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儿山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植物也很有特点,因此是我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从1989年到2011年的22年中,我在猫儿山进行了20多次植物考察。如果问我对猫儿山有何感受,我感觉是三分庆幸和七分忧虑。
猫儿山之所以被划为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并且能加入世界生物国保护区网络,主要在于它有大片的原生常绿阔叶林。这片林子的形成和维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广西境内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峰有4座,其中一座在西部(韭菜岭),其余三座都在东北部(猫儿山、真宝顶和元宝山)。作为华南地区的最高峰,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而离它不到100公里的桂林市区的海拔才100多米。在如此短的距离内,海拔迅速升高,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从气候的水平分布上来说,猫儿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雨量、曰照都很充足,而且雨热同期,这十分有利于丰富多样的常绿阔叶林的形成。
另外,这里山体大,森林茂密,交通不便。客观上增加了人类实施破坏的难度,同时,猫儿山建立保护区的时间比较早,也有利于其保护,反之,另外三座山未能具备这一优势,因此受到严重破坏。在真宝顶,许多年前郁郁葱葱的山顶目前已经退化为高山草甸,水源涵养的功能基本上丧失了。但是,猫儿山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保护劣势。
首先是其脆弱的基质。猫儿山属于石灰岩酸性土山。众所周知,云南、贵州、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岩溶地貌,造就了各种巧夺天工的石山、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景观,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就是拜其所赐。然而,岩溶地貌看似漂亮。实则有很大的生态脆弱性。由于在水分和土壤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在这种地貌上形成植被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当阔叶林遭受砍伐后,其恢复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几十年前,在中国的岩溶地区破坏得最为严重时,成千上万年形成的物种在几年内就灭绝了,正是这种高强度的人类破坏才导致了西南省区大片石漢化区域的出现,
其次是极端气候。虽然猫儿山基本上每年都有冰冻,但是2008年初的那一次极端冰雪天气无论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是破记录的。许多树木被冻死冻伤,森林的景观也完全变样,昔日漫山遍野、遮天蔽日的大树只剩下一条条光秃秃的树干,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虽然那次灾害没有导致濒危植物的灭绝,但对整个植被帥破坏还是巨大的。完全恢复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随着全球极端天气日益肆虐,猫儿山所面临的保护压力必然加大。
再者就是毛竹林的迅速扩张问题。许多人认为。毛竹在水源涵养功效上不及阔叶林。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只能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组成阔叶林的树种大多有发达的地表根系。下雨帥时候。水分会逐渐渗入厚厚的、容易被浸润的落叶层和林下土层,从而被截留住,旱季的时候,被截留的水分会慢慢被释放出来。因此,阔叶林是一个天然的水库,可以调节整个地区的水气平衡。而在毛竹林中,雨水落到林下后,要么很快流失,要么被竹根吸走用于快速生长。可见,这种类型的植被不但不保水,而且还夺走了周围阔叶林的水分和养分。因此,猫儿山保护区的工作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保证将水留在山上。只要水流到山下,就会被保护区外围的毛竹林吸掉。毛竹扩张迅速。近些年来,毛竹林的林线逐渐上移,挤占了原本属于阔叶林的生存空间。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延续下去,那么猫儿山将不再享有漓江源的美誉,而作为孕育了桂林山水的漓江也将会灵秀锐减。
为了保住漓江水,维持庞大的旅游业,当地政府一边对漓江开展综合治理(例如在靠近河流上游处修建了水库),一边开展促销或迁移旅游点,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为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恢复阔叶林。然而,为了这个目的而将猫儿山区的毛竹林消灭是不切实际的。除了毛竹的繁殖力强,难以根除的原因外,毛竹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能一竿子打倒。如果我们只考虑生态而不考虑生计,那么保护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我建议:第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寻找更好的替代产业。第二,将保护区外围的毛竹林改造为混交林。我们可以砍掉一部分竹子,种上一些阔叶林,然后加强人工管护。这就需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具备高度的全局观,不要盲目发展毛竹产业。不能简单地认为保护区以外的土地可以随便种毛竹。第三,对保护区内的毛竹林实施隔离。以防止其蔓延。
