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 珍惜劳动成果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ei8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国民经济的生产和人们消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是创造我们美好生活的源泉,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感谢各行各业劳动者为人们美好生活作出的贡献。
  一、了解衣食之源,珍惜劳动成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民祖祖辈辈,早起五更至日落的辛勤劳动,为人们带来了衣食之源。如《我们的衣食之源》一文讲述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是对学生进行农耕教育的好素材,能让他们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辛苦,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行为习惯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衣食之源,体会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辛,做到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1.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教师要图文结合,创设情景(观看课文的插图与播放视频结合)地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即了解翻土、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浇灌、排水、收割、碾米等过程,让学生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做到既要感谢大地对庄稼的养育,也要感谢劳动人民付出的辛勤劳动。
  2.知道农作物种类多,是美好生活的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视频资料了解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种类多,如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课文插图展示了粮食、食用油、水果、白糖等物品,这些物品来自种植业;课文还介绍了人们通过饲养家禽为人们提供做羽绒服的鸭绒和食用肉类等,也介绍了牧民放牧牛羊的生产活动,让学生知道畜牧业为人们提供肉、奶、皮革等生活必需品。
  3.认识林、畜牧、渔、种植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依据课文插图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介绍林业、畜牧、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等,让学生知道林业、畜牧、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林业、畜牧業和渔业。
  4.认识农业的重要性,尊重劳动人民。在学生认识农业是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及工业生产等离不开农业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人民。
  5.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通过讲述一粒大米的诞生历程,认识到白白的米饭来之不易,要做到“节约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做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少年。
  二、了解产品来源,尊重劳动者
  《这些东西哪里来》一文教育学生要感谢创造工业产品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从小树立创新意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呢?
  1.“探秘”物品身世,了解生活用品的来源。教师通过播放生活用品来源的视频,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自己的家庭中都使用了哪些物品,让学生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来列举生活中使用到的工业产品,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做到尊敬劳动者。
  2.通过生产过程,了解工人工作的辛劳。结合课文中生产玩具小熊的整个过程(设计样子、准备原材料、缝制、装饰、检验、包装、运输等),让学生知道工人们分工明确,各项工序环环相扣,他们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与支持,既工作效率高,又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学生了解工人师傅工作的辛劳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者的教育。
  3.观看插图,了解工业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方便。《这些东西哪里来》一文的第一组插图表现的是洗衣机把妈妈从琐碎、费时的手工洗衣中解放出来;第二组插图表现的是电梯解决了人们,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费力爬楼梯的问题;第三组插图表现的是空调解决了人们夏天酷热难耐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在家中还有哪些产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舒适与方便,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4.开展“小调查”,在对比中提高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用到的物品进行对比调查,如问一问爸爸、妈妈小时候用的物品有哪些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已经有了更好、更适用的物品;有哪些物品是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在班级开展“新生活用品介绍会”,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感受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5.拓展延伸,开展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看《中国制造》(儿童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儿童版)等书籍,也可以观看一些介绍工农业产品的视频及讲述科学技术改革创新给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好处的视频,让学生关注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知道工业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一切都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学生敬重科学,敬佩劳动者。
  三、了解工作艰辛,树立感恩意识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各行各业相互关联,共同保证了社会良好的运转。所以,人们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会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如《生活离不开他们》一文是让学生知道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在学生感受这些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教育学生要树立感恩的意识,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劳动者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1.了解劳动者提供服务的艰辛。《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的图与文表现的是农民种粮食和蔬菜、纺织工人的劳动、建筑工人在建盖楼房、列车的驾驶员与养护工人的劳动,正是他们每天的辛勤工作与服务,才能让人们的生活舒服和便利,社会才能有序地运转。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图学文,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2.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感恩意识。教师要结合教材聚焦学生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的三幅图的内容(李东接受公交车驾驶员提供的服务,李东妈妈接受商场售货员提供的服务,李东爸爸接受餐馆人员提供的服务),然后再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交流自己和家人都接受过哪些劳动者提供的服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教育学生要感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3.知道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引导学生阅读《妈妈也是劳动者》的短文及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认识到普通劳动者有清洁工人,有列车调度员,有交通警察,有小区的保安……他们从早到晚不畏辛劳,默默奉献,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守自己的岗位。