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不仅省时、快捷、高效,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以情促思,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 运用方法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它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显著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多媒体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了学生想象力、阅读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使用影像,但如果过多使用影像,甚至用影像取代语言文字,就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和语感培养,这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2.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在使用多媒体工具时,老师往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操作多媒体工具上,而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在课堂上,老师要操作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提问减少了,对学生回答的思考也变少了。学生往往被丰富的多媒体画面吸引,更专注于画面,老师只顾展示课件,忽视了教学内容和目的,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方法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其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让学生融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的最佳情绪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审美情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兴奋,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情境,增长见闻。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较窄,表象储备匮乏,因此往往对课文中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下,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帮助学生感知,增长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涉及自然界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我在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把回声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理解回声这一现象就容易多了,不仅初步了解了回声形成的原因,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是文章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和段落。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课文的重点一般是集中表现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主要事件的段落,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语言表述、讲练结合、挂展示图、板书解析、手动操作等途径。然而,当多媒体与其进行了有机整合后,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气,活了起来。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向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获得清新明快的感受。
例如,教学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这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我播放了这则故事的动画。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农夫种完禾苗后焦急等待禾苗快快长大的表情,了解了“巴望”、“自言自语”这些重点词的意思,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农夫拔苗后的“筋疲力尽”,以及回家后得意洋洋的样子,故事的结局是禾苗都枯死了,这些场景在学生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观看了直观的动画,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懂得做事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不需要教师多加讲解。
4.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课外延伸,发散思维,导引创新,拓展探究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语文教学中,即便教师讲解得较详细,学生只能产生抽象的认识,难有生动、感性的理解和体会。应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如鱼得水,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山行》是一首描写深秋时节山中美景的古诗,即使让学生背会古诗和诗意,他们也很难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凝神静听一段有古典音乐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播放一段事先剪辑好的电视录像片,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由高山、石径、白云、枫叶构成的晚秋美景图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晚秋的景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不仅省时、快捷、高效,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以情促思,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走向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 运用方法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它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显著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多媒体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了学生想象力、阅读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使用影像,但如果过多使用影像,甚至用影像取代语言文字,就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和语感培养,这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2.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在使用多媒体工具时,老师往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操作多媒体工具上,而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在课堂上,老师要操作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提问减少了,对学生回答的思考也变少了。学生往往被丰富的多媒体画面吸引,更专注于画面,老师只顾展示课件,忽视了教学内容和目的,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方法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其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让学生融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的最佳情绪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审美情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兴奋,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情境,增长见闻。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较窄,表象储备匮乏,因此往往对课文中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下,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帮助学生感知,增长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涉及自然界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我在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把回声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理解回声这一现象就容易多了,不仅初步了解了回声形成的原因,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是文章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和段落。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课文的重点一般是集中表现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主要事件的段落,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语言表述、讲练结合、挂展示图、板书解析、手动操作等途径。然而,当多媒体与其进行了有机整合后,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气,活了起来。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向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获得清新明快的感受。
例如,教学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这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我播放了这则故事的动画。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农夫种完禾苗后焦急等待禾苗快快长大的表情,了解了“巴望”、“自言自语”这些重点词的意思,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农夫拔苗后的“筋疲力尽”,以及回家后得意洋洋的样子,故事的结局是禾苗都枯死了,这些场景在学生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观看了直观的动画,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懂得做事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不需要教师多加讲解。
4.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课外延伸,发散思维,导引创新,拓展探究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语文教学中,即便教师讲解得较详细,学生只能产生抽象的认识,难有生动、感性的理解和体会。应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如鱼得水,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山行》是一首描写深秋时节山中美景的古诗,即使让学生背会古诗和诗意,他们也很难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凝神静听一段有古典音乐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播放一段事先剪辑好的电视录像片,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由高山、石径、白云、枫叶构成的晚秋美景图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晚秋的景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不仅省时、快捷、高效,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以情促思,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走向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