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搬家的伤感
问:月末,我们要搬新家了。这本是件高兴事,可孩子知道后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和他谈了谈。没想到,他哭着说:“妈妈,我不想搬家,不想离开我的小伙伴们。”我没想到搬家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请问,我该怎么帮助他?
阳叶
答:父母帮助孩子的最佳策略就是倾听孩子对搬家的看法。如果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惧怕和伤感,感觉上就会好很多。
在收拾家里东西时,父母不要未经孩子同意就随便丢弃孩子的物品。因为如果新生活对他来说不好适应,他很可能需要那些昔日物品的陪伴,所以不妨把在你看来没有一点用途的孩子的东西收在一个纸箱里,把它们也带到新居去。等孩子适应了新居的生活,再做处理也不迟。
如果孩子不需要转学,那么搬家对他来说可能心里会好受些。当孩子知道自己仍然可以与熟悉的同学在一起,那么他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在搬家美好的一面上。
搬到新居后,父母应尽快恢复原有的家庭生活内容,比如上床以后讲故事、全家共进早餐等。
如果孩子必须要换幼儿园或者学校,父母应该抽出时间提前带孩子看看新幼儿园、新学校,让孩子尽快参加当地的课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建立友谊。
另外,父母还要记住:在打开行李、布置新家的同时,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安慰和爱。
童眼看世界
问:4岁的儿子得知自己的生日是后天时,问我:“妈妈,我应当再睡几次,就到我的生日了?”我说:“两次。”他听了之后,马上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又闭上眼睛睁开眼睛,然后高兴地说:“我的生日到了吧!”我莞尔之余,想请问您,这么大的孩子有时间观念吗?
田韵
答: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成人的时间观念有所不同罢了。
心理学家们曾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给学龄前儿童看放在桌上同一起点、但前进速度不同的两个机械蜗牛。研究者发现,学龄前儿童不管蜗牛速度如何,大部分都认为走得近的蜗牛所花的时间短,而走得远的蜗牛所花的时间长。可见:学前儿童常常把时间和空间相混淆。另外一个实验也十分有趣:图画上有两棵树:一颗标明长了三年的梨树和一颗标明长了四年的苹果树,但是长了三年的梨树比长了四年的苹果树更大,果实更多,然后让学龄前儿童比较哪棵树的年龄大一些。学龄前儿童常常认为梨树大些。可见,学龄前儿童的年龄概念常常和大小概念相混淆。
任何时间顺序都既有相对固定性,又有相对可变性,总的来说,学龄前儿童理解前者较容易,理解后者则要晚一些,但等他长到七八岁时,一般就都能理解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学前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时间观念教育。这样,孩子到了学龄阶段,就能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较好的抽象概括能力。
1.要注意丰富孩子的时间词语。在与孩子交谈时,应尽量反复使用时间名词,发现孩子用得不恰当时要及时纠正。
2.注意丰富孩子的时间表象。孩子认识时间,是以周围的生活内容、自然景色的变化为参照物的,因而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他观察季节以及周围的变化,丰富他的感性知识。清楚时间的表象,会使孩子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时间。
3.要及时、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如发现其理解错误时,切忌一笑了之,应及时纠正,并讲解清楚。
4.采用图片或讲故事的形式,在孩子面前展现时间关系的变化,也可让孩子组成或重组时间顺序复述故事等。
与儿子“争宠”
问: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孩子出生前,家里事无巨细都是我操心。有了孩子之后,我对丈夫的照顾就没有以前周到了。为此,他几次抗议,说我有了孩子就把他忘了。其实,我只是忙得无暇顾及而已。再说,如果他能勤快些,帮我分担一些家务,我不就有时间顾及他的感受了吗?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大儿子”与小儿子的矛盾呢?