要通过辨析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劳动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和人们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他们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4.开展活动,表达感激之情。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要组织学生开展尊重劳动者的活动。(1)走访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从事的职业与工作的内容,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然后在班上“夸夸辛勤的劳动者”活动中进行交流。(2)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从事什么职业,是怎样辛勤工作的,有什么动人的事迹。然后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四、开展多种活动,感悟高尚美德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工农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懂得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认识到创新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学《美好生活哪里来》一课后,教师要通过开展“观看、聆听、走访、办专栏、演讲、写作”等活动巩固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认识,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感悟劳动者高尚的美德。
  1.观看。组织观看新闻。如观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果展览》,观看家乡翻天覆地变化的新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2.聆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天要坚持听广播、新闻、故事……如笔者组织学生听下派村第一党支部记讲述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邀请环卫工人到班上讲述自己的工作等。
  3.走訪。走访身边模范先进人物。如笔者组织学生走访家乡老区带头人、福建省劳动模范、际岭村党支书吴帮辉,了解他带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参观际岭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组织学生走访我县小密包酒厂,参观酿酒的全过程,感受酿酒工人的辛劳,感谢工人为人们生活改善作出的贡献。
  4.办专栏、手抄报。如笔者在班上办“家庭生活新变化”专栏、“采访劳动者”的手抄报等。
  5.参加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县、乡镇、学校、班级“可敬的劳动者”的演讲比赛。
  6.写征文、写读书笔记。组织学生读《乡村新变化》《时代楷模》等书籍,写出读后感,做到读写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感悟劳动者高尚的情操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今后有效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开展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的一般人群和密切接触者的问卷调查,了解3个地区人群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共调查居民1412人,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68.99%,2018年为67.27%,2019年为74.62%,其中密切接触者288人、总知晓率为70.54%,总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和田、阿克苏和喀什,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的《八阵图》应该是对诸葛孔明一辈子成就最简单明了的总结。从三国时期到现代,乃至未来,孔明的故事必然会一直流传下去。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关键词】网络空间 网络行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威胁  【中图分类号】E16/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0.010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全面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对网络的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信息网络技术既成为国家主要功能运转、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和社会治
汉晋时期,流行着一种榜题为\"舍利\"的神兽,最初见于东汉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后又发现于西晋敦煌佛爷庙湾彩绘砖画墓。近年来,西高穴村二号墓中发现了两处带有\"舍利也\"\"舍利禽\"榜题的图像,为我们识别此类神兽身份提供了新的图像依据。研究发现,\"舍利\"图像大量存在于山东、苏北、陕北等地的汉画像石中。舍利兽是构成汉代神兽祥瑞体系的重要成员,同龙、虎、辟邪、麒麟、天马、凤鸟、鹿、玉兔、九尾狐、比肩兽、六牙象等共同组成了东汉时期流行的汉画祥瑞。通过文献和图像的对读发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本质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其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实施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则以学生发展需求为立足点,围绕数学学科本质,把握学生需求,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合作、反思、应用……在聚焦思维发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学情进行教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从而建立“几个几”就是所规定标准的几倍的数学模型。  2.通过动手操作与数形结合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数学抽象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
我们平常听到的“倍的认识”通常是用“倍”的概念讲“倍数”知识。没有对“倍数”的概念建立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下面我就工作坊坊主许华庚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节课从“十新十异”背景下的“剖”教材“析”素养,谈一谈教材分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运用数形结合的知识为学生建立“几个几”的模型思想  为了学
当下这一场肆虐全球并还在蔓延的病毒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了这个世界。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不同地域的人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变化。吉狄马加的长诗《裂开的星球》,试图回答当下世界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由于优异的光学和机械性能,Y2O3-MgO复相纳米陶瓷被认为是红外透明陶瓷的重要候选材料。尽管如此,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严重的光散射和不必要的吸收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这阻碍了该材料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应用。在目前的工作中,先通过尿素沉淀法制备了Y2O3-MgO核壳结构纳米粉体,然后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下制备了Y2O3-MgO复相纳米陶瓷。通过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
金刚石压机设备是静态高温高压的唯一基础,不可争议的是国产六面顶压机的发展成就了中国和世界人造金刚石行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回顾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国产六面顶压机从小到大、从简单到智能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对不同阶段、不同压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现在中国六面顶压机的保有量及保有状态进行了客观评价。文章认为中国六面顶压机已成为金刚石合成的主力,支撑着中国金刚石和超硬材料的发展;中国六面顶压机技术简单,在温度及合成腔压力、温度及环境综合控制上有较强的优势,能有较大的合成压力可提高单次产量,从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