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新课改走过了十年有余,其中不乏成功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在默默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中逐步完善的。济源市邵原镇实验小学就属于后者——一所深山区的基层小学,在这场变革中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出了“教学文娱”特色的改革研究活动,而且在扎实推进中渐有起色,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所改革特色校。本期我们刊登该校关于“教学文娱”特色的一组稿件,但愿对广大关注课改的读者能有所启发。
2004年在济源市教育局“合班并点,规模办学”的号召下,邵原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撤并了13个教学点,形成了8所小学、2所初中的基本格局。邵原镇实验小学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蜕变。从原有的12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一下子变成了36个教学班,拥有1800多名学生的大规模学校。我于当年2月被调任实验小学校长。
2005年9月,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搬进了崭新的校舍,规模办学、全面发展,成了实验小学的首要任务。全校教师集思广益,多次召开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会,研究发现:课堂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态度严肃、教法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拘谨,课堂气氛不活跃,孩子课堂上寡言少语,课下却非常活跃。有一次,我带学生去市里参加英语短剧比赛,没想到学生表演的英语短剧竞拿了个全市一等奖。一起吃饭时,学生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连呼“校长万岁”。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孩子们兴致这么高々为什么这些在课堂上寡言少语的孩子,在舞台上却如此活跃?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悟或对教材的理解创编成易说、能演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现,体会舞台演出的激情,这样的话,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会有很大改观呢?说干就干,我先提出“教学文娱”活动的定义: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以学生表演为手段,以儿童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对教材的理解变成学生的学习感悟,继而创编成易说、能演的作品,如相声、小品、诗歌、课本剧、三句半、快板书、顺口溜等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编和表演,既实现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资源整合,还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文娱”刚提出来时,本校的老师们和周围的兄弟学校都认为这种教学改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还私下里说:“‘教学文娱、文娱教学’,什么乱七八糟的?”在一次会议上,领导班子成员和老师们都当着我的面说:我们只会教学生学习,不会做编导,更不会表演。这项改革甚至还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尽管如此,我没有动摇信念,反而告诉他们:“我们就是要让文娱活动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娱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在我热心倡导和“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老师们慢慢地接受了这个改革,并坚持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回顾这几年的改革历程,我校“教学文娱”特色的改革研究活动的实施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2005年10月,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开始了“教学文娱”活动的尝试性改革。“教学文娱”提出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试想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创编成快板、小品、相声、课本剧、诗歌等,谈何容易!一些教师说:“这些都是大作家才能创编的内容,我们是小学老师。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谁能编成?”困难面前,老师们都很发愁,况且这些文娱形式。老师们平时都没见过,又如何来教学生创作和表演呢?怎么办?我虽然也觉得困难重重。但却认准了这条路。斩钉截铁地给老师们撂了一句话:“你不会,就自己慢慢琢磨,想办法学会。”也许就是这句话,让所有教师都明白了一点:教学改革不搞不行。从此以后,谁也没敢再说过干不成的话,踏踏实实地开始了研究。
2006年。我向省教科所申报了这项研究课题。但是没有得到批准。我不气馁,在2007年再一次下决心。加大了对课题的研究力度。那时我们订阅了文娱杂志,从网上下载了文娱类体裁的资料,让教师开始学习和尝试。同年,我又一次向省教科所递交了课题申请,仍没有被批准。我坚信,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因为学生有兴趣,差生能参与,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我们坚持这项改革,不断地学习、培训,一刻也没有放松。凭借着不服输的决心。我让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半路出家”,潜心于培训、学习。首先,我推选部分教师外出培训,到外省去感受教学改革的如火如荼,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我们积极筹划内部培训。加强对教改业务的指导,为“教学文娱”改革筑起坚强的后盾。2008年,是我们的大喜之年。在这一年,立项通知书终于被批下来了。并且是省级重点课题!
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也就走上了特色创建之路。如何做得更完善,如何让“教学文娱”改革研究活动进行深度拓展,这成了我终日思考的问题。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文娱”改革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让文娱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特色建设与常规管理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课中渗透、课间训练、活动提高外加环境熏陶的创建之路。
学校努力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文娱教学,实现以“引”激趣、以“趣”促创、以“创”导演,构建全方位的文娱教改模式。
1 把文娱表演贯串在班级活动中。学校将班级、少先队的活动与文娱表演有机结合起来。逢元旦、六一儿童节、国庆节举办有关“教学文娱”汇演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班队活动的品味。
2 把文娱教学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强调“教学文娱”应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甚至教师形象、教师语言等方面入手,从语文和数学两学科里选取部分教学内容,把握好“度”和“量”。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创演之中。我首先从自己做起,先做了三节示范课:相声课《只有一个地球》,三句半《白杨》,快板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那时起,我每逢听课、活动等都用顺口溜、诗歌来写体会、感悟,营造一种“教学文娱”的氛围。
3 改善环境,优化“教学文娱”改革活动的氛围。学校在校园建设中,尤其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一是在课堂中开辟学生“创作角”,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空间:二是开展最佳文娱创作稿件评选。激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三是举行文娱表演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四是专设“教学文娱”知识宣传橱窗,给师生介绍创作知识。由于学生创作的作品最多,表演节目也最多,我们由此形成了一个规矩。每两个月评一次优秀稿件,每学期至少组织一到两次文娱精品节目表演大赛,对优秀稿件和优秀节目予以奖励。
第三个阶段收获时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忆往昔,文娱教学的路上风风雨雨:看今朝。分享成果欢欢喜喜。经过三年的改革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较好的
新课改走过了十年有余,其中不乏成功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在默默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中逐步完善的。济源市邵原镇实验小学就属于后者——一所深山区的基层小学,在这场变革中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出了“教学文娱”特色的改革研究活动,而且在扎实推进中渐有起色,成了远近闻名的一所改革特色校。本期我们刊登该校关于“教学文娱”特色的一组稿件,但愿对广大关注课改的读者能有所启发。
2004年在济源市教育局“合班并点,规模办学”的号召下,邵原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撤并了13个教学点,形成了8所小学、2所初中的基本格局。邵原镇实验小学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蜕变。从原有的12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一下子变成了36个教学班,拥有1800多名学生的大规模学校。我于当年2月被调任实验小学校长。
2005年9月,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搬进了崭新的校舍,规模办学、全面发展,成了实验小学的首要任务。全校教师集思广益,多次召开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会,研究发现:课堂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态度严肃、教法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拘谨,课堂气氛不活跃,孩子课堂上寡言少语,课下却非常活跃。有一次,我带学生去市里参加英语短剧比赛,没想到学生表演的英语短剧竞拿了个全市一等奖。一起吃饭时,学生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连呼“校长万岁”。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孩子们兴致这么高々为什么这些在课堂上寡言少语的孩子,在舞台上却如此活跃?
