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习惯;养成;行为规范;纠正;
督促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43—0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范畴,主要靠后天培养而形成,包括学习情感、意志、心理稳定、做事时精神的专注程度、办事的恒心、耐心、责任心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也是人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因此儿童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习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干好事业创造了条件。教师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最好的监督者和帮扶者,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研究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
一、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培养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首先,培养一个习惯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其益处。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做工作,使学生有获得这种习惯的愿望,进而逐渐养成这一习惯。其次,要树立榜样,让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来激励那些正要或将要养成好习惯的学生。
在强化行为规范中约束。良好的习惯往往是经正确引导或强化训练而形成的,给学生制定一些行为准则,用这些行为准则对他们的良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不良的行为给予约束,通过正面强化来形成良好习惯。
在反复纠正中强化。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偶尔的教育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要及时且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才会使良好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越来越稳固。
二、应重点督促学生养成的习惯
1. 一心向学的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在潜意识下把周围事物与学习联系起来,视听等感觉便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大脑便会持续地容纳、过滤、加工、创新知识。拥有该习惯的学生,会感到生活处处有乐趣,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即使在读报看电视时,也能把注意力自动调整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
2. 专心致志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主要努力方向。在一定时间内紧紧围绕学习的主要方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不涉足与主要努力方向无关的事情。二是要做到全神贯注,课堂上全神贯注听讲,做作业聚精会神思考,对于周围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3. 执行计划的习惯。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完成学习计划,即“知易行难”。要定时学习,这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条件,每天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要定量学习,这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记忆先行,每天必須完成记忆任务,二是及时复习,做好作业,学会独立思考,三是反思领悟,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避免知识的脱离与割裂,这样便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运用自如。
4. 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首先要学会观察事物,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来,上课时有的放失地带着问题学习思考。思考有三方面益处,一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把散落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这种习惯,在短期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量的增加,会越来越重要。二是有利于辩证地学习书本知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三是可释疑解惑,有所创新。
5. 讲究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中小学生应注意两者并重,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如要克服劳逸失度、躺着看书等习惯。养成以下习惯,会减少学习阻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生活会如一首婉转悠扬、轻松愉快的歌,忙而不乱,紧而有序,也必将成为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中小学时期是人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同学们来说,尤其是对一些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同学,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些学习的约束制度,如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有节制地看电视和文明上网等,针对自己明显不足的行为习惯定好明确的整改要求,如见到老师行礼问好、同学之间相互礼让、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美观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然后努力使自己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去贯彻执行,直到形成一种自觉行为。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今后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是优质工作和生活的根本保证。
编辑:蔡扬宗
督促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43—0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范畴,主要靠后天培养而形成,包括学习情感、意志、心理稳定、做事时精神的专注程度、办事的恒心、耐心、责任心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也是人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因此儿童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习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干好事业创造了条件。教师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最好的监督者和帮扶者,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研究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
一、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培养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首先,培养一个习惯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其益处。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做工作,使学生有获得这种习惯的愿望,进而逐渐养成这一习惯。其次,要树立榜样,让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来激励那些正要或将要养成好习惯的学生。
在强化行为规范中约束。良好的习惯往往是经正确引导或强化训练而形成的,给学生制定一些行为准则,用这些行为准则对他们的良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不良的行为给予约束,通过正面强化来形成良好习惯。
在反复纠正中强化。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偶尔的教育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要及时且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才会使良好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越来越稳固。
二、应重点督促学生养成的习惯
1. 一心向学的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在潜意识下把周围事物与学习联系起来,视听等感觉便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大脑便会持续地容纳、过滤、加工、创新知识。拥有该习惯的学生,会感到生活处处有乐趣,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即使在读报看电视时,也能把注意力自动调整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
2. 专心致志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主要努力方向。在一定时间内紧紧围绕学习的主要方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不涉足与主要努力方向无关的事情。二是要做到全神贯注,课堂上全神贯注听讲,做作业聚精会神思考,对于周围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3. 执行计划的习惯。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完成学习计划,即“知易行难”。要定时学习,这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条件,每天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要定量学习,这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记忆先行,每天必須完成记忆任务,二是及时复习,做好作业,学会独立思考,三是反思领悟,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避免知识的脱离与割裂,这样便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运用自如。
4. 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首先要学会观察事物,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把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来,上课时有的放失地带着问题学习思考。思考有三方面益处,一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把散落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这种习惯,在短期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量的增加,会越来越重要。二是有利于辩证地学习书本知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三是可释疑解惑,有所创新。
5. 讲究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中小学生应注意两者并重,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如要克服劳逸失度、躺着看书等习惯。养成以下习惯,会减少学习阻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生活会如一首婉转悠扬、轻松愉快的歌,忙而不乱,紧而有序,也必将成为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中小学时期是人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同学们来说,尤其是对一些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同学,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些学习的约束制度,如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有节制地看电视和文明上网等,针对自己明显不足的行为习惯定好明确的整改要求,如见到老师行礼问好、同学之间相互礼让、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美观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然后努力使自己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去贯彻执行,直到形成一种自觉行为。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今后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是优质工作和生活的根本保证。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