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跨入高中学校的大门,面临的一切都是全新的。环境新、校舍新、教材新。如何在新的学年里学好数学,摆在了高一新生和我们教高一的教师面前。因为高中数学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比初中数学有很大的拓展和提高。很多的学生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学生学不好高中数学,其中有学生自身的问
题,也有我们教师教学上的失误。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一、 学生要了解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
现在的高中大多采用分层招生,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招生模式不一样。不同层次的学校,招收的学生的层次也不
同。学生面临的教学方式也不一样,学校的培养方式和理念也不一样。进入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理想也将不一样。原来在初中定下的理想可能由于现实的原因不得不做出修改。因此进入一所高中后的学生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好高骛远,才不会让自己的情绪有落差,使学习出现情感的波动。
学生在初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顺利的升入高中学习,说明其方法还不错。因此有的学生便认为初中怎么学,高中还照样怎么学,肯定可以成功,至于改进学习方法,可能没有那个必要。有的学生在初中根本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教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被动地学习,这样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波动最大。由考试出现挫折,进而发展成为厌学的,也是这部分学生。他们的意志很脆弱,思维总带有一定的惰性,没有强大的外力很难矫正过来。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初中的学与考、高中的学与考之间的差异弄不明白。初中的学与考同高中的学与考,究竟有哪些差异呢?
初中数学的学与考,基本上还停留在学什么就考什么的层面上,学生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基本上没有生疏感,拿之能做、做之能对。初中的考试基本上是考知识,是考学生是否学“懂”了。而高中的学与考,不仅仅是考知识,而且侧重于考能力,是考学生是否学“会”了,这就好比学木匠活,初中阶段就好比学徒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及会制作一些日常物品,而这些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就是考见识。高中阶段就好比学徒要在给定的材料的基础上去设计一件物品,这件物品可能只在图纸上有。那就要对别人要的东西进行特征、性质的分析,只有分析透彻了,才能做出别人想要的东西来,这就是考能力。
学会使用工具,主要靠“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要有毅力,功到自然成,靠的是时间。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工具,则靠“悟”,这不是靠时间能解决的。高中学生在知识的拥有量上差别并不大,但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差别可就大了。什么是“悟”?那就是感受体验,是开拓创新,是对所学的知识琢磨出道道来,以教师所教的方法琢磨出规律来,那就是要从学习的本质上来把握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这样去做。也就是说初中数学的学习,只要用心花点时间去拚,成绩是可以上来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当然要花时间去拚,但并不是有时间拚就行了的,有的学生没日没夜地学习,结果是成绩总不理想。高中数学的学习除了苦干之外还要巧干。那就是去“悟”,去琢磨。
二、 教师要认识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知识倾注的对象,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倾注对象缺乏必要的认识,那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流于形式,学生的成绩将难以提高。教师拿什么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成绩?
高中数学的第一堂课,教师应该了解一下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还将用到的初中学过的知识,要做一个系统的回顾,理顺同学们的知识网络。如立方差公式、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与圆的相关性质等。第二堂课教师应向学生全面介绍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方法。进入高一的新生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初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这时介绍高中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这种过渡中爱上高中的数学,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习高中的数学就不会有一种突兀感,学习将是那么的自然而和谐。
三、 师生互动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师从初中知识出发,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转化过渡到高中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初中的教材体系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师在教高中数学的同时还有必要去研究初中数学教材,要在问题的创设中借用初中的知识体现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自然过渡,效果十分理想。对于初中的部分选修内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初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讲授。如圆的知识等在高中又是必需的则要作重点来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链接得完好,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跳跃感,知识才不会出现“断层”的现象,学习的热情才会上去,这样才能爱好数学,学好数学。
针对现行教材的实际情况,高中教材的编写,立足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教材有些地方的编写比较的简略,教师在上新授时,只有由浅入深地来举例讲解。初中的教材不是这样的,有什么样的例题才有什么样的练习题,也才有什么样的考题。很多初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就学不好数学了,难怪高一的新生有这样的感受: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会,考试一考便废。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必须要研究初、高中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它们的差别,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驭自如,举重若轻。
研究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要师生一起来参与学习。老师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生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学,要让师生在互动中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拓展我们的学习空间。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依赖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那是十分可怜和危险的。教师在互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的体现在于学生写学习心得。学习心得要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验收。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编写解题反思(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和错题更正(找出错因并纠错,写出如何防止出错)。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升华他们的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让他们在参与中爱上数学,乐于学好数学。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学好数学,只有师生互动,深入持久地钻研大纲和教材,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在研究中师生相互了解、知已知彼,在研究中师生共同领悟学与考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才能驾驭得体,深入浅出恰到好处。通过对大纲、教材、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研究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拉回到课堂上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效快乐地学习。
(作者联通:433331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中学)
题,也有我们教师教学上的失误。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一、 学生要了解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
现在的高中大多采用分层招生,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招生模式不一样。不同层次的学校,招收的学生的层次也不
同。学生面临的教学方式也不一样,学校的培养方式和理念也不一样。进入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理想也将不一样。原来在初中定下的理想可能由于现实的原因不得不做出修改。因此进入一所高中后的学生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好高骛远,才不会让自己的情绪有落差,使学习出现情感的波动。
学生在初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顺利的升入高中学习,说明其方法还不错。因此有的学生便认为初中怎么学,高中还照样怎么学,肯定可以成功,至于改进学习方法,可能没有那个必要。有的学生在初中根本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教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被动地学习,这样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波动最大。由考试出现挫折,进而发展成为厌学的,也是这部分学生。他们的意志很脆弱,思维总带有一定的惰性,没有强大的外力很难矫正过来。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初中的学与考、高中的学与考之间的差异弄不明白。初中的学与考同高中的学与考,究竟有哪些差异呢?
