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上好语文阅读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的新课导入,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对照新课程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情境;兴趣;释题;回忆;悬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歌曲导入,创情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笔者选择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来导入。“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优美的歌声让我们领略到父亲高山一样的情怀,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这样走进《背影》,感受一下这位伟人笔下的父爱,学生自然就兴趣盎然了。
  2.视频导入,身临其境
  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一篇课文的第一教时,采用视频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选用关于海燕的视频剪辑编辑到课件中去,通过播放,让学生亲眼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黑色如闪电一般的海燕,听到海燕的响彻云霄般的叫声,看到海燕高傲地飞翔,看到低飞的海鸥、肥胖的海鸭和蠢笨的企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令其阅读兴致大增。
  
  二、释题导入,引发疑问
  
  有些文章的标题意蕴深厚,直接提挈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标题入手,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推动学生为探究问题的真相而进行高效的阅读。
  譬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课,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幽径”各是什么意思?作者写了哪儿的一条“幽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说这是悲剧,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除“幽径”“悲剧”两个词外,其他从整体感知角度设计的主问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解决。或者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提炼、概括和综合解决问题。在疑问的推动下,学生通过阅读、探索、合作与交流,学习兴趣高涨,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
  
  三、回忆导入,降低难度
  
  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多是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同一名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的是同一名家同一时期的作品。在文章风格、思想情感倾向上有相似性,通过回顾过去学过的相关作品,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阶段学习苏轼的作品较多,可以通过回忆进行导入,使学生化难为易,起到渐入佳境的效果。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笔者让学生回忆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密州后的几篇作品,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作品,并回顾了苏轼当时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基调。弄清苏轼仕途失利,一再被贬,一心报国,希望被朝廷重用,却又报国无门,苦闷中又自我排遣的思想情感倾向,这对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是一个很好的铺垫,降低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谈话导入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如教学七年级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时,笔者利用谈话,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上课铃响了,张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向教室。刚到班级门口,“啪”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正好打在他的脸上。聪明的同学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张老师处理得很恰当,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教学又秩序井然。怎么处理的,老师暂不说,后面会讲。可是有一件小事,由于处理不当,带来了伤害。这样既导入了本课,又为本文涉及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作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坚实基础。
  阅读课堂教学导入很重要。创设阅读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释文章的标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疑问,推动疑问解决;回忆相关内容导入,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设置悬念导入,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其实,阅读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揣摩,勤于实践,就会产生更多更好的导入方法,获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定的阅读教学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北洲中学)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注重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自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坚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机智捕捉生成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引导,辩证生成新的教学增长点。真正实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更要有生成的辩证思想。下面通过一道问答题的讲评来诠
随着英语课程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好英语,已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强的特点,采取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状态中学习,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一、利用竞赛巧妙引入新课  要想上好一节课,引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较好的一种引入方式是要学生
一、“踏入中职是你明智的选择”  “选择职业教育一样有精彩成功的人生,踏入中职是你明智的选择”——这是我们为每位刚入校新生准备的第一堂德育课的内容。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是初中毕业生中的成绩在中下游水平的学生,甚至是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上,他们也就相应地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精力全不在学习上,进而形成“品行差—学业差”的恶性循环。正因为我们的中职学校学生入学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要通过主题报告、校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评价”往往只属于教师,而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教师独断、片面的评价也影响了幼儿的自主评价,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如何让幼儿自主地参与评价活动,如何通过日常的评价活动培养幼儿民主、独立、公正的评判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教师单方面评价的现状和幼儿所表现态度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优化解决的策略,探讨如何促进教师和幼儿
摘要:自信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二、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自信心;四、自信心的培养要坚持不懈、强化巩固。  关键词:自信;喜悦;鼓励;巩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
摘 要: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用的是王永年先生的译文。译者将“quaint”翻译为“古色古香”,但联系上下文看,此处译为“陈旧古怪”更为妥帖。  关键词:《最后的常春藤叶》;翻译;教材质疑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教材选用了王永年先生的译文(《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主要起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更注重人文性和启发性,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绿色评价”
初中学生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过于敏感,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流,容不得一星半点儿的污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真切地感到,这些学生太需要爱和关怀了。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纯粹的“传授知识”型教育慢慢暴露出了它的诸多弊端,知识与感情失去了平衡,导致了学生的感情饥饿,不少学生考试成绩得高分,情感、精神上却难以及格。很多学生对学校、教师、父
摘 要: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是采用集中的法治专册方式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充分研读教材以掌握教材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丰富情境,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正确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
班主任类似作家,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创作。作家的创作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出来,将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的命运以故事情节的形态呈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共鸣。班主任工作也是创作。不同的是,它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呈现,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引领、把握、雕琢,是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创作。  一、对生命的创作可以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美丽  班主任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仅以一份乡镇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为例,足可以说明这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