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悟或对教材的理解创编成易说、能演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现,体会舞台演出的激情,这样的话,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会有很大改观呢?说干就干,我先提出“教学文娱”活动的定义: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以学生表演为手段,以儿童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对教材的理解变成学生的学习感悟,继而创编成易说、能演的作品,如相声、小品、诗歌、课本剧、三句半、快板书、顺口溜等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编和表演,既实现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资源整合,还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文娱”刚提出来时,本校的老师们和周围的兄弟学校都认为这种教学改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还私下里说:“‘教学文娱、文娱教学’,什么乱七八糟的?”在一次会议上,领导班子成员和老师们都当着我的面说:我们只会教学生学习,不会做编导,更不会表演。这项改革甚至还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尽管如此,我没有动摇信念,反而告诉他们:“我们就是要让文娱活动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一边娱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在我热心倡导和“施加压力”的情况下,老师们慢慢地接受了这个改革,并坚持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回顾这几年的改革历程,我校“教学文娱”特色的改革研究活动的实施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2005年10月,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开始了“教学文娱”活动的尝试性改革。“教学文娱”提出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试想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创编成快板、小品、相声、课本剧、诗歌等,谈何容易!一些教师说:“这些都是大作家才能创编的内容,我们是小学老师。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谁能编成?”困难面前,老师们都很发愁,况且这些文娱形式。老师们平时都没见过,又如何来教学生创作和表演呢?怎么办?我虽然也觉得困难重重。但却认准了这条路。斩钉截铁地给老师们撂了一句话:“你不会,就自己慢慢琢磨,想办法学会。”也许就是这句话,让所有教师都明白了一点:教学改革不搞不行。从此以后,谁也没敢再说过干不成的话,踏踏实实地开始了研究。
2006年。我向省教科所申报了这项研究课题。但是没有得到批准。我不气馁,在2007年再一次下决心。加大了对课题的研究力度。那时我们订阅了文娱杂志,从网上下载了文娱类体裁的资料,让教师开始学习和尝试。同年,我又一次向省教科所递交了课题申请,仍没有被批准。我坚信,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因为学生有兴趣,差生能参与,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我们坚持这项改革,不断地学习、培训,一刻也没有放松。凭借着不服输的决心。我让有一技之长的老师“半路出家”,潜心于培训、学习。首先,我推选部分教师外出培训,到外省去感受教学改革的如火如荼,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我们积极筹划内部培训。加强对教改业务的指导,为“教学文娱”改革筑起坚强的后盾。2008年,是我们的大喜之年。在这一年,立项通知书终于被批下来了。并且是省级重点课题!
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也就走上了特色创建之路。如何做得更完善,如何让“教学文娱”改革研究活动进行深度拓展,这成了我终日思考的问题。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文娱”改革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让文娱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特色建设与常规管理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课中渗透、课间训练、活动提高外加环境熏陶的创建之路。
学校努力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文娱教学,实现以“引”激趣、以“趣”促创、以“创”导演,构建全方位的文娱教改模式。
1 把文娱表演贯串在班级活动中。学校将班级、少先队的活动与文娱表演有机结合起来。逢元旦、六一儿童节、国庆节举办有关“教学文娱”汇演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班队活动的品味。
2 把文娱教学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强调“教学文娱”应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甚至教师形象、教师语言等方面入手,从语文和数学两学科里选取部分教学内容,把握好“度”和“量”。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创演之中。我首先从自己做起,先做了三节示范课:相声课《只有一个地球》,三句半《白杨》,快板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那时起,我每逢听课、活动等都用顺口溜、诗歌来写体会、感悟,营造一种“教学文娱”的氛围。
3 改善环境,优化“教学文娱”改革活动的氛围。学校在校园建设中,尤其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一是在课堂中开辟学生“创作角”,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空间:二是开展最佳文娱创作稿件评选。激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三是举行文娱表演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四是专设“教学文娱”知识宣传橱窗,给师生介绍创作知识。由于学生创作的作品最多,表演节目也最多,我们由此形成了一个规矩。每两个月评一次优秀稿件,每学期至少组织一到两次文娱精品节目表演大赛,对优秀稿件和优秀节目予以奖励。
第三个阶段收获时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忆往昔,文娱教学的路上风风雨雨:看今朝。分享成果欢欢喜喜。经过三年的改革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