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方式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恐惧、焦躁情绪及疼痛感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佳(P<0.05)。
结论:在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视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 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8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98-02
心血管介入手术时现代化心脏病临床诊治的首选途径,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特殊,容易因入院治疗产生精神刺激,进而导致病情恶化,这就对临床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研究为寻求稳定心血管患者介入手术期间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对30例患者采取了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8±1.8)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1±1.3)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特点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
术前与家属谈话交流。手术开始前,若观察到患者食欲低下、叹气、愁眉不展、不愿配合检查和准备工作、常常失眠,表明患者存在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要尽快与家属就患者病情、手术必要性、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谈话,告知家属介入治疗大致过程、治疗原理及预期效果,讲明可能出现的危险,让家属在了解治疗情况的前提下签订知情同意书。鼓励家属与患者交流,加倍关怀和鼓励患者。护士同家属一起做患者心理工作,让患者尽可能客观地了解手术情况,消除心中疑虑和负面情绪,积极接受手术准备工作。
消除自责、内疚情绪。观察患者是否失眠、无助、茫然、双眼无神、沉默寡言,若有上述表现,表明患者有失落感,认为自身病情加重了家人经济、精神负担。护士应引导家属站在患者角度思考、真正体谅患者,让患者认识到年龄的增长、体质减弱等自然因素是其生病住院的主要原因,告知患者无需自责、内疚,积极接受治疗就能回归健康的生活。
将心理干预渗入到日常生活护理中。术后告知患者多饮水、牛奶,利于排出造影剂;术后1h左右帮助患者进食高纤易消化食物,控制食量,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切勿用力排便,不要害怕伤口疼痛而不敢饮水、进食,摄取足够的营养、保持排便畅通才是关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排便时提供隐蔽设施,让患者更舒适。如此可让患者配合正确饮食、排便的同时有被尊重、被关怀之感,在安定、温馨的环境中更易保持良好的心情。
1.3 评价标准。通过Richard镇静-激越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精神状态[2]。以PSQI量表分析患者睡眠质量,满分21分,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7分为差[3]。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恐惧、焦躁情绪及疼痛感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佳(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病情特殊,需强化围术期心理护理服务,帮助患者以积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准备工作、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疾病护理服务。本研究在围术期常规病情、生活护理同时,根據患者病情、手术特点及心理状态,开展了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护士在围术期结合自身护理经验及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仔细观察患者检查、护理配合情况及表情变化、情绪表现,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手术特点讲解、病情分析、家属交谈、护患交流,引导家属体谅、关怀、鼓励患者的同时,护士积极运用专业手段帮助患者客观认识病情与手术治疗,消除疑虑、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4]。
护士应真正做到以患者为工作中心,时刻为患者感受及患者利益着想,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患者对自身病情及介入治疗负面情绪的由来,进一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护理技能与心理学知识,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改善患者护理体验[5]。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后,全组患者恐惧评分(2.5±0.3)分、焦躁评分(2.3±0.3)分、疼痛评分(2.1±0.2)分,10%睡眠质量差,各项情绪评分及睡眠质量均由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证实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辅助实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国琪,吴湘华,周津津等.循证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8-20
[2] 李微,王美灵,张佳雷等.1例主动脉杂交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82
[3] 唐璐.周围血管介入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0):594
[4] 胡东芳.1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引起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8):1918
[5] 罗淑平.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31-32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恐惧、焦躁情绪及疼痛感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佳(P<0.05)。
结论:在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视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 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8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98-02
心血管介入手术时现代化心脏病临床诊治的首选途径,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特殊,容易因入院治疗产生精神刺激,进而导致病情恶化,这就对临床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研究为寻求稳定心血管患者介入手术期间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对30例患者采取了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8±1.8)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6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1±1.3)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特点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
术前与家属谈话交流。手术开始前,若观察到患者食欲低下、叹气、愁眉不展、不愿配合检查和准备工作、常常失眠,表明患者存在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要尽快与家属就患者病情、手术必要性、患者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谈话,告知家属介入治疗大致过程、治疗原理及预期效果,讲明可能出现的危险,让家属在了解治疗情况的前提下签订知情同意书。鼓励家属与患者交流,加倍关怀和鼓励患者。护士同家属一起做患者心理工作,让患者尽可能客观地了解手术情况,消除心中疑虑和负面情绪,积极接受手术准备工作。
消除自责、内疚情绪。观察患者是否失眠、无助、茫然、双眼无神、沉默寡言,若有上述表现,表明患者有失落感,认为自身病情加重了家人经济、精神负担。护士应引导家属站在患者角度思考、真正体谅患者,让患者认识到年龄的增长、体质减弱等自然因素是其生病住院的主要原因,告知患者无需自责、内疚,积极接受治疗就能回归健康的生活。
将心理干预渗入到日常生活护理中。术后告知患者多饮水、牛奶,利于排出造影剂;术后1h左右帮助患者进食高纤易消化食物,控制食量,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切勿用力排便,不要害怕伤口疼痛而不敢饮水、进食,摄取足够的营养、保持排便畅通才是关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盆,排便时提供隐蔽设施,让患者更舒适。如此可让患者配合正确饮食、排便的同时有被尊重、被关怀之感,在安定、温馨的环境中更易保持良好的心情。
1.3 评价标准。通过Richard镇静-激越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精神状态[2]。以PSQI量表分析患者睡眠质量,满分21分,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7分为差[3]。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恐惧、焦躁情绪及疼痛感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佳(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病情特殊,需强化围术期心理护理服务,帮助患者以积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准备工作、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疾病护理服务。本研究在围术期常规病情、生活护理同时,根據患者病情、手术特点及心理状态,开展了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护士在围术期结合自身护理经验及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仔细观察患者检查、护理配合情况及表情变化、情绪表现,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手术特点讲解、病情分析、家属交谈、护患交流,引导家属体谅、关怀、鼓励患者的同时,护士积极运用专业手段帮助患者客观认识病情与手术治疗,消除疑虑、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4]。
护士应真正做到以患者为工作中心,时刻为患者感受及患者利益着想,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患者对自身病情及介入治疗负面情绪的由来,进一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护理技能与心理学知识,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改善患者护理体验[5]。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后,全组患者恐惧评分(2.5±0.3)分、焦躁评分(2.3±0.3)分、疼痛评分(2.1±0.2)分,10%睡眠质量差,各项情绪评分及睡眠质量均由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证实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辅助实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国琪,吴湘华,周津津等.循证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8-20
[2] 李微,王美灵,张佳雷等.1例主动脉杂交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82
[3] 唐璐.周围血管介入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0):594
[4] 胡东芳.1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引起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8):1918
[5] 罗淑平.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