初中数学的学与考,基本上还停留在学什么就考什么的层面上,学生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基本上没有生疏感,拿之能做、做之能对。初中的考试基本上是考知识,是考学生是否学“懂”了。而高中的学与考,不仅仅是考知识,而且侧重于考能力,是考学生是否学“会”了,这就好比学木匠活,初中阶段就好比学徒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及会制作一些日常物品,而这些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就是考见识。高中阶段就好比学徒要在给定的材料的基础上去设计一件物品,这件物品可能只在图纸上有。那就要对别人要的东西进行特征、性质的分析,只有分析透彻了,才能做出别人想要的东西来,这就是考能力。
学会使用工具,主要靠“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要有毅力,功到自然成,靠的是时间。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工具,则靠“悟”,这不是靠时间能解决的。高中学生在知识的拥有量上差别并不大,但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差别可就大了。什么是“悟”?那就是感受体验,是开拓创新,是对所学的知识琢磨出道道来,以教师所教的方法琢磨出规律来,那就是要从学习的本质上来把握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这样去做。也就是说初中数学的学习,只要用心花点时间去拚,成绩是可以上来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当然要花时间去拚,但并不是有时间拚就行了的,有的学生没日没夜地学习,结果是成绩总不理想。高中数学的学习除了苦干之外还要巧干。那就是去“悟”,去琢磨。
二、 教师要认识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知识倾注的对象,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倾注对象缺乏必要的认识,那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流于形式,学生的成绩将难以提高。教师拿什么来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成绩?
高中数学的第一堂课,教师应该了解一下学生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还将用到的初中学过的知识,要做一个系统的回顾,理顺同学们的知识网络。如立方差公式、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与圆的相关性质等。第二堂课教师应向学生全面介绍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方法。进入高一的新生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初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这时介绍高中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这种过渡中爱上高中的数学,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习高中的数学就不会有一种突兀感,学习将是那么的自然而和谐。
三、 师生互动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师从初中知识出发,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转化过渡到高中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初中的教材体系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师在教高中数学的同时还有必要去研究初中数学教材,要在问题的创设中借用初中的知识体现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自然过渡,效果十分理想。对于初中的部分选修内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初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讲授。如圆的知识等在高中又是必需的则要作重点来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链接得完好,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跳跃感,知识才不会出现“断层”的现象,学习的热情才会上去,这样才能爱好数学,学好数学。
针对现行教材的实际情况,高中教材的编写,立足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教材有些地方的编写比较的简略,教师在上新授时,只有由浅入深地来举例讲解。初中的教材不是这样的,有什么样的例题才有什么样的练习题,也才有什么样的考题。很多初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就学不好数学了,难怪高一的新生有这样的感受: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会,考试一考便废。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必须要研究初、高中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它们的差别,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驭自如,举重若轻。
研究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要师生一起来参与学习。老师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生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学,要让师生在互动中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拓展我们的学习空间。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依赖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那是十分可怜和危险的。教师在互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的体现在于学生写学习心得。学习心得要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验收。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编写解题反思(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和错题更正(找出错因并纠错,写出如何防止出错)。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升华他们的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让他们在参与中爱上数学,乐于学好数学。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学好数学,只有师生互动,深入持久地钻研大纲和教材,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在研究中师生相互了解、知已知彼,在研究中师生共同领悟学与考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才能驾驭得体,深入浅出恰到好处。通过对大纲、教材、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研究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拉回到课堂上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效快乐地学习。
(作者联通:433331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