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上好语文阅读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的新课导入,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对照新课程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情境;兴趣;释题;回忆;悬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歌曲导入,创情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笔者选择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来导入。“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优美的歌声让我们领略到父亲高山一样的情怀,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这样走进《背影》,感受一下这位伟人笔下的父爱,学生自然就兴趣盎然了。
2.视频导入,身临其境
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一篇课文的第一教时,采用视频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选用关于海燕的视频剪辑编辑到课件中去,通过播放,让学生亲眼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黑色如闪电一般的海燕,听到海燕的响彻云霄般的叫声,看到海燕高傲地飞翔,看到低飞的海鸥、肥胖的海鸭和蠢笨的企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令其阅读兴致大增。
二、释题导入,引发疑问
有些文章的标题意蕴深厚,直接提挈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标题入手,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推动学生为探究问题的真相而进行高效的阅读。
譬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课,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幽径”各是什么意思?作者写了哪儿的一条“幽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说这是悲剧,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除“幽径”“悲剧”两个词外,其他从整体感知角度设计的主问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解决。或者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提炼、概括和综合解决问题。在疑问的推动下,学生通过阅读、探索、合作与交流,学习兴趣高涨,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
三、回忆导入,降低难度
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多是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同一名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的是同一名家同一时期的作品。在文章风格、思想情感倾向上有相似性,通过回顾过去学过的相关作品,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阶段学习苏轼的作品较多,可以通过回忆进行导入,使学生化难为易,起到渐入佳境的效果。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笔者让学生回忆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密州后的几篇作品,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作品,并回顾了苏轼当时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基调。弄清苏轼仕途失利,一再被贬,一心报国,希望被朝廷重用,却又报国无门,苦闷中又自我排遣的思想情感倾向,这对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是一个很好的铺垫,降低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谈话导入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如教学七年级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时,笔者利用谈话,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上课铃响了,张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向教室。刚到班级门口,“啪”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正好打在他的脸上。聪明的同学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张老师处理得很恰当,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教学又秩序井然。怎么处理的,老师暂不说,后面会讲。可是有一件小事,由于处理不当,带来了伤害。这样既导入了本课,又为本文涉及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作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坚实基础。
阅读课堂教学导入很重要。创设阅读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释文章的标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疑问,推动疑问解决;回忆相关内容导入,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设置悬念导入,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其实,阅读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揣摩,勤于实践,就会产生更多更好的导入方法,获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定的阅读教学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北洲中学)
关键词:情境;兴趣;释题;回忆;悬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歌曲导入,创情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笔者选择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来导入。“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优美的歌声让我们领略到父亲高山一样的情怀,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这样走进《背影》,感受一下这位伟人笔下的父爱,学生自然就兴趣盎然了。
2.视频导入,身临其境
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一篇课文的第一教时,采用视频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选用关于海燕的视频剪辑编辑到课件中去,通过播放,让学生亲眼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黑色如闪电一般的海燕,听到海燕的响彻云霄般的叫声,看到海燕高傲地飞翔,看到低飞的海鸥、肥胖的海鸭和蠢笨的企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令其阅读兴致大增。
二、释题导入,引发疑问
有些文章的标题意蕴深厚,直接提挈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标题入手,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推动学生为探究问题的真相而进行高效的阅读。
譬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课,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幽径”各是什么意思?作者写了哪儿的一条“幽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说这是悲剧,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除“幽径”“悲剧”两个词外,其他从整体感知角度设计的主问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解决。或者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提炼、概括和综合解决问题。在疑问的推动下,学生通过阅读、探索、合作与交流,学习兴趣高涨,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
三、回忆导入,降低难度
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多是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同一名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的是同一名家同一时期的作品。在文章风格、思想情感倾向上有相似性,通过回顾过去学过的相关作品,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阶段学习苏轼的作品较多,可以通过回忆进行导入,使学生化难为易,起到渐入佳境的效果。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笔者让学生回忆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密州后的几篇作品,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作品,并回顾了苏轼当时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基调。弄清苏轼仕途失利,一再被贬,一心报国,希望被朝廷重用,却又报国无门,苦闷中又自我排遣的思想情感倾向,这对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是一个很好的铺垫,降低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谈话导入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如教学七年级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时,笔者利用谈话,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上课铃响了,张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向教室。刚到班级门口,“啪”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正好打在他的脸上。聪明的同学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张老师处理得很恰当,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教学又秩序井然。怎么处理的,老师暂不说,后面会讲。可是有一件小事,由于处理不当,带来了伤害。这样既导入了本课,又为本文涉及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作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坚实基础。
阅读课堂教学导入很重要。创设阅读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释文章的标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疑问,推动疑问解决;回忆相关内容导入,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设置悬念导入,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其实,阅读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揣摩,勤于实践,就会产生更多更好的导入方法,获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定的阅读教学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北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