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个性化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评《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教学模式创新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成为当前艺术教育创新的内生动力.为了实现音乐人才培养与时代成功接轨,学校音乐教育必然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确保能促进学生在更加多元的音乐课堂中实现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大数据技术确实成为当前音乐艺术教学创新的重要依托,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改革的实效性.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应明确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将学生个性发展纳入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中.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根据时代发展调整了音乐课程的设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流于形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依旧相对被动,这样培养出的艺术人才不仅存在知识面窄的问题,而且专业技能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艺术实践流于形式.为了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而使学生缺少艺术实践的机会.当前许多教师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虽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却难以在实践中将自身的专业素养展现出来,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法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匠人精神是一种人品、一种心性,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各行各业的人都具有普适性.教师和匠人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他们的工作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既需要娴熟的技能和技巧,又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灵性,这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在当下这个浮躁与倦怠并存的年代,教师可以从匠人精神那里获得精益求精、执着专一、从容淡定、自我欣赏、自成一格、自我修炼等诸多启示.
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明确的概念知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更注重对体育技能的传授,不重视挖掘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尽管能增强学生体质,但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目标.为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需要促进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与课程理论的紧密结合.
期刊
文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承精神文明和艺术情感的一种教育手段,还可以把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个性化的艺术审美传递给当代的青少年,让青少年经过文学教育之后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文学素质和人格魅力.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在多元化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更加多元,家国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的一生当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会在不经意间接触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大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抑或是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培养
期刊
“劳动品质缺失”是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中的突出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劳动项目的 热爱、缺乏劳动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基础、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困难磨炼,且支持劳动品质养成的社会组织系统尚不完备.采用积极心理学“三个支柱”的理论架构,探索学生劳动品质培养机制:通过“激发动机、创造积极情绪体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等,激发学生对劳动项目的 热爱;通过学习劳动知识、规范与技能,创造实践机会,创设困难场景等,引导学生建构积极劳动品格;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家庭加强劳动教育引导,政府统筹资源,社会关
学校融合、应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智慧学习新方式,鲜明地提出基于大数据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131智慧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1”指一课,“3”指大数据环境下教与学三个阶段的学习模式,第二个“1”指一平台.rn“一课”区别于传统狭隘意义上的仅限于在校课堂教学的概念,而是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完整学习过程的泛在学习背景下的各种学习场景,包括学校、课堂、社会、家庭学习等.大数据环境下教与学三个阶段的学习模式及学习状态分别为如
期刊
基于“互联网+”环境,将数字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利用大数据反馈突破教学重难点、精准施教,并借助即时评价反馈,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性的成长,使学生自适应学习能力不断提升.rn首先,课前通过数据分析,检测定向自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呈现问题,反馈情况,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困惑点的过程中,使其隐性思维显性化.如运用评估先于教学策略,将问题呈现在理解单上,让学生配合微课学习,进行知识延伸;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计学生定向自学练习量和难易度,用课前在线前测帮助学生从旧知走向新知的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抗击疫情期间,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疫情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透显出极其丰富的价值意蕴,对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重大.因此,要从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方式深度融合等三方面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和声、复调、曲式与配器四门课程被统称为“四大件”,共同构成了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核心框架,是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复调学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该课程教学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近年来,在音乐教育者们对复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之下,我国复调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创作环境不断对作曲理论教学的专业性与前沿性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作曲理论的过程中能够认识现代音乐的全貌,为了让我国复调学科发展适应当下
期刊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当今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教育理念与思想激情碰撞,国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希望涌现出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名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中国基础教育是一大片改革试验田,一线教师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耕耘,期待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教学服务.语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读写表达等实用性基础技能,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身优势与实际学情尽情挥洒自己的教育智慧,各种教学方法也都能够找到发挥作用的一席之地.主题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教育教学智慧的探索,窦桂梅老
期刊
扬琴属于弦乐器,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传播的乐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不同的发展情况,并且发展出差异性的艺术表演特征.在中国,扬琴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的广东,经过数百年的本土化发展以及与中国传统器乐的深度融合,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传统民族乐器类型之一.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其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中国传统艺术受到重视.扬琴作为经典器乐之一,自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不少艺术院校以及培训机构都设置了扬琴教育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