王虹连
答:我猜想你们的夫妻关系可能是这样:女方较成熟,对丈夫呵护备至,某种程度上把丈夫当孩子照顾。丈夫虽然事业有成,但在婚姻问题上没有与年龄相符的成熟。没有儿子的时候,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丈夫身上,有了儿子后,你的精力被分散了,丈夫感觉受到了冷落。其实,他有一种与儿子“争宠”的心理。现在许多80后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结婚生子,却并没做好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你的丈夫大概就属此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缺啥补啥”。
不知你是否看过奥斯卡获奖影片《克莱默夫妇》,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乔安娜因不满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忽视家庭而弃家出走。猝不及防的克莱默先生委屈之余不得不在事业与儿子之间疲于奔命。他从最初对儿子的不耐烦,到父子俩慢慢能够沟通、理解,到最后相亲相爱、无法分离。当有一天,妻子走上法庭想讨回儿子抚养权时,克莱默先生竟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这表明他做父亲的人格真正形成了。同时,他也在日复一日对儿子的照料中体会到妻子先前的辛苦,为当初忽略妻子的感受而真诚道歉。
这个故事道出了改变人格的重要奥秘,那就是行动。你丈夫缺少父亲人格,你就要创造机会,让他去真正做父亲,履行父亲的责任。
建议你创造机会,比如,出差、加班、身体不舒服等,然后把带孩子的事情适当地推给丈夫,让他去幼儿园接送孩子,让他给孩子做饭、洗澡、哄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夜里也让他带带。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要狠下心来让丈夫辛苦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他做父亲的人格,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体验到你带孩子的不易,不再抱怨妻子对自己的忽略。更重要的是,在对家人的照顾中,他会慢慢建立起一个男人的责任感。
你不要在婚姻中一味扮演丈夫的“母亲”角色,要学着扮演妻子和“女儿”,适当示弱,让丈夫感觉你需要疼惜、呵护。千万不要形成这样的格局,丈夫只愿当“儿子”,甚至和儿子争宠。你辛苦不说,丈夫还不领情。时间长了,影响夫妻关系不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你的儿子刚刚3岁,正是人格形成的敏感时期,父亲是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人生榜样。仅从这个角度说,你也要让丈夫从“小男人”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
“后进生”的心态
问:小丰上高一,平时在家机灵得很,但一到学校就没了生气,蔫蔫的。提起他的学习成绩,老师叹气,我们也着急。我们想办法把小丰换到一个整体水平更高的班级,可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孩子反而更讨厌上学了。
石林
答:小丰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的典型代表,特点是不爱学习,成绩落后,但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引起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得相对落后呢?
1.没有调动非智力因素
后进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中等及中等以上,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学习是被迫的。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习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因为感兴趣,所以会投入其中。
2.学习方法欠缺
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任务的加重,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孩子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应对学习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高中阶段,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还一味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自然无所适从。
3.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步伐
学习是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知识也是有一定系统性的,如果刚开始没有学好,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会明显影响后续学习。
那么,后进生又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1.自卑心理
在传统观念中,后进生被当做坏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和家长的训斥,他们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2.戒备心理
后进生学习成绩不佳,人们容易将这点不足扩大化,认为后进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好事,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得孩子将委屈慢慢转化成戒备,表现出对关爱的漠视,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示好,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理解和信任。
3.逆反心理
孩子最初都是有上进心的,后进生也是如此。但由于成绩不理想,有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缺乏理性思考,武断地将一些压力施加给孩子,孩子的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开始抱怨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处处与老师和家长对着干。
4.惰性心理
后进生由于较少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结果学习成了无趣的事情。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丧失,成了后进生形成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
对家长来说,明确孩子后进的真正原因,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才是当务之急。
【编辑:杨子】
问:月末,我们要搬新家了。这本是件高兴事,可孩子知道后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和他谈了谈。没想到,他哭着说:“妈妈,我不想搬家,不想离开我的小伙伴们。”我没想到搬家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请问,我该怎么帮助他?
阳叶
答:父母帮助孩子的最佳策略就是倾听孩子对搬家的看法。如果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惧怕和伤感,感觉上就会好很多。
在收拾家里东西时,父母不要未经孩子同意就随便丢弃孩子的物品。因为如果新生活对他来说不好适应,他很可能需要那些昔日物品的陪伴,所以不妨把在你看来没有一点用途的孩子的东西收在一个纸箱里,把它们也带到新居去。等孩子适应了新居的生活,再做处理也不迟。
如果孩子不需要转学,那么搬家对他来说可能心里会好受些。当孩子知道自己仍然可以与熟悉的同学在一起,那么他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在搬家美好的一面上。
搬到新居后,父母应尽快恢复原有的家庭生活内容,比如上床以后讲故事、全家共进早餐等。
如果孩子必须要换幼儿园或者学校,父母应该抽出时间提前带孩子看看新幼儿园、新学校,让孩子尽快参加当地的课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建立友谊。
另外,父母还要记住:在打开行李、布置新家的同时,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安慰和爱。
童眼看世界
问:4岁的儿子得知自己的生日是后天时,问我:“妈妈,我应当再睡几次,就到我的生日了?”我说:“两次。”他听了之后,马上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又闭上眼睛睁开眼睛,然后高兴地说:“我的生日到了吧!”我莞尔之余,想请问您,这么大的孩子有时间观念吗?
