普,就努力把科幻转向文学方面。但是现在矫枉过正,以致国内的科幻作家患上了科普恐惧症。其实这个现象是误解,世界科幻三巨头—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的很多作品都有强烈的科普色彩,科幻小说应该允许文学性和科普性共同存在。用科幻的方式去做科普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科幻和科普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科幻中的科学是不太严谨的、文学化的,是科学在文学中的映像;而科普中的科学必须要准确。
  超侠:科幻能激起大家对科普的热爱,科幻小說里与科学相关的东西可能会激发读者的兴趣。影视方面,发现频道的许多科学传播节目制作相当精良,里面就采用了大量科幻的手法。
其他文献
老路灯,在时代列车的奔驰轰鸣中,它还在站台发出睡意蒙眬的光晕,默默目送着远行者的旅程。这些年来,在城市的迷离夜光中,我也还独自拧亮着一盏盏精神念想上的老路灯。  我26岁那年秋天的凌晨,从河边小城码头启程,坐船去上海。那时是江上慢船,要三天三夜的航程,是一次有关耐心的熬炼。穿过一条黑漆漆的小巷时,我听到了轮船在江面上的鸣笛,想来轮船已经靠岸了,我加快了脚步,走过黄葛树下一段斜坡,跌跌撞撞开始跑,一
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個角度,比如遇到困难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直到找到合适的路为止。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很糟糕。我们把这种人叫作一根筋。  当然,选择角度不能乱选。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说:“要领会高山,可立足低谷之渊;要看清低谷,则站在高山之上。”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上自己比较科学的判断、分析。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
有一种叫做“紫茉莉”的花,花色有紫、白、黄。如果把两种颜色的花种植在一起,临近的花朵中就会出现拥有对方颜色的杂色花来,且两色界线分明,突兀得像是人工染上去的一样。  有一种叫做“莲”的花,其根茎深深地埋在淤泥中,但其花叶从淤泥中抽离后,一丁点泥土都不带。不但如此,裸露在尘埃雾霾中的花叶任何时候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紫茉莉附近有其他颜色的花就开出杂色花来,因其轻易就会被授粉而改变基因,本质都变
他今年只有7岁,却屡次在各种竞技比赛中获得冠军。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潜能三项大赛”中,他以“30.843秒”的成绩创造了“单人最快时间完成10组3-6-3竞技叠杯”的世界纪录,他叫王宸颢。  王宸颢出生于厦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3岁那年,外婆去超市买菜,顺便给他带回了一个魔方。花花绿绿的魔方顿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王宸颢拿在手上扭起来。妈妈以为他只是好奇,想不到打乱后他竟然能够扭出两
牵牛花挑开的日子里,篱笆围成了乡下的院落。一家一户的篱笆墙上,牵牛花一步一步爬上去,红、白、紫相杂的小花朵,给篱笆墙披上了一件花格子衣裳,乡下人简朴的时光中,也便有了意趣和诗意。  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由棍子、竹子、芦苇或灌木构成,是用来保护院子和菜畦的一种设施。我家的院落与菜畦,那个时候用玉米秸或竹子围起来。南宋杨万里有诗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很多人都存在睡眠问题,为了能够获得理想的睡眠,他们尝试过各种促进睡眠的方式。相比之下,很多动物就要幸运得多,它们每天有超过80%的时间在梦乡中度过,堪称动物世界的睡神。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一种树栖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这种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主要栖息在桉树上,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22个小时左右。清醒的时候,它们的大部分时间也用来吃东西,可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懒虫。    棕
古往今来,人们常被这样一句话鞭策和激励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远远比黄金珍贵,才倍加珍惜。  《千字文》又说:“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意思是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陶渊明有诗句:“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此句表明光阴的重要性。曹丕又在《典论·论文》中强调:“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吴起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文武双全,军政全能,作为兵学家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可与商鞅比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奇怪的是,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吴起这样一个一生战无不胜的将军,却没有成为各国争夺的“香饽饽”,而是到处受排挤,从鲁国到魏国,又从魏国辗转至楚国,虽然建立了赫赫军功,却被评价为不仁不义,最后也未能善终。  吴起出生于卫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发展,他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
清代扬州有个富商,得知郑板桥的字画名声很大,堂屋里要是挂上一副郑板桥的亲笔对联,他也能挤进“雅士”的行列了。  于是,他到郑板桥家去求其给他写个中堂。郑板桥平时最看不惯那些胸无点墨,却爱附庸风雅的人,这会儿见浑身散发铜臭味的富商上门求字,故意把价钱说得很高,开口要一千两银子。这位富商不愧为生意场上的老手,随口就来了个“拦腰砍”,即杀价为五百两银子。  郑板桥也不多说,收好银子,铺纸蘸墨,笔似龙飞蛇
傍晚出去散步,沿小区附近的湖边走,总会看见一些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这不奇怪,见多了,也就习惯了。路上有邋遢的人,就会有干净的人,习惯了,也就好了。可我仍对“干净”这个词生出几分好感来,干净如一湖清水、一方净空,是容易让人生出好感来的。  雨后的远山近树,明媚清新;清晨的花草,露珠盈盈;山寺的晨钟暮鼓,悠远纯净;孩子的目光,清澈明慧……这些都是干净的,这些也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可是,相较于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