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个性飞扬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变作文批改观念,反对三种做法
  (一)反对互批
  学生互批作文是许多学校经过验证的好的作文形式,为何却又阻碍个性写作呢?哲学中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必定存在功利主义,写作文可以说是一个表现的机会。再者,学生互批,不能让被改者心悦诚服。理由就是在同一教室学习即便有差别,也没有老师评价的有说服力。即使学生互批后,教师再着重评改几篇,学生也会有看法。
  (二)反对套话
  套话陈旧、僵化,不能针对具体的文章作出中肯的评价,从而起不到指导作用。例如“语言生动”,如果学生自己认为作文语言够生动,那他又如何能看出不生动呢?同时,套话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在发下作文本时,学生不免要互相看一看教师的评语,如果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好与坏的差别就不存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作文不过如此,从而对作文失去兴趣。
  (三)反对一言堂
  一言堂是一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在作文评改过程中许多教师会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一篇作文,往往就是自己说了算,即使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也不顾及。这实际上是一种扼制学生个性的表现。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往往是由个性所决定的。那么对于一篇文章的评价,就一定要允许有多种观点存在。
  二、改变作文批改方式,让学生成为批改的主体
  (一)把教师的批改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结合起来
  1、教师示范、学生自批。方法是:教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从中挑选几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仔细考虑好该怎样修改。上课时,可将作文用大字抄出张贴或印发给学生,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放大,师生共同讨论哪儿该改,该怎样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然后再去修改自己的作文。
  2、教师指导学生共同批改。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在批改前,教师事先打印好优等和劣等作文各一篇。首先,请优写等作文的学生谈写作经验和技巧;接着,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交流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再根据训练要求作适当的补充和强调;最后,学生根据以上的意见和要求,各自修改手头上的劣等作文。这样讲起来格外新鲜,批起来格外有味,改起来也格外有劲。
  3、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就是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发现妙词佳句画上圈或波浪线以资鼓励,凡是学生看了符号就能理解修改意图的,就只画符号;凡是看了符号还难以明白怎样修改的可适当加点眉批。“学生改”就是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加以修改,进行二次作文。
   (二)教师批改作文的最有效方式是面批
  在面批前,对不同的写作者教师应确立不同的批改重点。审题不清的教给他审题的方法,材料贫乏的让他增加课外阅读量。批改者的精力有限,与其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还不如攻其一点。况且不同的写作者,他的风格,优、缺点都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人而宜,才能体现写作者的个性。
  三、改变批改评语,用激励去温暖学生
  首先,教师的评语要经历指导性到建设性两个阶段
  当学生的作文还处在如何审题、选择恰当的材料,如何把文句写通这些基本的作文习惯上时,教师的评语应该是指导性的、确定的,以使作文者在一开始即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其次,评语要准确、客观
  一个不公正的裁判不是一个好裁判,作文评语的关键是要准确、客观。得到别人公正的评价和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自己作文的得意之处被老师无一遗漏地发现并加以赞赏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成就感和对教师“慧眼”的认可。
  第三,评语要有文学性、幽默性
  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斐然,而教师的评语却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的评语可妙笔生花,与文章相映成趣。
  第四,评语要有鼓动性、导向性
  对于好的作文,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特别是学生的年龄越小表扬的效果就越好。同时作文教学是指导写作到批阅讲评指导再到指导创作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作文批语的导向性一定要具体、明确,不要说一些过于抽象的、似是而非的话,让学生摸不清头脑。
  第五,注重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其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可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都没有诸如如何写开头、结尾,如何写过渡、照应等的系统内容,更
期刊
在大力提倡“发扬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来谈论“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好象很是不合时宜。但是有感于目前语文教学中种种似是而非的现象,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  首先,我们要澄清什么是“教师主体”。一说起“教师主体”,人们就往往会想到传统语文教学中那种教师主宰着课堂,“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以为那就是“教师主体”的体现。我以为这是不正确的。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耳提面命,学生洗耳恭听,看起
期刊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更要创新开拓,追求教育的新境界。以下就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    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建设良好的班风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班主任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要让学
期刊
诗歌是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它因其本身语言的高度浓缩和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而令人喜爱。我们都知道:“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语言再精炼,它都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毫不夸张地说,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在今年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以现代诗歌为独立板块构建了一个探究、学习诗歌的平台,使师生们对诗歌的鉴赏有了更深的把握。这学期教材提供的现代诗歌有四篇,分别是名家
期刊
一、庄子其人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庄子与老子一脉相承,主张一种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同时,庄子崇尚一种“天人合一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可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针对原因从保证阅读时间、挖掘阅读资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四方面提出指导策略。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义务和重要职责。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
期刊
文言文语言晦涩,经典的文言课文常被学生拒于千里之外。加之我们采用的教法主要还是讲析,精美的文章常会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失去了应有的美感,确实很难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并喜欢它们。作为教师,自己也不喜欢程序化的东西,也期待自己的课堂能多一些灵动与精彩,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沿袭了过去的教法,让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与激情。静心一想,实际还是信不过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低效的困境
期刊
巍巍河山,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56个民族,亿万万子孙。他们以自己的朴实、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这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这是一道道营养大餐。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鉴于如此,我们就应大力开发地方民俗民间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由于是身边的物,眼中的景,熟悉的故事与人物,学生的课堂激情就很容易调动起
期刊
一、多媒体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多媒体已逐步走进课堂,“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程度,新方法的采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为此,必要时,教师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由此激起其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使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内容,并且能顺利准确地把握知识要领,从而也使学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在他们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十字路口时,怎样引导当代中学生树雄心、立大志,如何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怎样利用中学教材中生动感人的经典事例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树爱国之心  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在很多篇目中都有体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等篇目,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