田韵
答: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成人的时间观念有所不同罢了。
心理学家们曾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给学龄前儿童看放在桌上同一起点、但前进速度不同的两个机械蜗牛。研究者发现,学龄前儿童不管蜗牛速度如何,大部分都认为走得近的蜗牛所花的时间短,而走得远的蜗牛所花的时间长。可见:学前儿童常常把时间和空间相混淆。另外一个实验也十分有趣:图画上有两棵树:一颗标明长了三年的梨树和一颗标明长了四年的苹果树,但是长了三年的梨树比长了四年的苹果树更大,果实更多,然后让学龄前儿童比较哪棵树的年龄大一些。学龄前儿童常常认为梨树大些。可见,学龄前儿童的年龄概念常常和大小概念相混淆。
任何时间顺序都既有相对固定性,又有相对可变性,总的来说,学龄前儿童理解前者较容易,理解后者则要晚一些,但等他长到七八岁时,一般就都能理解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学前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时间观念教育。这样,孩子到了学龄阶段,就能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较好的抽象概括能力。
1.要注意丰富孩子的时间词语。在与孩子交谈时,应尽量反复使用时间名词,发现孩子用得不恰当时要及时纠正。
2.注意丰富孩子的时间表象。孩子认识时间,是以周围的生活内容、自然景色的变化为参照物的,因而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他观察季节以及周围的变化,丰富他的感性知识。清楚时间的表象,会使孩子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时间。
3.要及时、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如发现其理解错误时,切忌一笑了之,应及时纠正,并讲解清楚。
4.采用图片或讲故事的形式,在孩子面前展现时间关系的变化,也可让孩子组成或重组时间顺序复述故事等。
与儿子“争宠”
问: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孩子出生前,家里事无巨细都是我操心。有了孩子之后,我对丈夫的照顾就没有以前周到了。为此,他几次抗议,说我有了孩子就把他忘了。其实,我只是忙得无暇顾及而已。再说,如果他能勤快些,帮我分担一些家务,我不就有时间顾及他的感受了吗?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大儿子”与小儿子的矛盾呢?
王虹连
答:我猜想你们的夫妻关系可能是这样:女方较成熟,对丈夫呵护备至,某种程度上把丈夫当孩子照顾。丈夫虽然事业有成,但在婚姻问题上没有与年龄相符的成熟。没有儿子的时候,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丈夫身上,有了儿子后,你的精力被分散了,丈夫感觉受到了冷落。其实,他有一种与儿子“争宠”的心理。现在许多80后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结婚生子,却并没做好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你的丈夫大概就属此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缺啥补啥”。
不知你是否看过奥斯卡获奖影片《克莱默夫妇》,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乔安娜因不满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忽视家庭而弃家出走。猝不及防的克莱默先生委屈之余不得不在事业与儿子之间疲于奔命。他从最初对儿子的不耐烦,到父子俩慢慢能够沟通、理解,到最后相亲相爱、无法分离。当有一天,妻子走上法庭想讨回儿子抚养权时,克莱默先生竟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这表明他做父亲的人格真正形成了。同时,他也在日复一日对儿子的照料中体会到妻子先前的辛苦,为当初忽略妻子的感受而真诚道歉。
这个故事道出了改变人格的重要奥秘,那就是行动。你丈夫缺少父亲人格,你就要创造机会,让他去真正做父亲,履行父亲的责任。
建议你创造机会,比如,出差、加班、身体不舒服等,然后把带孩子的事情适当地推给丈夫,让他去幼儿园接送孩子,让他给孩子做饭、洗澡、哄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夜里也让他带带。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要狠下心来让丈夫辛苦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他做父亲的人格,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体验到你带孩子的不易,不再抱怨妻子对自己的忽略。更重要的是,在对家人的照顾中,他会慢慢建立起一个男人的责任感。
你不要在婚姻中一味扮演丈夫的“母亲”角色,要学着扮演妻子和“女儿”,适当示弱,让丈夫感觉你需要疼惜、呵护。千万不要形成这样的格局,丈夫只愿当“儿子”,甚至和儿子争宠。你辛苦不说,丈夫还不领情。时间长了,影响夫妻关系不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你的儿子刚刚3岁,正是人格形成的敏感时期,父亲是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人生榜样。仅从这个角度说,你也要让丈夫从“小男人”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
“后进生”的心态
问:小丰上高一,平时在家机灵得很,但一到学校就没了生气,蔫蔫的。提起他的学习成绩,老师叹气,我们也着急。我们想办法把小丰换到一个整体水平更高的班级,可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孩子反而更讨厌上学了。
石林
答:小丰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的典型代表,特点是不爱学习,成绩落后,但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引起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得相对落后呢?
1.没有调动非智力因素
后进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中等及中等以上,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学习是被迫的。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习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因为感兴趣,所以会投入其中。
2.学习方法欠缺
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任务的加重,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孩子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应对学习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高中阶段,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还一味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自然无所适从。
3.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步伐
学习是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知识也是有一定系统性的,如果刚开始没有学好,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会明显影响后续学习。
那么,后进生又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1.自卑心理
在传统观念中,后进生被当做坏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和家长的训斥,他们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2.戒备心理
后进生学习成绩不佳,人们容易将这点不足扩大化,认为后进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好事,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得孩子将委屈慢慢转化成戒备,表现出对关爱的漠视,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示好,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理解和信任。
3.逆反心理
孩子最初都是有上进心的,后进生也是如此。但由于成绩不理想,有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缺乏理性思考,武断地将一些压力施加给孩子,孩子的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开始抱怨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处处与老师和家长对着干。
4.惰性心理
后进生由于较少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结果学习成了无趣的事情。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丧失,成了后进生形成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
对家长来说,明确孩子后进的真正原因,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才是当务之急。
【编辑:杨子】