猫儿山之所以被划为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并且能加入世界生物国保护区网络,主要在于它有大片的原生常绿阔叶林。这片林子的形成和维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广西境内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峰有4座,其中一座在西部(韭菜岭),其余三座都在东北部(猫儿山、真宝顶和元宝山)。作为华南地区的最高峰,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而离它不到100公里的桂林市区的海拔才100多米。在如此短的距离内,海拔迅速升高,气候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从气候的水平分布上来说,猫儿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雨量、曰照都很充足,而且雨热同期,这十分有利于丰富多样的常绿阔叶林的形成。
另外,这里山体大,森林茂密,交通不便。客观上增加了人类实施破坏的难度,同时,猫儿山建立保护区的时间比较早,也有利于其保护,反之,另外三座山未能具备这一优势,因此受到严重破坏。在真宝顶,许多年前郁郁葱葱的山顶目前已经退化为高山草甸,水源涵养的功能基本上丧失了。但是,猫儿山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保护劣势。
首先是其脆弱的基质。猫儿山属于石灰岩酸性土山。众所周知,云南、贵州、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岩溶地貌,造就了各种巧夺天工的石山、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景观,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就是拜其所赐。然而,岩溶地貌看似漂亮。实则有很大的生态脆弱性。由于在水分和土壤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在这种地貌上形成植被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当阔叶林遭受砍伐后,其恢复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几十年前,在中国的岩溶地区破坏得最为严重时,成千上万年形成的物种在几年内就灭绝了,正是这种高强度的人类破坏才导致了西南省区大片石漢化区域的出现,
其次是极端气候。虽然猫儿山基本上每年都有冰冻,但是2008年初的那一次极端冰雪天气无论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是破记录的。许多树木被冻死冻伤,森林的景观也完全变样,昔日漫山遍野、遮天蔽日的大树只剩下一条条光秃秃的树干,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虽然那次灾害没有导致濒危植物的灭绝,但对整个植被帥破坏还是巨大的。完全恢复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随着全球极端天气日益肆虐,猫儿山所面临的保护压力必然加大。
再者就是毛竹林的迅速扩张问题。许多人认为。毛竹在水源涵养功效上不及阔叶林。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只能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组成阔叶林的树种大多有发达的地表根系。下雨帥时候。水分会逐渐渗入厚厚的、容易被浸润的落叶层和林下土层,从而被截留住,旱季的时候,被截留的水分会慢慢被释放出来。因此,阔叶林是一个天然的水库,可以调节整个地区的水气平衡。而在毛竹林中,雨水落到林下后,要么很快流失,要么被竹根吸走用于快速生长。可见,这种类型的植被不但不保水,而且还夺走了周围阔叶林的水分和养分。因此,猫儿山保护区的工作即使做得再好。也只能保证将水留在山上。只要水流到山下,就会被保护区外围的毛竹林吸掉。毛竹扩张迅速。近些年来,毛竹林的林线逐渐上移,挤占了原本属于阔叶林的生存空间。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延续下去,那么猫儿山将不再享有漓江源的美誉,而作为孕育了桂林山水的漓江也将会灵秀锐减。
为了保住漓江水,维持庞大的旅游业,当地政府一边对漓江开展综合治理(例如在靠近河流上游处修建了水库),一边开展促销或迁移旅游点,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为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恢复阔叶林。然而,为了这个目的而将猫儿山区的毛竹林消灭是不切实际的。除了毛竹的繁殖力强,难以根除的原因外,毛竹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能一竿子打倒。如果我们只考虑生态而不考虑生计,那么保护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我建议:第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寻找更好的替代产业。第二,将保护区外围的毛竹林改造为混交林。我们可以砍掉一部分竹子,种上一些阔叶林,然后加强人工管护。这就需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具备高度的全局观,不要盲目发展毛竹产业。不能简单地认为保护区以外的土地可以随便种毛竹。第三,对保护区内的毛竹林实施隔离。以防止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